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5 19:30:2

一、基础•运用(共19分)

  • 1.下面的文字选自“颐和探宝”组同学撰写的“身边的文化遗产——颐和园的长廊”报告中的前言部分,请阅读文段,完成任务。
          提起著名皇家园林颐和园,你首先想到的也许是清波潋滟的昆明湖、典雅古朴的亭台轩榭、俯仰生(zī)的草树花木……而我们小组此行探访的是颐和园中最富文化艺术气息的长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绘制的彩画,色彩明艳,内容丰富。“江东二乔”“周敦颐爱莲”“苏轼夜游承天寺”“三借芭蕉扇”……语文课本中同学们熟悉的许多人物、场景,惟妙惟地呈现在长廊的枋梁上,足见设计者的 _____。
    (1)文段拼音处应填入的汉字、加点字的读音、横线处应使用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资 xiāo 因地制宜
    B.资 xiào 因地制宜
    C.姿 xiào 别具匠心
    D.姿 xiāo 别具匠心
    (2)文段中提到的“江东二乔”曾出现在唐代诗人
     
    的《赤壁》一诗里。其中“
     
     
    ”两句,诗人借对历史的独特认识来表达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组卷:45引用:1难度:0.8
  • 2.楹联是颐和园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致,令同学们久久回味。亭台映水,小径蜿蜒,翠竹环绕。此番美景,让同学们不禁想起颐和园道存斋西侧的一副楹联。请根据情境,选出这副楹联的上、下联
     
    (依次填写序号)
    ①绿竹成阴环曲径
    ②一径竹阴云满地
    ③朱阑倒影入清池
    ④半帘花影月笼纱

    组卷:62引用:1难度:0.4
  • 3.小组策划以“颐和园的桥”为专题开展一次讲座。下面是同学们文字稿中的部分句子,其中四字词语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93引用:3难度:0.5
  • 4.“沙燕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是“比翼齐飞”组同学以沙燕风筝的口吻,撰写的一段介绍文字。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
          我是沙燕风筝,已经一百七十多岁啦!我属于曹氏风筝一脉。想当初,曹雪芹先生著书记录风筝的制作方法,来帮助穷人谋生。此后,我在民间便大受欢迎。我的制作工序很讲究,有“扎”“糊”“绘”“放”四艺呢!“扎”要讲究对称;“糊”要全体平整,干净利落;“绘”要着色鲜艳亮丽,远眺清楚,近看真实;“放”是指制作的最后阶段要试飞,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_____你看!人们在我身上点缀了牡丹、蝙蝠等吉祥图案,寓意富贵幸福。我的家族成员也很多:肥燕是健壮男子,瘦燕是娴静的女子,雏燕、小燕、半瘦燕分别是婴儿、小孩和青年。男男女女,大大小小,真是个大家族呢!我的家族体系是不是很符合你们人类对家族兴旺、圆圆满满的美好期冀?
    (1)根据文段内容,横线处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不但制作工序繁琐,而且身上还有好多吉祥图案。
    B.我不但制作工序考究,而且还承载着好多文化寓意。
    C.因为我制作工序繁琐,所以身上绘有好多吉祥图案。
    D.因为我制作工序考究,所以还承载着好多文化寓意。
    (2)有位同学买了几只沙燕风筝赠送给家中亲戚,并在风筝上配了祝福文字。下面的祝福文字语气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肥燕风筝送叔叔。您可是家中的顶梁柱!愿您身体健健康康,事业蒸蒸日上!
    B.
    瘦燕风筝送舅妈。喜欢上面九只蝙蝠吧?“蝠”“福”同音,愿您永远幸福美丽!
    C.
    比翼风筝送给姐姐和姐夫。祝你们比翼双飞,家庭美满,事业有成哦!
    D.
    “学足三余”风筝送表哥。难道不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吗?祝你进步!

    组卷:36引用:1难度:0.3

四、现代文阅读(共18分)

