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2《第6章 生物的进化》2023年单元测试卷(7)
发布:2024/7/21 8:0:9
一、选择题
-
1.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
组卷:15引用:6难度:0.7 -
2.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
组卷:36引用:17难度:0.9 -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8
二、解答题
-
10.人类约从1万年前开始驯化农作物,但昆虫的存在让农产品上免不了出现被啃咬的痕迹,顾客在挑选水果时往往拒绝有瑕疵的水果,这就迫使果农不得不使用农药,用不了多久害虫便进化出抗药性,果农只能增加农药使用量,然后顾客和环保部门开始投诉农药残留问题。果农不得不改用新的杀虫剂,如此往复循环。
(1)
(2)昆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3)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部分农民转而种植转基因抗虫植物(含转Bt蛋白基因),但美国环保局规定农民必须在田里种植面积超过20%的普通作物,这么做的目的是
(4)地球上最早发明农业的并不是人类,有一群蚂蚁早在5000万年前便开始种植真菌,它们将植物的叶片咬下后运回家里,咀嚼成糊状.饮后将叶糊铺在窝中一大片真菌上,当作肥料。切叶蚁和农民一样,也必须和“害虫”斗争,有好几种真菌会寄生在它们栽培的真菌上,摧毁它们精心种植的“农作物”。得克萨斯州大学柯里发现,蚂蚁会使用一种杀菌剂来阻止寄生真菌繁殖。原来蚂蚁的身上覆盖着薄薄一层粉末状的细菌——链霉菌。这种细菌会制造一种化合物,不仅能够杀死寄生真菌,还能刺激菜园内的真菌生长。第一批蚂蚁农夫早在5000万年前就开始使用它了。这么长久的时间,寄生真菌居然从未进化出抗性,人类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十年内就无意间培养出了具抗性的害虫呢?请分析其原因:组卷:25引用:2难度:0.6 -
11.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暴饮暴食是不良饮食习惯。上世纪80年代,研究者追踪瑞典某小镇从小有暴食习惯的男性,发现他们孙辈的平均寿命竟比同龄正常进食男性的孙辈短32年。这令研究者十分惊奇,难道从小形成的饮食习惯还会影响后代寿命吗?
孟德尔、摩尔根等遗传学家对遗传规律的阐释,使人们普遍接受了基因学说,认为亲子代之间的遗传由基因决定。然而,上述调查结果显示,饮食习惯等个人行为似乎可以影响后代的性状表现。
分子生物学研究揭示,某些环境因素虽然没有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却会引起基因序列等的特定化学修饰,即表观修饰,进而影响基因表达,且这种表观修饰还可能传递给后代,使子代表现型发生变化,这通常被称为表观遗传。表观遗传现象引发人们对于遗传机制、遗传与发育以及生物进化等的哲学思考。
建立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的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表观遗传现象则展示了,环境引发的化学修饰能将亲代适应环境的性状遗传给后代,这似乎与现代进化理论的某些观点有所不同。截至目前,并没有决定性的证据说明现代进化理论是否需要重大修改。
随着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很多生物学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新的概念和理论不断替代旧的概念和理论,推动人们的认识发展,这正是科学发展的轨迹。
(1)本文讨论的生物学话题是
(2)现代进化理论的两个理论基础是
A.基因学说 B.表观遗传学 C.自然选择学说
(3)有人认为“表观遗传过程中发生了遗传信息的改变”,请结合文中内容和你对遗传信息的理解,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
(4)请结合本文内容,在图中补充填写“表观修饰”等词汇,并添加必要的连线和注释,展示你对表观修饰及表观修饰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理解。组卷:38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