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7课 兼爱》2021年同步练习卷(10)
发布:2024/12/28 11:0:2
一、选择题
-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70引用:16难度:0.9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14引用:7难度:0.9 -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29引用:11难度:0.9 -
4.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2引用:13难度:0.9 -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3引用:11难度:0.8 -
6.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0引用:6难度:0.9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13引用:7难度:0.7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亏父而自利组卷:56引用:15难度:0.7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0引用:8难度:0.9 -
1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组卷:53引用:8难度:0.7 -
11.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67引用:4难度:0.8
-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也,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赏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何其爱民之深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赏之过乎仁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古者赏不以爵禄 皆以美于徐公
A.《劝学》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说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B.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C.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D.《劝学》的比喻,灵活多变。有的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墨子》有言:“爱人者必见爱也,恶人者必见恶也。”和这句话意思最相近的名句是
A.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B.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C.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D.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组卷:3引用:1难度:0.6
-
13.下列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70引用:6难度:0.8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亏兄而自利组卷:8引用:3难度:0.7 -
15.下列特殊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察此何自起组卷:33引用:7难度:0.8 -
1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攻:治疗 ②故亏兄而自利 亏:使受损失 ③君之不慈臣 慈:慈爱 ④盗爱其室 室:家 ⑤犹有大夫之相乱家 家:家庭 ⑥具此而已矣 具:完备,齐全 ⑦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施:实行 ⑧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劝:劝阻 组卷:15引用:6难度:0.9 -
17.下列有关词类活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4引用:11难度:0.8
二、文言文阅读
-
50.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各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选自《阿房宫赋》)
(1)下列加点的词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奈何取之尽锱铢 锱铢:极其细小,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 B.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C.戍卒叫,函谷举 举:攻占 D.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输:运送 A.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C.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②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D.①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A.一旦不能有 B.弃掷逦迤 C.韩魏之经营 D.奈何取之尽锱铢 组卷:35引用:6难度:0.6 -
5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游大慧寺记 刘大櫆
余客居京师无事,间从友人薄游京城之外,而环城之四野,往有佛寺,宏阔壮丽,奇伟不可胜计。询之,皆阉人之葬地出。阉人既卜葬开此,乃更创立大寺于其旁,使浮屠①者居之,以为其守冢之人。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而刻石以记之。
出西直门过高粱之桥,西北行三里许,其地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自远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长五丈余,土人亦呼为“大佛寺”云,盖明正德中,司礼太监张雄之所建也。寺后积土成阜,累石为山,山阜之峻,下视平地殆数仞。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山石嵌空玲珑,登其石罅以望远,内见外,外不知有内。寺左建佑圣观,而于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②为文,立石祠门之外。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寺之西,坟壤累累,而石人石兽,巍然夹待于前,大抵雄族亲之冢也。
夫使中朝之贵人为文,固若挟之以不得不作之势;而彼贵人者,亦逆俯首下气,承之以不敢不作之心。天下未有不相知而可以挟之使必然者,原其初,必自中朝之贵人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夫以中朝之贵人而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则彼其所以为贵人者,未必不出于宦寺之推引。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彼推引不出于宦寺而甚良宦寺,则是惟恐宦寺之能为祸福于我,此孔子之所谓患得而患失也。
为人臣而患得患失,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无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选自清代刘大櫆《海峰先生文集》
【注】①浮屠:指僧人。②李东阳:明朝诗人,至吏吏部尚书。宦官刘谨专权时,李依附周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视平地殆数仞 殆:大概 B.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 名:名望 C.寺后积土成阜 阜:小山 D.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 舆致:车载而至。 A.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B.此孔子之所谓患得而患失也 夫晋,何厌之有 C.为人臣而患得患失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A.大慧寺位于宛平香山的畏吾村,被本地人称为“大佛寺”,是明正德年间皇帝督促司礼太监张雄建造的。
B.大慧寺的西面,有许多墓冢,高大雄伟,石人石兽传立在坟前,大都是司礼太监张雄族亲的坟墓。
C.文章借大慧寺的兴建,通过明大学士李东阳被太监所挟撰写碑文一事,来讥讽官场上的患得患失,阿附权势。
D.文章后两段,作者分析了中朝贵人与宦寺之间互相依附的关系,指出为人臣者低首下气的原因,笔力遒劲。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②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
(5)用“/”给文章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组卷:8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