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网上有一个看似有趣、实则很严肃的讨论话题——“我经历的语言‘通货膨胀’现象”,向网友征集当今用语越来越夸张、描述经常大幅超出事实的例子。
比如,今人把沉溺于网购时兴奋刺激、事后又懊悔不迭的经历,叫作“剁手”;把奇巧怪诞的想象叫作“开脑洞”;把竭尽所能叫作“使出洪荒之力”;面对美食诱惑会说“馋哭了”;实用效果不错的东西被称为“神器”……现代人正在鼓励并放大语言的虚浮不实程度,就像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流派,对忠实于自然再现的绘画艺术不满,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和色彩呈现主题。观众必须收敛着去解读欣赏,才能还原画作里传递的感情与思想。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每当新旧媒介交替,新的载体会对信息内容产生巨大影响。当今语言不断“贬值”便如实反映了信息介入的微妙变化——相比传统媒体,互联网开创了一个以速度和消费为重点的时代。信息严重过剩,关注度成了最有价值的资源,发布者只有通过夸张的语言描述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该现象日趋常态化,形成了语言上的“内卷”。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尔伯特•麦拉宾研究信息传播,发现人们面对面交流时,通过语言有效传递的信息仅为7%,另有38%由语气和音量的高低传递,55%靠面部表情传递。通过网络交流时人们无法面对面,只能用文字沟通,产生理解错位是常有的事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语言“通胀”的现象。
如网上有中学教师培训教程,教导老师平时和学生用社交软件交流,如果表示知道了,不能简单回答“嗯”和“哦”,以免学生因看不到老师的面部表情,误以为被敷衍;老师必须用“嗯嗯嗯”“哦哦哦”加强语气,表示自己很上心很重视,才能和学生拉近距离,打成一片。
不过,这种虚火亢奋的表达方式,并没有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反而消解了许多事物的严肃性,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放纵感。例如,“炸裂”“燃爆”这些极度夸张的形容词,除了用来吸引人的注意力,本身并没有任何含义,对表达毫无增色作用。这些都是语言泡沫化消耗词义效力的例子。语言的功能是让大众共享事实,而不是本末倒置,让信息内容成为语言的背景。
人们一旦习惯了语言表达中的“通胀”现象,那么当某个词语的新鲜感一过,就会立即失去意义,并需要诞生更令人亢奋、更情绪化的新词。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将导致文化的枯萎。即使站在观众的角度,人也需要给自己的情绪留下一定的空间,总是处于强烈的感官刺激下对自己毫无益处。只有当每个人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才是改变现状的开始。
(摘编自《读者》2021年第17期陶琦《语言“通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通货膨胀”现象,即加深语言的虚浮不实程度,描述经常大幅度超出事实的语言现象。
B.语言“通胀”现象令人担忧的是,人们已习惯于此并不断追求更令人亢奋、更情绪化的新词。
C.网络交流时缺少可以辅助表达的动作、面部表情,这是加深语言“通胀”现象的因素之一。
D.使用极度夸张的词是语言泡沫化消耗词义效力的表现,这样本末倒置对表达没有增色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剁手”“神器”等例子,是为了论证描述夸张、超出事实的语言现象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B.文章介绍尼尔•波兹曼、阿尔伯特•麦拉宾的相关观点,论证了语言“通胀”现象产生的原因。
C.文章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介绍了表现主义流派的创作特点,以帮助读者理解语言“通胀”现象。
D.文章第五段举“炸裂”“爆燃”等词,是为了说明虚火亢奋的表达方式不能帮助语言发挥其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旧媒介交替会对信息内容产生巨大影响,如语言的“贬值”现象,因此文化枯萎在所难免。
B.在以速度和消费为重点的互联网时代,关注度愈发重要,这导致语言的“内卷”现象日益严重。
C.长期处于强烈的感官刺激下有害无益,若人们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语言“通胀”现状就能改变。
D.老师在用社交软件与学生交流时要少用单字,多用重叠词,来表示对学生的关注,以拉近距离。组卷:4引用:1难度:0.5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西征记(节选)
宗璞 碧初在屋里,看见玮从腊梅林中走过来,便知道他是一定要走的了.
