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船山英文学校高三(下)入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一些市县在营商环境方面“新官不理旧账”,之前招商的投资项目换了领导就不算数了,其“灵魂之问”引发社会热议。“灵魂之问”所指向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解决的关键在于从招商引资到落地服务、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政策实施链条中,政府要全链条诚信守约。
          当然,关于政策切实落地,从市场契约的层面来看,应包括两个维度——写进合同的微观契约与作为大的营商环境的宏观契约,其中后者更为重要。政府不仅是向市场履约的一方,更是市场契约的维护者。一方面,政府通过法治维护市场契约的履行,保证市场主体在市场环境下公平竞争,恪守诚信。另一方面,政府以政策和法律发布的形式与市场建立契约关系,以言出必行的履约姿态以身作则,建立政策和法治威信。政府维护契约和政府以诚信治理两方面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只有政策言而有信才能取信于民,营造良好诚信的社会风气;也只有契约最终落地见效,才能让政策发挥应有的效用,提升经济社会整体效益。只有包括企业、政府、个人在内的所有主体都诚实守信,履行契约,才能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发挥市场活力,更好地调动各方积极性。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制度保障,也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而维护良好营商环境的核心是推动契约守信。市场经济中,契约能有效减少市场交易摩擦,引导市场主体更注重长期利益,减少其短期行为带来的负效应。因此,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而维护契约履行是政府施政的核心内容,政策发布后“新官不理旧账”,会伤及市场经济根本,破坏营商环境。
          无论是招商引资等市场领域,还是民生领域,维护政策切实落地,需要配套强有力的政策履约体系机制。在政策发布前,应聚焦民生、市场公平等领域,主动了解市场的现实需求,同时考虑政策体系推进的现实可行性,防止出现政策制定上的形式主义,只有可行的才是有效的。在政策发布后的实施环节,须畅通“最后一公里”,持续跟进政策实施,监管进度责任到人,防治阳奉阴违、无所作为等行为。在政策实施后的总结中,要以市场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评判标准,切实改善市场主体的政策体验,以此树立政府的政策威信。还要建立和完善政策的闭环反馈机制,确保政策发布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市场主体反馈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初一公里”的双向顺畅并形成闭环。
    (摘编自盘和林《恪守市场契约,优化营商环境》)材料二: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兴起与发展,为重构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而将商品经济关系中的契约精神应用到政社关系中,可为健全与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及其实践提供一种新的发展取向。
          契约精神最根本的标志就是平等主体间的自由意志,反映在政府购买领域中,即要求政府和社会组织地位的独立和平等性。但由于我国政府购买服务发展时间较短,不少地区仍然采用政府主导、社会遵从的模式。而基于契约精神中的平等理念,在政府购买服务中,政府和社会组织二者不应该是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而应该是平等的契约合作关系。所以,非营利组织提供服务必须具备独立性,不能以模糊身份来提供公共服务,否则只能使其定位失准。同时,在同等的条件下,政府应当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同等地位的社会组织获得的捐赠优惠待遇政策应该同样,以确保社会组织之间地位的平等性。
          契约精神包含着利益本位的必然趋向。利益是契约的核心,每个自由平等的个体都有追求自己利益、使自己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渴望。通过平等协商建立起来的契约,强调以个人正当利益为本位,以互利的方式实现自利,从而使得契约主体的合理利益都得到实现。因此,在公共服务购买领域,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应当是建立在平等协商基础之上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根据各自拥有的资源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社会组织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降低成本、积累志愿资源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出现的“志愿失灵”也可以通过政府职能来改善。
    “契约精神不仅是一种法律规则精神、法律实践精神,而且也是一种持久的主体精神价值取向。”这种精神不完全是依靠外在强制力实现的,还是主体内心的一种深刻认同。所以政府购买作为一种契约行为,不仅需要法律制度上的保障,同时也需要法治观念作为支撑。而政府购买的合法性则来源于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认可,包括对服务质量的信赖和服务提供者的信任。
