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16分)

  •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ㅤㅤ星河澈,白露洗空,秋天如娉婷少女款款而至。2022年9月6日,在最美的白露节气的前一天,泉城济南拉开了第十届国际泉水节的帷幕,随后而来的中秋佳节又给今年的节日平添了些许团圆①______和的气。泉水文化②_____养泉城人的身心,节日、节气文化与地域特色碰撞融合,更是树立文化自信的③_____之有效的途径。
    ㅤㅤ花车巡游是泉水节的经典项目,特别是9月10日中秋夜的花车夜巡,花车色彩绚烂,圆月也不再可望而不可④_____,它与花车相得益彰,等待与市民们美丽邂逅。游泉打卡活动则特别推荐了“泉水老街游”“古名泉游”等8条寻泉线路,同样圈粉无数。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dèng
    B.pīng
    C.fèn
    D.shà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①祥 ②濡 ③行 ④即
    B.①详 ②儒 ③形 ④及
    C.①祥 ②儒 ③行 ④即
    D.①详 ②濡 ③形 ④及

    组卷:37引用:1难度:0.8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61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57引用:1难度:0.7
  • 4.语言运用。
    ㅤㅤ2022年全民阅读大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九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调查图表如下:

    (1)阅读以上两个图表,各概括出一则结论。
    (2)为提升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学校拟举办“校园悦读节”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撰写一则15字左右的宣传标语。

    组卷:38引用:1难度:0.5

四、(31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家,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袁伟
    ㅤㅤ①妻子总算吃上了一顿地道的家乡风味——干白菜炖排骨。在一碟糊辣椒蘸水的加持下,彼刻的她仿佛产生了一种要么确确实实身处老家,要么正在梦中酣睡的错觉。直到微信群里,传来母亲询问有没有收到快递的语音,才将她从离家1600多公里的现实中拉了回来。
    ㅤㅤ②正当我拿起筷子,准备品尝自己的手艺时,她突然挡开,说要先拍张照片发到群里。不一会儿,母亲发来一条语音,说菜看起来倒是不错,不知道味道如何。我放下筷子,精选了一个“美味”的表情包回复她。随后,弟弟也从深圳发来一张“点赞”的图片。微信群里的互动多了起来,没过多久,母亲又发来一个视频,父亲正在凉拌米皮。在红油与黄瓜丝的配合下,米香通过电磁波向我们发出共进晚餐的邀请。这时,妻子发了一个“流口水”的微信表情,而父亲也少有地参与群聊,回复了一个哈哈大笑……
    ㅤㅤ③在外求学的7年间,群聊已经成为我们一家人线上相聚的一种方式。父母在贵州老家的小县城里做小生意,弟弟在深圳求学,而我从扬州大学毕业后,来到海门,在一个国有农场工作。妻子刚研二,也在扬州求学。三五年内,我们一家人分散几地的局面很难改变。有时候我会在电话里感叹,什么时候才能一家人整整齐齐地聚在一起。没想到,却被父亲说没出息:“老辈们常说,恋家的鸟儿飞不高,也飞不远。你年纪轻轻的,就该多出去闯荡闯荡。中国这么大,哪里不是家?我跟你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在外多年了……”
    ㅤㅤ④他说的是事实,我不只一次听爷爷讲起父亲16岁就出远门打工的故事。自打我和弟弟被他们从老家接到身边上学,就开始了长达10年的“漂泊”生活。
    ㅤㅤ⑤初到广东,饮食和语言的天差地别,让我和弟弟觉得是一种煎熬。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我和弟弟才渐渐融入班集体。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父母离开原来的工厂,前往河南郑州下煤窑。其实,对父母来说是重回故地。早在18岁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在那个煤矿干过。从广州站到郑州站,一张张疲惫、惊慌、空洞或怅然若失的面孔,让我对家产生了无限的渴望。当然,我所说的家,是一个固定的、永不搬迁的地方。
    ㅤㅤ⑥我和弟弟作为插班生,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不同顺序的教材知识结构,我们都明白一切又要重新开始了。我和弟弟早已经具备快速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一个学期下来,我们可以用河南话交流了。一直到初二,时间都是静谧流淌着的河水,没有波澜。然而一场无声的告别,不可避免地向我们走来——父母决定让我们再次转学,回老家念初三,然后考当地高中。办理手续的那天,我们几个好伙伴相拥而泣,他们都理解这种无奈的分别,却讲不出再见。就这样,用豫剧和烩面构成的“记忆之家”也迁出了那片土地。
    ㅤㅤ⑦如今,我已经毕业并在国有农场打工两个月了。这些日子里,我每天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在厨房里用油盐酱醋复制家的味道,并重新构建一个家的概念。
    ㅤㅤ⑧时间越往后,我越明白家的含义。苏东坡说:“此心实处是吾乡。”细细一想,无论是童年还是少年时光,虽然都身处异地,背井离乡,但父母在的地方,用爱和责任搭起的一座庇护所就是家。或许是一间瓦房,或许是一间职工宿舍,但不妨碍内心升腾起一份幸福和满足感。
    ㅤㅤ⑨在通讯极度便捷且多元化的今天,真可谓应了王勃那句“天涯若比邻”。在以“自己人”三个字命名的家庭微信群里,我们构建起一个可移动、可视化的家。大事小事、生活点滴都可以随时随地分享。父亲的话,同时也让我深入思考家在新媒体时代所呈现出来的新书写方式。在爱与被爱、关心与被关心、理解与被理解的隐性情感互动中,每个人都是构成“家”的笔画。相互间不同的距离,不一样的生活轨迹,不一样的习惯,让这个字看起来更丰盈,更具有时代气息与精神指向性。
    ㅤㅤ⑩“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潘美辰歌中所唱的家,我已经拥有了。这个家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让我牵挂,也给我不一样的温暖和寄托。
    (《中国青年报》2022年8月29日7版,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我对“家”的理解的变化。
     
    ,我渴望家是一个固定的、永不搬迁的地方。
     
    ,构建新的家的概念。
    ③时间越往后,越明白家的含义,
     

    ④今天,在微信群的互动中,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中国这么大,哪里不是家?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⑨段中加点词。
    相互间不同的距离,不一样的生活轨迹,不一样的习惯,让这个字看起来更丰盈,更具有时代气息与精神指向性。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这个家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让我牵挂,也给我不一样的温暖和寄托。”的理解。
    (4)文章标题与结尾都引用了潘美辰的歌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组卷:39引用:1难度:0.3

五、(60分)

  • 13.按要求作文。
    ㅤㅤ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
    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组卷:11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