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北京人大附中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9/25 1:0:2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北京是世界名都,它众多的文化古迹,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其实,北京的自然遗产,特别是植物多样性,也是世界其它名都难以相比的。《北京植物志》(1992年第3版),共收入维管植物169科,898属,2088种。
          北京作为都城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由于人口聚集,周围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现有的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与两千年前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目前,距离城区较远的山区破坏程度较轻,植物种类保存较多,如房山上方山,门头沟东灵山和百花山,延庆松山,怀柔喇叭沟和云蒙山,密云雾灵山,对这些地区应加以特别的保护。
          北京在气候上处于暖温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在自然地理上处于黄土高原向海河平原的过渡。这里既是许多暖温带植物以及具热带亲缘的喜温暖的植物分布的北界,也是中温带东北南部许多植物分布的南界。目前在低山平原地区仍可找到大量具热带、亚热带亲缘成分的植物。多种落叶阔叶灌丛成片地出现是目前北京山地植物多样性的特色。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无论溪边或旱坡,都出现了多种落叶阔叶灌丛,这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到。
          而京西和京北山区的突出特点是,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顶或近顶的“夷平面”上,分布着以多种杂类草为主的亚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野生草木花卉繁多,不同的时序,不同植物开着不同颜色的花,花色交映,五彩缤纷。如东灵山和百花山,都有大量可供观赏的花卉,仅百花山中观赏植物就有300余种。古籍记载:“无名花草,遍山取妍,三时不绝,故为百花山。”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莲花尤其引人注意。北京植物区系中有一定数量的种类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
          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等中心,生产和生活给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而交流频繁也给外来植物的入侵带来了便利。这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还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起源于生物及其环境的多样性,因此北京在保护好文化遗产之外,保护好独特的自然遗产,意义重大。
    (取材于陈昌笃、林文棋《北京的珍贵自然遗产——植物多样性》)(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能说明北京的植物具有多样性的一项是
     

    A.《北京植物志》共收入维管植物2088种
    B.多种落叶阔叶灌丛成片地出现
    C.京西京北亚高山草甸野生草木花卉繁多
    D.交流频繁带来了大量外来植物
    (2)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因其多样性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B.植物多样性受到破坏,与北京在历史上长期作为都城有关系
    C.北京气候和自然地理的过渡性特点为植物多样性提供了条件
    D.东灵山和百花山上面分布着以多种杂类草为主的亚高山草甸
    材料二
          北京四合院的绿化,是千百年来人们根据北京的自然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逐渐形成的,颇具特色。
          北京四合院的绿化树木,多数属于“春华秋实”型。这些树木春天开花,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享受浓浓的春意;秋天结果,身在院内便可得到桃李之利。夏季炎炎时还可以乘凉。
          北京四合院院外的大门和倒座房处,常常种植高大的落叶乔木,旧时以槐树、榆树为主。槐树木质坚硬而有弹性,能够做船舶、车辆和器具,槐花、槐实和槐树的根皮都是药物,花还可做黄色染料。槐树的种植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周代朝廷在外朝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来便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位。北京四合院继承了这种传统,明、清时期民宅中广泛种植槐树,以表达怀念。
          榆树树龄长,木材纹理直,有多种用途。它翅果的形状很像古代的铜钱,故称榆钱,与“余钱”谐音,寓意富足。旧时北京人经常将其做成“榆钱糊饼”等食物,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些食物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
          海棠多栽种在正房前,或在正堂的东、西次间前对称种植。《诗经•小雅》中的《常棣》篇是歌咏兄弟亲情的,“常棣”也作“棠棣”,四合院种植海棠,便有了兄弟和睦的寓意。海棠花花姿潇洒,艳而不俗;海棠果粉粉红红,酸甜可口。至今,北京的很多四合院内还种有海棠。西城区李大钊的旧居内植有海棠,后海北沿宋庆龄故居内的西府海棠,已有一百多年的树龄了。周恩来总理生前也非常喜爱海棠。
          紫藤是北京四合院的又一种特色绿化植物。李白曾在《紫藤树》中赞美道:“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历史上生活在北京的文人也爱紫藤。紫藤大多种植在里院书房前。春季,紫花似蝶,赏花闻香;夏,棚下乘凉,心旷神怡。海柏胡同的朱彝尊故居内原有两株紫藤垂窗,故书房名为“紫藤书屋”。鲁迅先生在北京的居所,因院内有一棵古藤,所以小院名为“藤花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对传统四合院的绿化认识不够,人们在新建和翻修四合院时抛弃了传统,甚至将旧有的绿化植物拔除而别栽新种。这种文化的断链令人惋惜和遗憾。
    (取材于李卫伟《北京四合院的庭院绿化和私家园林》)(3)下列对材料二横线处的语句的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礼制的坚守
    B.对后代的希冀和对富贵生活的向往
    C.对权位的宣示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D.对权贵的不屑和对平等生活的追求
    (4)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北京四合院树木绿化特色的一项是
     

