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020年同步练习卷(2)(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
1.在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时,实验中不需用到的仪器有( )
组卷:10引用:1难度:0.4 -
2.科学家为了检测有机物运输的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
组卷:79引用:19难度:0.9 -
3.菟丝子为一种寄生生物,能缠绕在其他绿色植物的茎上,并将其茎分化形成的吸器伸入植物体内吸取现成的营养。菟丝子获取有机物的部位是植物体的( )
组卷:171引用:11难度:0.7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0分)
-
9.植物茎中的导管可将根吸收的水运送到植物地上部分的各结构。若将植物茎倒置,水分是否依然能向高处输送?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某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
切取稍稍萎蔫、不带叶片的青菜茎14段,分成A、B两等份(用杆秤称量时通过切割调整两组质量相等)。将A、B两组青菜茎分别插入150g水中(如图:其中A正立,B倒置;水用保鲜袋密封,以防直接蒸发),置于温度为15℃左右的环境中。约14.5小时后观察到两组个别青菜茎上方切面均有水滴出现,取出A、B,称得青菜茎与保鲜袋中的剩余水量如下表。并观察到两组青菜茎都整条变硬挺,且程度相似。组别 A B 实验前青菜茎质量 66g 66g 实验后青菜茎质量 80g 78g 实验前袋内水质量 150g 150g 实验后袋内水质量 137g 137g
(2)通过实验可知,导管的结构中
(3)若在30℃左右的环境中,用带叶片的青菜茎代替以上材料进行相似的实验(A组叶片暴露于空气中,B组叶片浸入水中),实验后最有可能的结果是组卷:67引用:7难度:0.5 -
10.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运输无机盐离子的途径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将柳茎一段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剥离分开,在两者之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则不插入蜡纸,在柳树根部施予含放射性42K的无机盐溶液,5h后测定42K在柳茎各部分的分布(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A: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韧皮部几乎没有42K。
实验结果B:在上一实验枝条上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剥离的部分,以及对照实验中,韧皮部都有较多的42K。
(1)试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上述研究结果做出解释。
解释结果A:
解释结果B:
实验乙:将棉花一段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其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叶片施用含32P的无机盐溶液。1h后测定含32P的无机盐的分布,结果有蜡纸隔开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没有32P。
(2)试根据实验乙的结果得出结论:
(3)请参照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步骤探究植物叶片合成的有机物的运输途径。
实验步骤:组卷:76引用:4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