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腾云联盟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8月份)
发布:2024/11/19 6:30:2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强调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却很难以实物证明其存在:秦汉时代的人们尚且在说虞夏商周为四代,到了秦汉以后就以夏商周为三代,自动选择忽略掉了虞朝。这一切使得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更难成功论证。清末读书人普遍认为炎黄二帝是确实存在的,中华文明是拥有着五千年的完整脉络,但它是建立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书论史”。
“以书论史”最早存在于春秋时期,后被司马迁打破,他不仅仅是以书论史,更多的是奔赴实地考察,记录了诸夏与诸夷狄之间流传的炎黄二帝时代争夺天下的故事。这种以书论史和实物辅佐的文明记录方式一直在中国历代传承,但古代中国不兴考古,所以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更多的近代学者采用的依旧是以书论史的手段,从诸多帝王的纪年中进行加减,从而得出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可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全球的历史研究者制定了新的标准,即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要有两个条件符合,一个是古文明的文字,另外一个条件为古代国家的都城。而当时的中国还是“以书论史”的时代,故而夏朝与殷代都不被国际所承认。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
(选自《炎黄二帝与华夏文明的兴起》,有删改)材料二:
殷墟早在清末就已出现,当时甲骨是被当作“龙骨”来售卖的,清朝史学家研究发现,龙骨也大多是传说中殷代文字的承载之物。上面的文字记录与司马迁史书上面的商王世系几乎完全契合。甲骨文证明了殷代的确是存在的,并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西方史学家口口声声说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被打破。
后来三星堆的横空出世让整个中国史学吃惊。三星堆的古蜀国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文化古国,谁也没想到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需要靠它来旁证。那里出土的青铜器物都是四千八百年前的物品,无一不代表着古蜀国有着与华夏文明相似的太阳神崇拜,而上面的铭文雕刻也叙述着古蜀与夏朝之间的恩怨。
位于郑州双槐树的考古终于让中国人的五千年实物文明梦得以实现。2020年5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确认位于巩义市河洛镇的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有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双槐树遗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这处都邑性聚落遗址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也就是说,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就形成了繁华的都市群。
其中最津津乐道的,是一处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业。他说。专家认为,这一天文遗迹明显具有特殊人文含义,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
“河洛古国”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一只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它与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学者认为,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河洛古国”的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文化因子:折腹鼎、背壶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双腹器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这证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就是联通四方的交通孔道,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
双槐树遗址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选自《河洛古国:炎资二帝的时代以信史亚现人间》《同望5300年!——“河洛古国”文明溯源》,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以后人们只承认夏商周三代,自动选忽略掉了虞朝,这是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很难成功论证的原因之一。
B.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来乃至近代逐渐式微,使得近代学者只能以书论史,得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
C.甲骨文证明了殷代不但存在,而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打破了西方史学家关于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
D.双槐树遗址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中国的以书论史的时代遭到了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
B.全球史观认为,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有古文明的文字与古代国家的都城为证,二者缺一不可。这种说法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
C.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表明,古蜀国和华夏文明有着相似的图腾崇拜,这对古蜀与夏朝之间的恩怨进行了旁证。
D.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之所以称为国宝级的文物,是因为它是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的实证。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书籍中不能用来“以书论史”的一项是
A.《后汉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的《后汉纪》,主要记述东汉王朝共195年盛衰的史事。
B.《三国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礼乐等的“志”,不符合《史记》确立的一般正史规范。
C.《隋书》保存了南北朝以来大量的典章制度,为后人研究隋代以及前几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包括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等十志。
D.《北宋志传》广泛搜集了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并以此为基础加工整理而成。
(4)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曾说:“中国古代文明就可以在中国的考古资料里清晰地见到。”请结合材料二“双槐树遗址”的相关内容做具体分析。
(5)沿着“从上古传承到清都是拥有着五千年的完整脉络”,请梳理“河洛古国”文化从“被忽略”到“重现人间”的轨迹。组卷:9引用:9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豹子头林冲
茅盾 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
日间那个失陷了花石纲的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的只在林冲心窝里打滚。
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便只能像油煎冷粽子似的格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
虽说莽撞粗拙,林冲有时候却也粗中有细。当他把一桩事情放在心上颠来倒去估量着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茫茫的将来。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光亮,使他对于人、我、此世界、此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
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是受得够了,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武,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
他从没到过所谓“边庭”。居乡村父老传说,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胡笳声动,“胡儿”扫过,只剩下烧残的茅屋。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他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
“边庭”呐!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
但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的第二年,他看见了许多把戏;他断定那些权贵暗地里是怎样地献媚“胡儿”!一伙吮咂老老百姓血液的恶魔!
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睁得更大了:
“咄!边庭上一刀一枪!——哈!”
那个杨志不是还在做这样的梦么?“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从前是不明不白掉了官职,现在又想到高俅那厮手里弄回个官儿来!林冲现在是再也不信那些话了,他倒觉得杨志有点可怜。虽然他杨志只不过想封妻荫子,但这一片孤忠终要被辜负吧!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什么陆虞候,他简捷地也要他们的命!自从那天冤屈地被做成发配沧州的罪案后,他除了报仇,什么幻想都没有。
流血,他不怕。但无缘无故杀人他亦不肯。因此那个“白衣秀才”王伦要他交纳什么“投名状”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泼皮原也是高俅一类,不过住在水泊罢了。为个人的利害去杀一个无仇无怨的人不是豹子头的性情!可是形势所逼,他只好应承。
他原打算杀一个看来不是善良之辈的过路人,不料最后碰到这倒霉的杨志!
