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高三(下)段考语文试卷(一)

发布:2024/12/12 12: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政德思想与政治智慧,挖掘、总结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治国理政的思想理念、政治智慧和文化精髓,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众所周知,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结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时代。思想家们为改变“礼坏乐崩”的社会现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儒、道、法三家。秦国最先采用“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法家思想,统一了东方六国,结果二世而亡。紧随其后的西汉总结秦亡教训,采用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但不到半个世纪,便出现“七国之乱”。这迫使汉王朝改弦更张。最终,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儒学开始与中国政治相结合,发挥出安邦定国的独特优势,并在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处于主流地位。与其说历史选择了儒学,倒不如说儒学更适应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发展需要。
          综观儒家“为政以德”的理论体系,大致蕴含三个层面的政治智慧。
          一、立足“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提出修齐治平的王道政治。儒家非常重视天人关系,重点探讨“天”与“人”共同组成的整个宇宙系统内的社会政治建构问题。基于此,儒家构想和设计未来社会政治,提出了“内圣外王”即修齐治平的王道政治主张,倡导为政者效法和借鉴“天道”之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实现儒家所追求的“止于至善”的纯粹境界,最终奔向“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奠定了儒家“为政以德”的哲学基础。
          二、秉持“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提出德法相济的治理模式。儒家对政治提出总体设计的同时,指明了为谁执政这一政治的根本性问题,形成了“民惟邦本”“政得民心”的价值理念。先秦儒家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以来的“民本”思想,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主张。孔子把“民”放在为政的首要地位,提倡“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提倡“仁政爱民”“与民同忧乐”。荀子则用“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来比喻君与民的关系。这样儒家就明确了如何执政的核心问题。
          儒家提倡“德政”“仁政”,认为道德教化相对于法律和政令具有价值选择的优先性,但并未排斥与否定政令刑罚在政治治理中的价值和作用。孔子说:“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孔子家语》)儒家认为,只有在道德教化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才可“用刑”。一言蔽之,儒家主张德、刑、礼、法并举,在价值选择方面则以德、礼为先,强调德主刑辅、先礼后法,从而形成了德主刑辅、礼法合治即德法相济的治理模式。
          三、围绕“为政在人”的主导地位,提出修己正人的品德修养。儒家基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认识与肯定人在客观世界中的价值和主观能动性,明确提出“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的政治命题,尤其将为政者的道德素养看成治国理政的关键与重要因素。如孔子告诫为政者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强调为政者的道德素养及其表率作用。儒家提倡贤人政治,主张选贤举能,认为为政者的道德素养是国家治理的逻辑起点。
    (摘编自孔祥安《“为政以德”的政治智慧及内在逻辑》)
          材料二
          新时代法治与德治的内涵和方式与古代有很大差异,但在两者结合方式、规范体系融通、组织实施方面,传统治理经验仍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我们强调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既重视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保障作用,也注重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法治的实现以良法为前提,而良法必须符合基本道德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需要不断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一方面,要强化法律法规的价值导向,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中,贯穿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另一方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坚持法律的规范性和引领性相结合。我们要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只有法治与德治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才能推动形成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张生《从德治法治并重传统中汲取治理智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挖掘、总结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思想、政治智慧和文化精髓,能够为当今国家的治理提供很好的镜鉴。
