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021年单元测试卷(17)

发布:2024/10/27 14:0:2

一、语言积累与表达(本题共3小题,1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道德勇气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道德勇气要求人类具有维护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  ),并且具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缺乏道德勇气的人会在他们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保持沉默。一旦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行为,他们就是患上了道德失语症。道德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意德”是人类基于他们的坚强道德意志力而形成的一种德性。拥有意德的人善恶分明,_______,勇于捍卫善的尊严,敢于贬抑恶的存在价值,他们身上有一股_______。纵然是在善恶进行激烈博弈或尖锐斗争的语境下,他们依然能够_______,大义凛然地挺善抑恶。如果全社会的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气,挺善抑恶就难以_______,善恶不分则必然成为一种常态,社会道德风尚也不可能令人满意。道德勇气不足是一些人在面对善恶选择问题上不愿意或不敢发表意见的根源,也是他们患道德失语症的根源。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
    B.纵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
    C.虽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
    D.纵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道德勇气是人类培养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
    B.道德勇气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衡量人类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
    C.道德勇气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
    D.道德勇气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义无反顾 无私无畏 毛遂自荐 蔚然成风
    B.疾恶如仇 无私无畏 挺身而出 风靡一时
    C.疾恶如仇 浩然正气 挺身而出 蔚然成风
    D.义无反顾 浩然正气 毛遂自荐 风靡一时

    组卷:92引用:3难度:0.9
  •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酒精转化为乙醛;①,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②,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而那些酒量大的人,③,能迅速将乙醛代谢。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组卷:309引用:58难度:0.7

