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21年单元测试卷(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火炬学校)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9分)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看拼音写汉字。
    nì 名
     
     
     
    文zōu zōu
     
     
     
    翻来fù 去
     
    藏污纳gòu
     
     
    眉低首
     
    浑浑èè
     
    àn 然失色
     

    组卷:46引用:1难度:0.8
  •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86引用:9难度:0.9
  • 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于是点上一只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正人君子:
     

    (2)如果不写,我就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枉:
     

    (3)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完全:
     

    (4)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鹤立鸡群:
     

    组卷:14引用:1难度:0.7
  • 4.判断下列关于表述有误的一项(  )

    组卷:79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理解。(51分)

  • 11.现代文阅读。
          (甲)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①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②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③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个紧要事,凡是愚昧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1)对文段(甲)中“他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都是指日本的“爱国青年”。
    B.①②是指看电影的人;③是指中国人。
    C.①②是指日本的“爱国青年”;③是指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
    D.①②是指看电影的人;③是指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
    (2)文段(甲)中画线部分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又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3)(乙)段中“那一回”指是的
     
    ,(甲)文中的“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意思是
     
    。“我”的这个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组卷:10引用:2难度:0.6
  • 12.现代文阅读。
    我的母亲
    丰子恺
          母亲生前没有摄影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形液和定影液,把我的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冲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丁艰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个兼理。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亲的身边,向她讨点东西吃。母亲口角上表出亲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了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我二十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了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1)第2段中作者从哪四方面写出了母亲座位的不舒服?
    (2)文中“我的母亲”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3)文中第2段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描写“八仙椅子”?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4)本文在描写“母亲”的过程中,多次写到“她眼睛里严肃的光辉”,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组卷:60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