    B.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学开始与中国政治相结合,并在此后两千多年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处于主流地位。
    C.儒家倡导为政者效法和借鉴“天道”之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实现“止于至善”的境界,最终达到“天下大同”。
    D.儒家认为应该为民执政,秉持“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孔子是这一理念的倡导者,孟子和荀子继承了这一思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文章引用《孔子家语》中孔子的话,用以论述儒家并未排斥与否定政令刑罚。
    C.符合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在新时代制定良法的要求,而良法是实现法治的前提。
    D.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对古代德法相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德法相济”观点的一项是
     

    A.《周易》:“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B.《左传•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C.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若不制民之产,“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D.亚里士多德认为:“需要有城邦制度来规范和维护政体制度,其目的在于促进善德。”
    (4)最新修订的民法典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做法加以分析。
    (5)“为政以德”(德法相济)是中国古代的优秀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智慧,请结合材料一加以分析。

    组卷:0引用:3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海魂衫(节选)
    老藤
          “送别晚会结束后,基地宣传干事说有人要见我。接见我的是田梅,她微笑着与我握手,然后就把一件崭新的海魂衫双手递给我。当时国家困难,配发规定严格,我们虽然也发过,但大都穿破了。我道了谢,正要接过来,田梅忽然想起了什么,说等一下,她拧下笔帽,用那支英雄牌钢笔在海魂衫左前胸有白道的地方,工工整整写下了田梅两个字,接着写下了时间。”
          田梅的思维够前卫,我想,现在明星都喜欢在T恤上签名,殊不知田梅在50多年前就这样签了。
          “我接过海魂衫,左手托着它,右手敬了个军礼,这件礼物太重要了,我感到手里托的海魂衫像铠甲一样重。”
          “50多年了,一回也没舍得穿,传家宝一样供着呢。”苏大娘指了指墙边的衣橱说。我随着苏大娘的手势望过去,这是一古铜色的简单的硬木衣橱——也是唯一像样的家具,一侧是立门,另一侧分上下两节,在上层隔断里摆着个军用黄书包。“看见了吧,黄书包里装的就是那件海魂衫。”
          “海魂衫固然珍贵,可田梅的话更珍贵,至今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她说,苏少楠同志,你是水兵,到了新疆一定做足水的文章,有了水,就会像歌里唱的那样,戈壁沙漠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
          “这是《我们新疆好地方》中的歌词。”甜甜脱口说道。
          “田梅又说,新疆多红柳,希望你像红柳一样扎根边疆,和战友们一道让可克达拉彻底改变模样。她知道我们去的四师就在可克达拉,也就是《草原之夜》里唱的那个地方。田梅能专门送我海魂衫,我特别感动,心脏像给足了油的马达加速狂跳。我是去送战友的,完成任务后还要回基地,田梅同志显然不知道这一点。我敬了个军礼,在离开时,田梅忽然又缀了一句:苏少楠同志,无论多么艰苦,都应该牢记水兵身份,保持水兵本色,不能当逃兵。”
          “就是这句话影响了您?”
          “是的,军人怎么能当逃兵?”老苏指着老伴儿说,“老伴儿更不希望我当逃兵,第二年就从家乡赶了过来,我们一家人成了霍尔果斯河边一棵老干多枝的红柳。”
          我感觉老苏并不像老金说的是闷葫芦。我问老苏:“和你一个车皮来的老金,怎么不了解这些有趣的事?”
          “我是排长他们是兵,好饭好菜可以官兵一致,私事隐情不能分享。”我明白了,老苏的葫芦嘴不是对谁都打开。老苏说:“当然,有时候也可以透露那么一点点,一点点就起作用。比如修第四个水库时,有的战友累趴了,说连长你怎么总领着我们修水库,人家其他连队都没咱这么累。我说其他连队支边前是啥军种?咱们是啥军种?咱们是海军,是水兵,水兵能离开水吗?有位首长告诉我,你是水兵,到了新疆一定要做足水的文章。他们问这首长是谁,我说是田梅,就是当年在欢送晚会上唱《草原之夜》那个女军官。大家听后就不再议论了。现在,63团9个水库成了我们这批老兵的骄傲。”
          “9个水库现在成聚宝盆了,63团变成了塞外江南。”苏大娘喜欢插话,而且总是插得恰到好处。
          老苏起身走到衣橱前,拿起黄书包回到沙发坐下,小心地打开,从中抽出那件叠得整齐的海魂衫。我和甜甜起身仔细看后,发现这件海魂衫依然保持崭新的样子,田梅的钢笔字还清晰可认,名字下面写着1964.3.23。
          “那为啥被老战友们称为火龙单呢?”甜甜忍不住问道。
          “这事我来说吧。”苏大娘看了看老苏。
          “七四年冬天修水库,老苏病倒了,发高烧,在工棚里裹着被子还喊冷。当时没车,有车也没公路,师部在可克达拉,那里才有像样的医院。老苏烧糊涂了,闭着眼睛说胡话,让人去拿火龙单来,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火龙单是何物。有人跑到工地食堂叫我,说连长烧得说胡话,嚷着要拿火龙单。我一听就想到了这件海魂衫,因为老苏在家里对我说过,这件海魂衫是抗冷防热的火龙单,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穿。我就骑了通讯员的自行车急急忙忙回家背起黄书包往工地返。那次是我命大,戈壁滩上有只狼不远不近跟随我,狼很狡猾,应该是把我背的黄书包当成了匣子枪,所以没敢上来。我赶回工地,把海魂衫拿给老苏看。老苏看到海魂衫,一把拽过去覆在胸口,不一会儿就入睡了,睡了一天一夜,烧退了,从那天起这件海魂衫出了名,有了火龙单一说。”
    (有删节)
    注:①“我”和同事甜甜为团场史馆建设收集文物,来到苏少楠家里。
          材料二