玮进门叫了一声“三姨妈”,碧初拿出孟弗之的鞋让他换了。玮随碧初走到姨父书桌前弗之放下手中的笔,沉思地看着他说:“已经报了名了?”“还没有。”玮说,“我觉得该来说一声。我就要去报名。”碧初在旁说:“教育部征调大学四年级男生入伍,可你是三年级,没有征调你。”“作为志愿者也是本分。”玮说得很郑重。
弗之和碧初看着玮,爱抚的眼光流露出关心和一个问号。玮马上回答:“已经和姐姐说了,给爸妈打了电报。”两人互望一下,点点头,
腊梅林里传来一阵歌声,“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门开了,表妹孟嵋走了进来,笑嚷:“这样的雪可没法子踏雪寻梅,只能踏泥了。”玮笑接道:“好在梅就在门前不用去寻。”放了伞和书包,嵋站在娘身旁定睛看着玮,说:“玮玮哥,你是要去寻什么了,我知道。”玮微笑道:“不过是寻一个本分。”
嵋忽然问:“这次征调有女生吗?”“没有女生。”玮看了一眼三姨父,接着说,“不过好像可以作为志愿者参加。”嵋自己说:“我是随便问问。”
嵋送玮走过腊梅林。在大门口分手时,玮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也要去。”嵋歪头看了看他,一笑腊梅林一片雪白,雪水从树枝上滴滴答答落下。让人不禁想起北平的积雪,房檐上挂着的冰凌,什么时候能再看见?昆明到底是存不住雪的。
玮下了陡坡,一直走到学校的征调办公室。那里中午似乎也没有休息。玮报了名和系。办事员查看放在桌上的表格,对管事的翟先生说:“名单里没有澹台玮这个名字。”玮解释说:“我是三年级,但系里说我可以算是四年级了。”“这么说你是好学生。”翟先生递过一张试卷,“三年级学生可以志愿参加服役,国家是需要的,不过你要通过考试,玮点头
试题很简单,想来是十分需要翻译人员。“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在玮心头掠过,他很快交了卷。
翟先生很快看完试卷,说:“上午已试过一批学生。你很好,明天去报到吧。”一面递给他一张录取通知书。通知书更简单,写着他的名字和报到日期、地点和一句话:欢迎参加反法西斯战争。报到日期就是明天。
玮疑惑地打量着周围,这么简单的手续就决定他到炮火中去了,简直不可思议。他向翟先生鞠躬,走到门外,这时雪已停了,而且化得没有一点儿痕迹。实验室前的小花圃里有些植物仍然一身绿衣,不显衰败,有几株还顶着花朵。花朵刚着雪水,湿漉漉的,不很精神。玮凝神望了片刻,忽见一人转过花丛,原来是姐姐玹子。
“爸妈来电报了。”玹子说,递过一张电报纸。
电文已经译好:“玮儿,一心报国,岂可阻拦,唯望一切谨慎。”玮默默地看了几遍。“我真感谢爸爸妈妈这样支持。也是离得太远,我想妈妈要在身边,会哭着不让我去呢。”玮说。他把录取通知递给玹子,玹子也默默看了好几遍,两人各拿着一张纸站在花圃前。回到住处,玹子摆上一瓶红葡萄酒,说:“做译员不一定上战场。”
玮说:“我可是要上战场。”远征军出师不利,怒江西岸腾冲、龙陵一带沦陷已近两年。把敌人赶出国境,他怎能不去!他不止一次想到高黎贡山和怒江,还想到高山树顶上和江水翻腾的波浪上闪动着的月光。
铉子望着玮,“我们关心的是你的平安。”她斟了两杯酒,递给玮一杯,一面说:“以壮行色。”一缕阳光照在酒杯上,亮晶晶的。两人举杯对碰一下,将酒一饮而尽。
饭后,两人到蹉跎巷。侄儿阿难站在房间中央,腰上拴着一根长带,正在勇敢地摇摇摆摆学步,他看见孩子,就挥舞着小车迎上来,高兴地大声笑着,叫“姑--妈,妈-姑”玹子弯腰,将他抱起,笑说:“真沉,太沉了。”阿难伏在玹子肩上,扭头疑惑地望着玮。“你不认识我么?”玮不知道怎么样介绍自己。他一下子想起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想起什刹海边的大房子,他的各种玩具,他的飞机模型和地图。他在地图上已经越过了万水千山现在却要跨出最重要的一步,这在地图上没有多远,可是也许会改变他整个的人生。“如果我死了,你会记得我么?”他忽然在心里说,看着阿难。因为他小,所以他最有希望--这大概是玮要来蹉跎巷的重要原因。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利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澹台玮从梅林出现,从梅林离开,人梅相映,隐喻坚贞美好的人格。
B.嵋表妹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女孩子,她爱唱爱笑,从她问“征调有女生吗”可看出她有自己的思想与追求。
C.“玮默默地看了几遍”电报,“玹子也默默看了好几遍”通知,细节描写表现了玮的犹豫,玹子的不舍。
D.小说围绕澹台玮报名参军展开,巧妙地将人、事、景融为一体,平静的叙述中涌动着人物的情感激流。
(2)小说匠心独运,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潜台词是指某一话语的背后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小说结尾处“因为他小,所以他最有希望”就有着丰富的潜台词,请联系文本简要说明。组卷:31引用:2难度:0.2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课内文言文知识考查(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穷则反本 穷:处境困窘 ②屈平属草稿未定 属:同“嘱”,嘱托 ③前后十余辈 辈:批 ④单于壮其节 壮:认为…豪壮 ⑤君因我降 因:因为 ⑥奋六世之余烈 奋:振兴 ⑦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⑧及仇雠已灭 仇雠:仇敌 ⑨汉亦留使以相当 相当:相抵 ⑩赢粮而景从 赢:战胜 组卷:2引用:1难度:0.6 -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明道德之广崇 ②身客死于秦 ③方正之不容也 ④外连衡而斗诸侯 ⑤履至尊而制六合 ⑥以愚黔首 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⑧函梁君臣之首 ⑨短屈平于顷襄王 ⑩惠等哭,舆归营 ⑪单于壮其节 ⑫羝乳乃得归 ⑬天下云集响应 ⑭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组卷:3引用:1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5分)
-
12.雷笋,顾名思义,是①
组卷:2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学习与生活的认识,对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组卷:19引用:6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