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8/2 8:0:9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青年,多么美好的字眼,总能引发人们的无限向往。毋庸置疑,青年是社会发展中最富有生气的力量之一,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青年深切感受到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他们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有志青年率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传送新思想、新文化奔走呼告,促进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1921年7月,平均年龄仅28岁的13位代表齐聚嘉兴南湖,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纪元。1922年5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中国青年运动翻开了新篇章。
          回首百年,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始终未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青年不惧牺牲,敢于斗争,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为争取民族独立抛洒热血。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青年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经受了苦与乐的考验,为描绘新中国的美好蓝图发愤图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青年开拓创新,勇立潮头,经受了得与失的考验,为推动中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拼搏奋进。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展现了亮丽的青春风采,进发出豪迈的青春激情。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奋力走在时代前列,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他们追求远大理想,心中铭刻着对马克勿思主又的崇高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他们深植家国情怀。
          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彰显着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气质;他们传承奋斗担当,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取材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材料二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这是五四青年先驱对青春的歌唱。近代题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他们的激情呐喊与奋斗拼搏中,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时代变换,今天的中国青年为什么还要奋斗呢?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百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当审,成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先锋力量。国家领导人曾勉励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青年应该勇做追梦者,敢当国梦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
          青春是活力的代名词,青年的字典里永远没有不可能。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就曾经把少年比作“朝阳”“乳虎”。青年应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不怕苦、肯吃苦,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风雨,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自然,青春并不仅仅是美好的年华,还是一种积极的心境,更是一种奋斗的精神。青春与否,无关年龄。用意义定义人生,以奋斗礼赞时间,这不仅是青年应有的追求,也是每一个与时代同行之人该有的姿态。
          不可否认,如今的青年,有成长的烦恼、工作的焦虑、现实的压力。青春只有一次,如何度过才能无悔?青春之路千万条,走哪一条才会成功?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更加厚重。与其埋头抱怨,不如奋起改变;与其庸腐碌碌,不如策马向前。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李大钊先生在《青春》中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中国青年,自当如此。
    (取材于《人民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材料三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中华民族迎来了新飞跃。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
          中国青年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他们的物质条件更为优越,超过2500万贫困青年彻底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消费需求从满足生存转向享受生活,消费方式从大众化迈向个性化。他们精神成长空间更为富足,基于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青年见识阅历更加广博,精神品位不断提升。尤其是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使得青年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中国青年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多青年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据统计,2021年中国各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总规模达4430万人,居世界第一。青年职业选择丰富多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了电竞选手、网络作家等大量新职业,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更多机遇、更多选择。青年发展流动畅通自由,一批批农村青年走进城市,安家落户,通过城乡之间的发展流动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发展跃迁。
          中国青年有着较为全面的保障支持。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建立青年法治保障体系提供了制度依据。政策保障日益完备,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鲜明体现青年元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关注青年群体,青年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顶层设计支持。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组织保障坚强有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组织始终重视维护青年发展权益,努力为青年健康成长、奋发成才服务。
          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充分享有成长成才,死展才华的人生母台,必将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劲、持久的澎湃动力。
    (取材于《经济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青年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全面觉醒。
    B.十三位代表齐聚嘉兴南湖,宣告了中国共青团的诞生,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纪元。
    C.中国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都经受住了生与死的严酷考验。
    D新时代中国青年有着亮丽的青春风采和豪迈的青春激情,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昂扬风貌。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五四青年先驱通过情呐喊和奋斗拼搏,为苦难的旧中国迎来黎明的曙光。
    B.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应该勇做追梦人,担当起中华民族复兴大任。
    C.青春是年轻人专属代名词,青年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才能创造无限可能。
    D.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厚重,青年人应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压力。
    (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青年拥有更优越的物质条件,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B.新时代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和普及,促使中国青年网民的精神品位不断提升。
    C.近年来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兴起,电竞选手等新职业成为青年们选择之一
    D.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的政策,帮助青年解决就业和住房等多方面困难。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现代中国百年历史充分证明,中国青年在国家每一个阶段都发挥了主要作用。
    B.中国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他们自己的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当中。
    C.奋斗是对中国青年最高的礼赞,青年人要得住寞经得住风雨才能战胜困难。
    D.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伟大盛世,一定要在奋斗之中把好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
    (5)材料二中,作者为什么说:“中国青年,自当如此?”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组卷:7引用:3难度:0.6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24分。(一)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荣
    王符
          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此君子之所宜有,而非其所以为君子者也。所谓小人者,非必贫贱冻馁、辱恶厄穷之谓也,此则小人之所宜处,而非其所以为小人者也。
          奚以明之哉?夫桀、纣者,夏、殷之君王也,崇侯、恶来,天子之三公也,而犹不免于小人者,以其心行恶也。伯夷、叔齐,饿夫也,傅说胥靡,而井伯虞虏也,然世犹以为君子者,为志节美也。
    ㊿故论士苟定于志行,勿以遭命,则虽有天下不足以为重,无用不足以为轻,处隶圉不足以为耻,抚四海不足以为荣。况乎其未能相县若此者哉?故曰:宠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贱不足以卑己。
          夫令誉从我兴,而二命自天降之。诗云:“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故君子未必富贵,小人未必贫贱,潜龙未用,或亢龙在天,从古以。今观俗士之论也,以族举德,以位命贤,可谓得论之一体矣,而未获至论淑真也。
          尧,圣父也,而丹凶傲;舜,圣子也,而叟顽恶:叔向,贤兄也,而鲋贪暴;季友,贤弟也,而庆父淫乱,论若必以族,是丹宜禅而舜宜诛,鲋宜赏而友宜夷也。论之不可必以族也若
          昔祁奚有言:“鲧殛而禹兴,管、蔡为戮,周公佑王。”故《书》称“父子兄弟不相及”也。幽、厉之贵,天子也,而又富有四海。颜、原之贱,匹庶也,而又冻馁屡空。论若必以位,则是两王是为世士,而二处为愚鄙也,论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
          故曰:仁重而势轻,位蔑而义荣。今之论,多此之反,而又以九族,或以所来,则亦远于获真贤矣。
          昔自周公不求于一人,况乎其德义既举,乃可以它故而弗之采乎?由余生于五狄,越蒙产于八蛮,功施齐、秦,德立诸夏,名美誉,载于图书,至今不灭。张仪,中国之人也;卫鞅,康叔之孙也,而皆谗佞反覆,交乱四海。由观之,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中堂生负苞,山野生兰芷。夫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产于蜃蛤。故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则虽细行小瑕,足以为累乎?
          是以用士不其非国士,而患其非忠;世非患无臣,而患其非贤。陈平、韩信,楚俘也,而高祖以为藩辅,实平四海,安汉室;卫青、霍去病,平阳之私人也,而武帝以为司马,实攘北狄,郡河西。惟其任也,何卑远有?然所难于非此土之人,非将相之世者,为其无是能而处是位,无是德居是贵,无以我尚而不秉我势也。
    (有改动)【注释】①胥靡,一种罪刑的名称。②二命,指处于宠位和卑位。
    (1)下列对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昔自周公不求于一人 备:完备
    求全责(《论语•子路》) 备:完备
    B.名美誉,载于图书 令:美好
    巧言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令:美好
    C.故苟有大美,可于世 尚:尊崇
    好仁者,无以之(《论语•里仁》) 尚:超过
    D.是以用士不其非国士,而患其非忠 患:祸患
    其未得之也,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论语•阳货》) 患:忧虑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君子之所宜有 然则所难于非土乏人
    B.以为志节美也 而高祖以为藩辅
    C.而未获至论淑真也 惟其任也,何卑远
    D.越蒙产于八蛮,功施齐、秦 无是德居是贵
    (3)下列对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以明之哉 奚:什么
    B.无用不足以为轻 所:指(拥有的)财富
    C.论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 焉:哪里
    D.今之论,多此之反 者:……的人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贤人是可以享受高官厚禄、富贵荣华的。
    B.出身卑微、生活困厄不必自以为耻、妄自轻贱。
    C.君主选用人才不必过于严苛、要求十全十美。
    D.作者对位卑性贤以及寡德高位之人嗤之以鼻。
    (5)本文以“论荣”为题,请根据文意回答什么是判别“荣”的核心标准,并简述作者的论证思路。