    致敬,英雄的戈壁母亲(节选)
    厉彦林
          新疆干旱少雨,到处是茫茫荒野,戈壁碱滩上摇曳着稀疏的红柳、梭梭、碱蒿子。当时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低下,生活极其艰苦。茫茫戈壁滩,没有路,没有树,没有人烟。一烧荒,狼和野生动物四处乱窜。没有房子住,就在戈壁滩上搭帐篷,或挖窑洞、挖地窝。经常睡到半夜帐篷被大风刮跑,只好四处寻找被刮走的衣被和盆盆罐罐。
          面对恶劣环境和重重困难,女兵们丝毫没有退却。参加过克拉玛依石油大会战的宋香莲说:“那时候的人都讲荣誉,上进心特别强,不管干什么只想跑在前头,就怕落在别人后头!”开荒造田、拦河筑坝、修渠引水、打坯盖房,女兵们一点也不比男兵逊色。
          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有座“十八团渠纪念碑”。当年为把孔雀河的水引到吾瓦镇的军垦农场,开挖了这条引水渠。修渠用石量很大,又没有运输工具,全靠战士去5公里以外的天山脚下背,一天要背七八趟。一位叫吴素梅的女战士,绳子磨断了,情急之下,剪下自己心爱的辫子,结好了背石头的绳子。美丽的麻花辫揽起棱角锐利的石头。这是一个美丽得让人落泪的真实故事,流传至今。60多年来,十八团渠奔流不息,浇灌着库尔勒垦区的30多万亩农田,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命脉。
    (有删节)
    注:①本文体裁为报告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田梅在欢送晚会上的歌声、赠送的海魂衫、叮嘱的话语,激励鼓舞了苏少楠,对他做出人生选择起了重要作用。
    B.材料一中战士们听了老苏传达的田梅的话语,不再议论,可见当年田梅歌唱的《草原之夜》对战士们产生了巨大影响。
    C.材料一采用采访的形式叙述人物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采访中的对话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使叙述简洁紧凑。
    D.材料二运用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剪下”“结好”“揽起”等词语,表现女战士吴素梅情急下做出的选择,令读者感动。
    (2)关于材料一“火龙单”故事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少楠看到海魂衫立刻安静下来,说明人最看重的事物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B.苏少楠生病治疗困难,苏大娘戈壁遇狼,反映出兵团建设新疆的条件异常艰苦。
    C.海魂衫起了“火龙单”的作用,小说用超越现实的笔法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
    D.“火龙单”的故事与前文田梅送海魂衫的情节相承,前后情节具有内在的逻辑。
    (3)一件水兵的制式服装,被称为“海魂衫”,包含了老兵的多种精神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同样是支援新疆建设的“中国故事”,由于材料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组卷:3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中很多人感慨:刚刚发生的事,怎么转头就忘了?“扭头就忘”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暂时性遗忘。暂时性遗忘是由于提取记忆前突然出现的干扰信息激活了多巴胺系统中的神经回路,阻碍了记忆提取过程,从而出现遗忘。因为暂时性遗忘是提取过程发生障碍导致,①             ,等干扰信息消失一段时间后,大脑还可以恢复相应的记忆。
          ②                。从进化的角度看,遗忘对我们生存和适应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忘掉重大的创伤性事件,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忘掉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信息,也会促进对新信息的学习与记忆。但如果扭头就忘的频率明显提高,就提醒我们去关注大脑健康、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
          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精神压力大、频繁熬夜都是诱发遗忘的条件。对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过度依赖,也可能导致记忆力表现下降。很多原本需要大脑记忆的内容,都被存储在电子设备上,导致大脑对这些信息的记忆变差,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认知卸载”。
          面对现代生活的一些特点,保护记忆力,要更多依赖于③               。作息规律,规律锻炼,安排适当的旅行、娱乐,对保护记忆力尤为重要。
    (1)“认知卸载”因大脑对信息的记忆变差和电脑“卸载”软件有诸多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知识爆炸”源自“爆炸”。请简述“知识爆炸”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6引用:2难度:0.5

四、作文(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多年前,河南林县,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用17个月时间奋战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成为一代青年吃苦耐劳、战天斗地的缩影。
          缠绕在太行山绝壁上的红旗渠,被称为“幸福渠”,是30万林州人民苦干10年创下的人间奇迹。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时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事实上,吃苦与幸福往往相互伴随,对此的认知折射着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的智慧,也是青年人必须思考的人生课题。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3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