三、现代文阅读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小鲍庄
    王安忆
          这天,天亮了一些,云薄了一些,雨下得消沉了一些,心都想着,这一回大概挨过去了。不料,正吃晌饭,却听鲍山西边轰隆隆地响,像打雷,又不像打雷。打雷是一阵一阵的轰隆,而这是不间断的,轰轰地连成一片,连成一团。
          鲍秉德家里的,早不糊涂,晚不糊涂,就在水来了这一会儿,糊涂了,蓬着头乱跑。鲍秉德越撵她,她越跑,朝着水来的方向跑,撒开腿,跑得风快,怎么也撵不上。最后撵上了,又制不住她了。来了几个男人,抓住她,才把她捆住,架到鲍秉德背上。她在他背上挣着,咬他的肩膀,咬出了血。他咬紧牙关,不松手,一步一步往东山上跑。
          鲍彦山一家子跑上了石子路,回头一点人头,少了个捞渣。
    “捞渣!”鲍彦山家里的直起嗓门喊。
          文化子想起来了:“捞渣给鲍五爷送煎饼去,人或在他家了。”
    “他大,你回去找找吧!”鲍彦山家里的说。
          水已经浸到大腿根了。
          鲍彦山往回走了两步,见人就问:“见捞渣了吗?”
          有人说:“没见。”
          有人说:“见了,和鲍五爷走在一起呢!”
          鲍彦山心里略略放下了一些,还是不停地问后来的人。
          水越涨越高,齐腰了。鲍彦山望着大水,心想:“这会儿,要不跑出来,也没人了。”
          鲍彦山终于下了决心,掉回头,顺着石子路往山上跑了。
          鲍秉德家里的折腾得更厉害了,拼命往下挣,往水里挣。鲍秉德有点支不住了。她居然把绳子挣断了,两只手抱住她男人的头,往后扳。她终于放开了男人的头,鲍秉德稍稍可以喘口气。可还没来得及喘气,她忽然猛地朝后一翻,鲍秉德一个趔趄,不由松了手。疯女人连头都没露一下,没了。
          一片水,哪有个人啊!
          水撵着人,踩着石子路往山上跑。有了这一条石子路,跑得赢水了。跑到山上,回头往下一看,哪还有个庄子啊,成汪洋大海了。
          村长点着人头,除了疯子,都齐了,独独少鲍五爷和捞渣。
          鲍彦山到处问:“你不是说见他和鲍五爷了吗?”都说没见,而鲍彦山也再想不起究竟是谁说见了的。也难怪,兵荒马乱的,瞅不真,听不真也是有的。
    “捞渣,我的儿啊!”鲍彦山家里的哭了,哭得娘们儿都陪着掉泪。
    “别嚎了!”村长嚷她们,皱紧了眉头。“还嫌水少?会水的男人,都跟我来。”
          他带着十来个会水的男人,砍了几棵杂树,扎了几条筏子,提着下山去了。
          筏子在水上漂着,漂进了小鲍庄。哪里还有个庄子啊!什么也没了,只有一片水了。
    “捞渣——鲍五爷——”他们直起嗓子喊,声音漂开了,无遮无挡的,往四下里一下子散了,自己都听不见了。
          前边白茫茫的地方,有一丛乱草,草上趴着个人影。几条筏子一齐划过去。划到跟前,才看清,那是庄东最高的大柳树的树梢梢,上面趴着的是鲍五爷。鲍五爷手指着树下,喃喃地说:“捞渣,捞渣!”
          树下是水,水边是鲍山,鲍山阴沉着。
          男人们脱去衣服,一个接一个跳下了水。一个猛子扎下去,再上来,空着手,吸一口气,再下去……足足有一个时辰。最后,拾来一个猛子下去了好久,上来,来不及说话,大口喘着气,又下去,又是好久,上来了,手里抱着个东西,游到近处才看见,是捞渣。筏子上的人七手八脚把拾来拽了上来,把捞渣放平,捞渣早已没气了,眼睛闭着,嘴角却翘着,像是还在笑。再回头一看,鲍五爷趴在筏子上早咽气了。
          ……
          人们感叹着:“捞渣要自己先上树,死不了的。”
    “捞渣要自己先跑,跑得赢的。”……
          打过孟良崮的鲍彦荣忽然颤颤地伸出大拇指:“孩子是好样儿的!”
    “我的儿啊——”鲍彦山家里的这才哭出了声,在场的无不落泪。
          捞渣恬静地合着眼,睡在山头上,山下是一片汪洋。天渐渐暗了,大人小孩都默着,守着一堆饼干、煎饼、面包,是县里撑着船送来的,连小孩都没动手去抓一块。
          水下去了,要办丧事了。全庄的人都去送他了,连别的庄上,都有人跑来送他。都听说小鲍庄有个小孩为了个孤老头子,死了。都听说小鲍庄出了个仁义孩子。送葬的队伍,足有二百多人,二百多个大人,送一个孩子上路了。
          鲍庄的大人,送一个孩子上路了。
          刚退水的地,沉默着,默不作声地舔着送葬人的脚,送葬队伍歪下了一长串脚印。
    (选自《王安忆作品集》,南海出版社)(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鲍秉德和他妻子犯病逃难的情节时多用短句,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刻画出洪水到来时人们惊慌逃难的场面,营造出紧张的氛围,画面感极强。
    B.文中对鲍彦山家里的虽然着墨不多,但却通过几处对她的极其个性化的话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露出她对儿子捞渣的朴素而深沉的爱,感人至深。
    C.小说详写男人们下水打捞捞渣时的情景,一次次地下水,一次次地空手上来,最后才打捞上来……场面描写类似慢动作播放,更突出了捞渣为救人而死的悲壮。
    D.小说采用双层结构,将鲍秉德一家的逃难和捞渣救人死于洪水的事件排列在一起,交替叙述,故事转换时虽然没有做任何过渡,但是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2)简要分析文本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王安忆说自己的《小鲍庄》在于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寻找中华民族的“仁义之美”。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这种“仁义之美”在文中的具体体现。

    组卷:57引用:11难度:0.4

四、写作(4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87岁的袁隆平以卓越的科技贡献和精彩的演讲内容获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国际友人称颂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袁隆平堪称“中国骄傲”!
          深圳7岁小女孩袁媛,在家里煤气泄漏、父母昏倒的危急时刻,处乱不惊,成功挽救了父母的生命。袁媛因此被当选为年龄最小的“中国骄傲”。
          不久前,在某央视主持人与娱乐圈的口水战中,网友得知偷税漏税的某女星曾获得“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一事,众人一片哗然。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中国骄傲”?“国家精神”应该是什么?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一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10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