    组卷:11引用:1难度:0.5

(二)

  • 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
          ②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③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④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
    (1)对第①则中的“已”有两种解释,一是句末语气词,无义;二是停止之意。你认可哪一种解释?请解释第①则的意思。
    (2)第②-④则中,孔子认为对与自己思想不同的人应持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并从②-④则中任选一则,联系现实谈谈孔子的这种态度给我们的启示。

    组卷:32引用:4难度:0.6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早  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注】:①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琵琶行》的次年,此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②“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四句写秋季未至而蝉已鸣叫,透露出诗人听到连绵的蝉鸣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再四句写诗人的感慨,六月之初,秋风未起,竟然听到蝉鸣,思乡之情自然涌上心头。
    C.尾四句借助今昔听蝉的不同感受的对比,表达了谪居湓城后理想破灭的无限失意之情。
    D.此诗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人间至情,正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平易但绝不平庸的特点。
    (2)下列同为咏蝉诗,与本诗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A.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B.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C.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D.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雍裕之《早蝉》)
    (3)“今朝无限思”表明作者内心有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整首诗,简要分析这“无限思”中包含了哪些具体情感?(答出3点即可)

    组卷:40引用:4难度:0.6

七.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把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 11.《从自卑亭往上走》一文在开头引用《中庸》句云:“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君子修身立德,好比长途跋涉,必须由近及远;又好比登临高山,必须自下而上。
          以上内容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或阅读体验,以“登高必自卑”为题作文。
          要求:自定文意,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700字以上。

    组卷:7引用:1难度:0.5
  •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有时候,和解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有时候,和解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头。有时候,和解是消除争议的方案;有时候,和解只是无奈的选择。有时候,我们需要和解;有时候,我们拒绝和解……
          关于“和解”,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和解”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组卷:10引用:6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