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2021年单元测试卷(5)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杜甫在夔州 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能医治风痹,他养了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竖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
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上白帝城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卖,供养一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们说,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最能行》)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之地,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
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回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作《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价值,在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
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他在成都草堂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里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十二首》里说“颇学阴何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词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了。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诸将五首》。这些诗里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可是这些宝贵的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释上也发生了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
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种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占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
(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险恶,这说明诗人十分注重以恰当的文字形式表现作品内容。
B.“晚节渐于诗律细”“颇学阴何苦用心”,说明杜甫晚年作诗时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功夫。
C.杜甫的一些注重音节与词藻的诗使读者迷惑与陶醉,以至于翻来覆去地诵读也难以知道诗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
D.“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诗人在老病时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
(2)下列对影响杜甫创作的因素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山城夔州雄壮险恶的山川。
B.夔州人民贫富之间巨大差异的生活。
C.与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动荡。
D.把一部分精力用于雕琢字句、推敲音律。
(3)第四段说杜甫“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你认为“变”在何处?这一改变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依据文本加以阐述。
(4)从文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题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组卷:21引用:4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戊戌年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再度风靡全国,“圈粉”无数。该节目通过选手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用 、打动人心的诗词唤起深埋在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带领观众畅享中国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古典之美。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 )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 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 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耳濡目染 脍炙人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 B.耳濡目染 朗朗上口 身临其境 顺其自然 C.耳熟能详 脍炙人口 身临其境 顺其自然 D.耳熟能详 朗朗上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
A.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B.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C.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D.人们能感知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助于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
B.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
C.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D.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组卷:7引用:6难度:0.7
二、诗歌鉴赏
-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风(其十九)
李 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了明星仙女。
B.第三至六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第七至十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
D.最后四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同。
B.诗人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羈的性格。
C.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D.诗人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郁。
(3)这首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4)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组卷:8引用:3难度:0.3 -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③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②貔(xiū)虎,貔和虎。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貔虎噪”“鱼龙怒”,比喻、拟人手法,表现周瑜火攻曹军时排山倒海之势。
C.“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2)周瑜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诗歌形象,下列对这一人物的评价与本词一致的一项是
A.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赤壁怀古》唐王周)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唐杜牧)
C.周郎二十四年少,盖世功名随一燎。 (《赤壁》南宋岳珂)
D.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贺新郎》元邵亨贞)
(3)同样写赤壁之战,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组卷:68引用:5难度:0.6 -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琵琶行
戴复古
浔阳江头秋月明,黄芦叶底秋风声。
银龙行酒送归客,丈夫不为儿女情。
隔船琵琶自愁思,何预江州司马事。
为渠感激作歌行,一写六百六十字。
白乐天,白乐天,
平生多为达者语,到此胡为不释然。
弗堪谪宦便归去,庐山政接柴桑路。
不寻黄莉伴渊明,忍泣青衫对商妇。(1)“银龙行酒送归客,丈夫不为儿女情”借鉴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
(2)白居易“感激作歌行”的原因,在《琵琶行》中被凝练成千古流传的两句诗:“
(3)下列诗句中的“渠”与“为渠感激作歌行”中的“渠”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匣中盘剑装蜡鱼,闲在腰间未用渠。(李白《醉后赠从甥高镇》)
B.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C.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李贺《三月过行宫》)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戴复古对白居易写作《琵琶行》持怎样的态度?他有什么见解?组卷:0引用:2难度:0.7
五、选择题
-
15.对《短歌行》中所用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05引用:14难度:0.9
六、材料作文
-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他将一个个空木桶擦拭干净,摆放得很整齐。但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父亲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知道你会想办法征服风的。”小男孩擦干眼泪,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每一只空桶都装满清水。从此,那些木桶再也没有被风吹倒过。他高兴地对父亲说:“我懂了,木桶想要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自己的重量。”父亲赞许地笑了。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组卷:62引用:1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