  • 11.阅读散文《家在西山湖水间》,完成问题。
    家在西山湖水间
          (1)天已经很冷了。冬天苏州的西山,多少有了一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静谧之意。西山的古村、古宅、古桥、古道、古石刻等等,由这种静谧之意的配合和烘托,呈现出更浓、更静、更深、更古朴的意味和气息。
          (2)有一个古村叫明月湾。只是,今天的明月湾不是“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的明月湾,这是冬天里的明月湾。
          (3)游人是有的,不多,也不少,恰恰好。既有鲜活的声响,又不至于过分喧哗;既给安静的古村带来外面世界的现代气息,又不是那么地莽撞和突兀。
          (4)我们走在明月湾的石板街上,我们经过村落里的一些老宅、旧宅,我们看到村落里的门楼、窄巷,我们停在一座祠堂前,我们站在一棵古树下,我们不但放慢脚步,连说话交谈都是轻轻的,好像怕惊动了什么。
          (5)那是什么呢?那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生活,那是现代社会的另一个面目。虽然在冬季,明月湾仍然如同一幅长轴画卷,全方位地、毫无保留地将它们展示出来了。
          (6)且让我们踏进一座老宅去看一看。
          (7)大门口的台阶上,零散地坐着几位大妈和老太太。早晨的雾气散了,太阳出来了,她们在这里晒太阳,做着手工活,随便地说说话,或者为游人指点一二。院子里挂满了腌制的鱼、肉、鸡、鸭,满是生活的味道。说这里是一个景点,其实它更像是一个日常生活的普通场所,是明月湾老人们的一个聚集处,老人和老宅,都是一个“老”字,却让我们感觉到了新鲜,感受到了近切,让我们怦然心动。
          (8)走出老宅,在石板老街上随便地走着,可能忽然就多愁善感起来,忽然就心思细腻起来。一个粗糙的小竹篓,一捆杂乱的干柴火,都能够激荡起情感的涟漪。也许,这些年来,我们将这些普通而又朴素的情感丢失了,遗忘了。它们是那么的简单而丰富,它们是那么的朴素而饱满。
          (9)踏进黄氏宗祠,原本是想看看这座建于乾隆四十九年清代建筑的特色,结果第一眼就被大厅的几副对联吸引了:
          人居东晋风流后,家在西山湖水间;
          心气和平事理通达,德性坚定品节详明;
          守古老家风惟孝惟友,教后来恒业日读日耕。
          (10)被它们拖住了脚步,挪不开了,不想走了,细细地读了一遍,再读一遍,用手机拍下来,以后、再以后,都还会慢慢地品味——总共不到五十个字,已经概括出这个家族的许许多多,甚至一切的一切。
          (11)老宅之所在,做人之准则,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教,深厚文脉,渊博知识,等等等等。就几十个字,已经足够,已经让我们的内心沉甸甸、热乎乎,似乎已经可以满载而归了。
          (12)且慢,接下来走进宗祠里的村史馆,我们再一次被征服了。
          (13)尽管今天我们已经无从考证明月湾的建村年代,但是感谢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他们的诗文,留到了今天,才让我们得以知晓,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明月湾就已闻名遐迩了。
          (14)先看看来过明月湾的几位唐朝诗人吧:
          刘长卿,公元706年生人;
          释皎然,760年生人;
          白居易,772年生人;
          贾岛,779年生人;
          皮日休,834年生人;
          ……
          (15)一千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诗人们将从前的明月湾留给了后人,留给了我们。一千多年过去了,诗人笔下的明月湾今天犹存眼前。
    “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
    “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码头。”
          (16)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文化自信,这是值得我们骄傲自豪、一直传承至今的中华文化优良的美好的内涵。
          (17)走出明月湾村史馆,继续沿着石板街往前走吧。太阳升高了,气温也高了些,暖和多了,整个村子都活泛起来了。小街的拐角那儿,飘过来一阵香味。一位大叔,正在做油氽萝卜丝饼。大叔的女儿在帮着张罗生意,她戴着眼镜,文文静静,看上去是个大学生。我们没有和她交谈,只是猜想,明月湾走出去的女儿回家来了。
          (18)是的,今天的明月湾,与许多的老村子一样,年轻人越来越少,只剩下留守着的老人。但是,年轻人会回来的,他们的心会牵记着家乡的,何况是明月湾这样的家乡。
          (19)站在村口那棵千年古樟树下,冬天的明月湾,就这样刻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
          (20)其实我们都知道,苏州西山岛上的古村落,保存下来的,为世人所熟知和所不知的,还有好些好些,它们是一段最真切的历史,是一幅最精致的天然长卷。它们像散落在小岛各处的明珠,一颗一颗都值得用心寻觅,一颗一颗都值得细细品鉴,一颗一颗都值得留下记忆。走过了明月湾,还想再去东村,去阴山,去植里、堂里、甪里、蔡里……去更多更多的古村落,去探访古老深厚的文化,倾听最质朴最本真的历史回音。
          (21)回家去。
    (作者范小青,苏州人。选文有删改)(1)在冬日明月湾这幅长轴画卷中,作者且行且看且感。请你阅读(6)—(16)段,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走进老宅,看到晒着太阳做手工闲聊天的大妈和老太太、满院各种各样的腌肉,因这里浓浓的生活味道而感到
     

     
    ,看到大厅里的对联,因感受到
     
    ,内心丰盈厚重;
    ③走进宗祠里的村史馆,看到
     
    ,因明月湾悠久丰厚的文化流传至今,内心骄傲自豪。
    (2)词语的反复运用是这篇散文的语言特色之一。请你以第(10)段为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章结尾“回家去”一句戛然而止,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组卷:70引用:1难度:0.5

五、写作(共40分)

  • 12.翻篇儿,意味着告别过去,开启新的征程。把曾经的遗憾化作前行路上的动力,是为收获埋下伏笔;以包容之心对待曾经的误解伤害,是为和解拉开序幕;用平常心对待已有的成绩,是为下一个成功奏响号角……翻篇儿,是心态,是胸怀,也是智慧。
    请以“翻篇儿”为题,自选角度,或回顾经历,写人叙事;或合理想象,虚构故事。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组卷:45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