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021年单元测试卷(14)

发布:2024/12/9 6:30:2

一、基础知识应用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0引用:1难度:0.9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组卷:24引用:3难度:0.6
  •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组卷:20引用:9难度:0.7
  •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直到五四之前,中国诗坛还是旧诗一统天下。__________________
    ①新诗的倡导者们主张废除陈旧的格律,其着眼点当然不仅仅在于形式。
    ②尽管旧诗曾有灿烂的过去,但到了20世纪初,已成强弩之末。
    ③它那固定的形式、格律,已使它很难容纳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④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向旧诗所代表的传统思想与美学观念发起挑战。
    ⑤很难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和读者的审美要求。

    组卷:230引用:17难度:0.5
  • 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26引用:7难度:0.8

二、课内阅读

  • 6.阅读《红烛》的节选内容,完成问题。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如何理解红烛流泪的情景?
    (2)全诗的收束“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红烛”这个意象?

    组卷:3引用:2难度:0.6

一、语言运用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三十年来,昌耀的诗以对“西部”的深刻体验见长。它们之所以强烈       了广大读者的心,却不限于表面的地缘      ,而是因为“西部”作为诗歌的激发点,它与诗人块垒峥嵘的内在灵魂世界构成了双向的对话、召唤。西部成为一个博大的“心象”,一个历史与当下、自然与意志、现实与超现实主义混茫难分的活的诗中的“绝对现实”。(  )。他既以精确、锋利的质感      西部大自然的状貌,又以奇崛刚劲的隐喻写出了它们的“灵魂”。意蕴深刻、真力弥满、吞吐万象,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又深入命名了人的精神历史。昌耀是一个奇迹,是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尽管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过革命话语的冲击,但他从一开始就      地将革命话语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以维护诗歌的个性。他的诗质地坚硬,有金石之声,刚好同中国人内心深处太多的忧患意识相对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震动    体裁    体现  有意识
    B.振动  题材  体现  无意识
    C.震动  题材  呈现  有意识
    D.振动  体裁  呈现  无意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意蕴深刻、真力弥满、吞吐万象,深入命名了人的精神历史,又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
    B.意蕴深刻、真力弥满、吞吐万象,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又深入命名了人的精神历史。
    C.其诗意蕴深刻、真力弥满、吞吐万象,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又深入命名了人的精神历史。
    D.其诗意蕴深刻、真力弥满、吞吐万象,深入命名了人的精神历史,又突入了生命体验的未知领域。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昌耀笔锋隐忍而酷厉,情境开阔而紧张,隐喻尖新而真实
    B.昌耀的笔锋隐忍而酷厉,其诗情境开阔而紧张,隐喻尖新而真实
    C.昌耀的笔锋隐忍而酷厉,隐喻尖新而真实,情境开阔而紧张
    D.昌耀笔锋隐忍而酷厉,其诗隐喻尖新而真实,情境开阔而紧张

    组卷:47引用:6难度:0.6

  • 22.下列对《致云雀》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4引用:11难度:0.7

  • 23.请结合《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内容,借助丰富的想象,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一句进行扩展,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突出峨日朵之雪的特点,不少于150字。

    组卷:14引用:8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