          契约精神以权责对等为重要原则。契约关系的成立是缔结契约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平衡与互动,它意味着契约主体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建立一个参与者对彼此负责的制度是公共服务购买成功的重要前提。针对目前我国公共服务购买领域中权责不清、问责困难的问题,可以从建立多方责任关系入手,使公共服务行为契合契约精神。
    (摘编自苏航《契约精神:新型政社关系构建的理念与实践原则》)(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在社会上引发热议的“灵魂之问”针对的是投资领域中“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涉及的是政府诚信建设的大问题。
    B.政府制定的政策要切实落地必须维护好写进合同的微观契约与作为大的营商环境的宏观契约这两个市场契约维度。
    C.政府在维护契约履行时要注意涵盖政策发布前调研制定、政策发布后的实施环节以及政策实施后总结反馈这三个阶段。
    D.契约精神是一种法律规则精神、法律实践精神,因此对于政府来说,保证其购买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就能获得公众的认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市场契约的履行中,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企业、个人等其他主体在其中承担的作用并不明显。
    B.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如果政府与市场主体都有契约精神,就可以杜绝那些市场交易中发生的摩擦和负效应。
    C.在政府购买领域中,政府应确保所有的社会组织获得同样的捐赠优惠待遇政策,在同等的条件下,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
    D.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建立一个参与者彼此负责的制度是解决目前我国公共服务购买领域中权责不清、问责困难问题的重要前提。
    (3)结合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在政府购买服务中政社关系新的发展取向”的一项是
     

    A.政社之间具有独立性和平等性。
    B.政社之间政府主导,社会遵从。
    C.政社之间是契约合作关系。
    D.政社之间具有权利、责任的对等性。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有人认为,政府持有契约精神是国家之本。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组卷:1引用:1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地上的家乡
    刘亮程
          我是在七年前的冬天,来到菜籽沟村的。当时这个村庄给我的感觉,就像到了时间尽头,那些人把所有房子住旧,房子也把人住老,屋梁的木头跟人老朽在一起。年轻人都走了,大院子里剩下两个老人。老人也在走。然后院子就空了,荒芜了。一个曾经烟火相传的百年庭院,从此变成老鼠、蚂蚁、麻雀和茂密荒草的家园。
          可我,却是看上这个村庄的老和旧,才决定在这里安家。我这个年龄,喜欢老东西、旧事物,也能看懂老与旧。因为老旧事物中,有远去家乡的影子。
          我们都是注定要失去家乡的人。当以前的村庄不能再回去,家乡只是破碎地残存于大地上那些像家乡的地方。菜籽沟便是这样一个我能在恍惚间认作家乡的村庄,她保留了太多的我小时候的村庄记忆。但是,那些承载早年记忆的事物,却都老旧到了头。
          我自己也在这个老旧村庄面前,突然地老了,走不动了。我在村里收购了一所七十年的老学校,做了一个书院,在这里耕读养老。
          在这个有菜地和果园的大院子里,读书、写作、劳动时,我又看见自己年轻时的劳碌,看见我在写《一个人的村庄》时所拥有的,可以看见时间的眼光和心境,又看见大地上完整的黑夜和天亮。我在满村庄的旧事物中,闻到我曾经生活的那个村庄的味道,它让我虽然身处异乡,却有了一种回到家乡的感觉。
          记得在书院的第一年秋天,我看到一片长得旺盛的灰条草,就像见到了亲人。在我小时候灰条是最平常的植物,在门前菜地、田间地头荒野中,到处都是。我们拔灰条喂猪,手上、身上都是灰条的绿色草汁。我在这个刚刚落脚的陌生村庄,不认识几个人,不熟悉它的路,却看见一片熟悉的灰条草长在这里,还有遍地的蒲公英和苍耳,还有牵牛花和扯扯秧,这个长着熟悉草木的地方,让我仿佛身处家乡。
          我还看见过一只老乌鸦。
          经常有一群乌鸦在院子上空“哇哇”地叫着飞过去。有一刻,我听到一只嗓子沙哑的乌鸦的叫声,我想这群乌鸦中一定有一只老乌鸦,它的叫声和我一样带着沙哑和苍老。等它们再飞过来时,我看到那只老乌鸦了,它飞在一群年轻的乌鸦后面,迟钝地扇着翅膀,歪歪斜斜,仿佛天空已经不能托住它,它要落下来。
          我这样看着它时,发现它也在看我,用它那黑亮的眼睛,看着地上一个行将老去的人,抱着膀子,弓着腰,形态跟它一模一样。那一刻,地上的人和天上的鸟,在相望中看到了自然世界中最后要发生的事情,那就是衰老。
          老是可以缓缓期待的。那个生命中的老年,是一处需要我们一步步耐心走去的家乡。
          我在这个村庄,一岁一岁地感受自己的年龄,也在悉心感受着天地间万物的兴盛与衰老。我在自己逐渐变得昏花的眼睛中,看到身边树叶在老,屋檐的雨滴在老,虫子在老。天上的云朵在老,刮过山谷的风声也显出苍老,这是与万物终老一处的大地上的家乡。