暴躁在林冲胸头炸开,他皱眉向墙上的朴刀一望,翻身离床,拿了朴刀,便开门出来。
宿雪还没消融,白皑皑的,照得聚义厅前如同白昼;朔风又把残雪吹冻,踏上去只是簌簌作响。林冲低头倒提朴刀,只顾往前走。大柏树上一群鸟忽然惊飞起来,林冲猛可顿住了脚步,抬头看,半轮冷月在冻云中浮动,像是泼皮涎着半边脸笑人。几点疏星远远地躲在天角,也在对林冲眨眼。
林冲剔起眉毛,再往前走。然而一个“转念”——“到底要结果哪一个?”
这青面兽原也与自己无仇无怨,但不是无抵抗的善良百姓,林冲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原是问心无愧的。可现在呢?这汉子虽已剥露出更卑污的本相,但若乘他睡眼朦胧就一刀了事,也不是豹子头做的,须吃江湖好汉们耻笑呐!
遥望聚义厅前两排戈矛剑戟,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是那王伦!顶了江湖上好汉的招牌却在这里把持地盘,妒贤嫉能!
林冲睁圆怒自四下眺望。好一个雄伟的去处呀!港汊环抱,四面高山,进可攻退可守!争不成给王伦那厮把持了一世,却叫普天下落魄好汉,被压迫的老百姓,受尽腌臜气!
重下决心,林冲挺起朴刀,托开左手,飞步抢过聚义厅前,便转向右首耳房。
“来者是谁?”
听到这声吆喝,林冲摆开步式,朴刀在怀,定睛前瞅。
“呀,林教头,是你!”
巡夜的小喽啰做出一副吃惊的脸相。林冲眼瞅着不说话。不是没了主意,却是在踌躇;他不忍多杀不相干的人。
“林教头,半夜三更到这里做什么?”
一句平常询问蓦地勾起误入“白虎堂”那回事,抬头一望,明明是“聚义厅”,不是白虎堂”!
“林头领好武艺,这早晚也还打熬力气!”
林冲竟下意识点头,随即耳根发热,惭愧有生以来第一天说谎。
看着喽啰走远的背影,林冲倒提朴刀,头微微下垂,踏着冻雪,又走回卧房去。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作山寨之主,但谁配呢?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呐!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被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但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
“梁山泊又不是他的!我在此又不是替他卖力!只是这地方可惜!”
这时清脆的画角声已经在寒冽的晨气中呜咽发响。
1930年8月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因为他处于是否递交“投名状”的矛盾中,这是造成林冲与王伦矛盾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小说要表现的主要矛盾。
B.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勾起了豹子头林冲无限遐想,他想起了幼年生活、父亲劳苦、拜师学武等画面,此刻他跟杨志一样,他也顾念着家人,也期待能做个官封荫委子。
C.林冲早年的“边庭”理想是美好的,“无边无垠、水草肥沃”“胡声动,胡儿扫过”,边塞激昂的画面却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
D.文末是典型的环境描写,从“消脆画角声”体现梁山泊有士卒的现实,从“寒冽的屋气”表现季节的特征,从“呜咽发响”表现林冲沉重的心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林冲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根据他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心理活动展开叙述,属于有限视角叙事,使读者更亲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想法。
B.作品景物描写凝练传,文中画线部分语句,渲染出紧张的气氛,也隐约透露出林冲内心的犹豫,为下文的“转念”埋下伏笔。
C.文中对林冲行为的延容多有表现,其中遇到梁山泊两个喽啰起到了舒缓情节的作用,喽啰的问话引发林冲的回忆和对王伦看法的表述。最终林冲因为不忍杀害无辜的喽啰,而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
D.小说具有意识流特点,描写了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林冲内心被压抑的农民阶级的觉醒意识,同时也使其对自身以及所处社会环境有了深刻的思考。
(3)本文以林冲心理活动为线索,采用第三人称叙述重写经典,这样的写法有何艺术价值?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本文中的“豹子头林冲”与课文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教头”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文本加以说明。组卷:35引用:6难度:0.2
(二)语言文字运用11(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红楼梦》所描绘的是为封建礼教禁钢下被扭曲了的人的生活,荣宁二府,宝息自由,成了死气沉沉的大荒漠。然而,令人为之一振的是,大观园,洋溢青春,成了①
(1)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双引号使用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国呼吁各国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
B.“十三五”期间,我国消费环境总体向好,市场秩序不断规范,百姓放心消费,获得感不断增强。
C.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组卷:18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春天,摆在中医人面前的不仅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中医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开了药方给病人,但效果不太明显,是守方再服,还是变方呢?
所谓“守方”,指方药对症、切中病机时,短期未见明显疗效,但坚持使用原来的药方,直至达到治疗目的。所谓“变方”是指应用原方疗效不明显,相应地对原方进行调整或改变,以适应新的病机。
是否要守方?守方服用多久?何时可以变方?如何守方?如何变方?这些问题都考验着医生的辨证功夫。
上述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组卷:7引用:8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