    A.多数属于春华秋实类 B.都是高大的落叶型乔木
    C.种植位置与树种相关 D.兼有实用性和文化内涵
    (5)材料二中关于紫藤带给人们的感受,如果用诗句来形容,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绿蔓裱阴紫袖低,客来留坐小堂西。(许浑《紫藤》)
    B.绿树村边停醉帽,紫藤架底倚胡床。(陆游《自上灶过陶山》)
    C.紫藤附暖应生地,苍柏凌空欲到天。(赵师秀《题方兴化茔舍》)
    D.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老舍《赠北京晋阳饭庄》)
    材料三
    “这叫小叶朴,原本在北京广泛分布。周口店北京猿人遗迹发掘的时候,柴火堆里就有小叶朴的种子。可是现在,北京城里几乎找不到了,圆明园内也就仅存这三棵。”
          舒志刚仰头望着圆明园内三棵紧挨着的高大乔木说道。这位高瘦的老人是植物专家。2000年前后,舒志刚用三年时间,编撰了专门记录北京野花野草的《城市野花草》。寻觅野花草的过程,让舒志刚大为吃惊,《北京植物志》中标注为“常见”和“极常见”的数百种植物,在2000年前后已经有超过100种变得很罕见。
          舒志刚说,这三棵小叶朴是纯野生的。“当年,北京猿人就用这种野生树木的树枝生火,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取暖、做饭。”每次看到这种古老的树种,舒志刚都觉得在跟历史对话。
          中科院有一个数据,北京城从外环向内环,每向市中心靠近5公里就减少1个物种。随着北京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野花草的生长土壤日渐稀少,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很多不起眼的野花草,其实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舒志刚说,圆明园土路边一棵普通的黄花蒿,其实是屠呦呦提炼青蒿素的重要材料。一簇荆条,不但在成语故事“负荆请罪”中出现,还提供药材和花蜜。
          无论是锦鸡儿、小叶朴、黄花蒿,还是牻牛苗、田旋花,北京本土植物都有这样的特性: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只要没有遭受人为破坏,就能顽强生存。“它们在北京呆了几十万年,对这里的环境最适应,几乎不需要养护成本,而且很多野花非常漂亮。”
          舒志刚讲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故事。紫竹院的草坪上,曾经有一小片旋覆花,这是一种野花。按园林管理的一般要求,园林工人总去清理,但是总也清理不完。一年初夏,管理人员发现,草坪里点缀几朵野花赏心悦目,于是就保留了下来。现在在紫竹院,游人面对的不再是单调的绿色草坪。
          本地的野花草被清理,引进的外来物种又水土不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养护。有时候,清理本地植物还给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便利。舒志刚说:“我们的园林管理别忘了多给野生植物、动物留一些空间,尤其是一些本地土生、带有我们历史烙印的动植物。”
    (取材于孙毅《百余种北京野生植物正在消失》)(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小叶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北京只有圆明园内存活三棵
    B.是北京本土的野生植物
    C.对于北京猿人的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D.人为因素使其消失殆尽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北京野花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种类有药用或食用价值
    B.耐寒、耐旱,适应北京气候
    C.绿化城市时养护成本低
    D.阻止了外来物种的入侵
    (8)保护北京本土植物有哪些文化意义?为保北京本土植物,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概括回答。

    组卷:18引用:2难度:0.7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9分。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中,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粜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范晔《后汉书•严光传》      (2)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益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莫焉,乃复其为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注:①玄纁: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后世帝王用作延聘贤士的礼品,②君房:侯霸,字君房。③要领:腰与颈,④臣妾亿兆:统治天下成千上万的民众。⑤《蛊》《周易》卦名,该卦第六爻中的阳爻称“上九”,⑥《屯》:《周易》卦名,该卦第一爻中的阳爻称“初九”。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区欲即诣造 区区:诚挚
    B.车驾即日其馆 幸:皇帝到某处
    C.为谏议大夫,不屈 除:授予官职
    D.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 微:卑微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谓光日 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B.迫典司,是以不获 州司临门,急星火
    C.良久,张目熟视 今其智反不能及
    D.于是升舆叹息 因人之力敝之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光有学问,有才干,曾与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读垂钓。
    B.面对旧交司徒侯霸,严光提出“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的主张,可见他对故友的欣赏和肯定。
    C.光武帝亲自来访,严光“卧不起”“眠不应”;二人同卧时,他“以足加帝腹上”,表现出他的率直随性。
    D.《严先生祠堂记》以“先生”名篇,文中却不单言严先生,而以光武帝与之相对应来写,进而联想到当世之时弊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5)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盛赞“光武之大”“先生之高”,请概括“大”和“高”分别表现在什么方面,并结合《严光传》中的内容简要分析。

    组卷:5引用:1难度:0.6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7分。

  •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国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言”两句化用庄周梦蝶典故,写出诗人虽能在梦中化蝶飞去,实际却又不能像庄周般潇洒无羁。
    B.“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
    C.“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D.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漂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借之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请结合相关诗(文)句简要分析。

    组卷:11引用:1难度:0.5

六、写作(50分)

  • 10.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师长告诫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
          请以“说底线”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组卷:5引用:1难度:0.7
  • 11.按要求写作,不少于700字。
          人生有别离,亦有重逢。银杏初黄,我们在校园重逢;乡音萦耳,我们和亲人重逢。有些重逢,似易实难;有些重逢,亦悲亦喜。有的时候,我们渴望重逢;有的时候,我们害怕重逢…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以“与你重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叙事符合逻辑;有故事,有细节;书写清晰。

    组卷:10引用:1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