          今年五月,我到甘肃平凉采风,当地人知道我的祖籍是甘肃,就说你回到老家了。其实我的老家甘肃酒泉金塔县,离平凉千里之遥,我怎敢把平凉当成家乡呢。但后来,我从平凉人说话的口音中,听出我老家酒泉的乡音,那是我去世的父亲曾经说的方言,是我的母亲和叔叔们在说的方言,听着它我仿佛回到那个语言里的家乡。
          我平常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语音中总能听出家乡话的味道,这是脱不干净的乡音胎记。尤其当我写作时,我的语言会不自觉地回到早年生活的村庄里,回到我母亲和其他家人的日常话语中。
          写作是一场语言的回乡。
          我写的每一个句子都在回乡之路上,每一部我喜欢的书,都回到语言的家乡。
          每个人的家乡都是个人的厚土。每个人的出生都不仅仅是一个单个生命的出生。我出生的一瞬间,所有死去的先人活过来,所有的死都往下延伸了生。我是这个世代传袭的生命链条的衔接者,因为有我,祖先的生命在这里又往下传了一世,我再往下传,便是代代相传。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家乡,在土上有一生,在土下有千万世。厚土之下,先逝的人,一代头顶着上一代的脚后跟,在后继有人地过一种永恒生活。
          家乡让我们把生死连为一体。因为有家乡,死亡变成了回家;因为有家乡,我可以坦然经过此世,去接受跟祖先归为一处的永世。
          每个人的家乡都在累累尘埃中,需要我们去找寻、认领。我四处奔波时,家乡也在流浪。年轻时,或许父母就是家乡,当他们归入祖先的厚土,我便成了自己和子孙的家乡。每个人都会接受家乡给他的所有,最终活成他自己的家乡。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家乡。
          而在更为广阔的意义上,一粒尘土中有我们的家乡,一片树叶的沙沙响声中有我们的家乡,一只鸟飞翔的翅膀上、一朵飘过的白云之上有我们的家乡,一场一场的风声中有我们的家乡。一代又一代人来了去、去了又来的悠长时间中,我们早已构建起大地上共有的家乡。
          多少年前,我用散文塑造了一个人的村庄家园。当我在陌生城市的黄昏,看见那个扔在远处的村庄并开始书写她时,那个草木和尘土中的家乡,那个白天黑夜中的家乡,被我从大地尘埃中拎起来,挂在了云朵上。
          那是我用文字供奉在云端的家乡。
    (有删减)(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说“我们都是注定要失去家乡的人”,包含着我们曾经生活过的空间上的家乡终将老去,逐渐荒芜之意。
    B.文章中的“老乌鸦”这一意象,是“我”在自然界中的投影,形象地揭示出衰老是自然界中无法逃脱的事。
    C.“我”之所以说写作是一场语言的同乡,是因为写作时,语言会不自觉地回到早年生活的村庄里,回到“我”母亲和其他家人的日常话语中。
    D.文章中“我”认为死亡是一种永恒,是跟祖先归为一处的永世,意思是要人们从容面对死亡这一自然规律。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描写了菜籽沟村的化,引出下文“我”对家乡“老”与“旧”的思考,提醒人们要关注自己的家乡。
    B.文中画横线句采用排比句式,连续用“老”字对“树叶”“雨滴”“虫子”等事物加以描述,突出了时间的消逝。
    C.文章讲述了“我”到甘肃平凉采风一事,突出了“我”与当地人在对家乡认知上的分歧,表明了“我”对家乡的看法。
    D.本文思考了家乡的意义,启发人们重新审视家乡,笔调舒缓而富有哲思,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我”为什么选择来到菜籽沟村?请简要说明。
    (4)文章标题是“大地上的家乡”,文章最后说“那是我用文字供奉在云端的家乡”,两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分析说明。

    组卷:13引用:2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健康码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三种颜色,分别代表个人病毒携带风险的不同等级:绿码为低风险。可以凭码通行,黄码和红码出行就会受阻,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满足要求后即可转变为绿码。那么,①          ?人们在申请健康码的时候会填写一些个人信息,仅仅是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的吗?会不会有人虚报呢?其实,人们自己提供的个人信息只是作为参考内容之一,要评估一个人的风险等级,②          ,比如,个人行动轨迹信息、密切接触者信息、地区风险程度信息。这些数据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公安、移动运营商、社区等。比如,今天你乘坐了1路公交,在乘坐公交之前你扫的健康码就会记录你的行动轨迹。所以,健康码的功能并不只是检测我们的健康状况,③          。系统会对个人录入信息,以及各种途径得到的所有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分析结果评定我们的风险等级,相应给出不同颜色的健康码
    B.根据分析结果相应给出不同颜色的健康码,评定我们的风险等级
    C.根据不同颜色的健康码评定我们的风险等级
    D.根据风险等级相应地给我们不同颜色的健康码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2引用:2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9引用:1难度:0.2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2.0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