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021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组卷:56引用:5难度:0.8 -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苏轼,被余秋雨称为 的天才,集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于一身的天才。自古以来,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似乎是 的一对死敌,然而这两者在苏轼身上却得到了最完美的统一,今日西湖的苏堤仍旧 着一千多年前这个天才的赫赫政绩。然而卓越的政治才能并不代表会玩弄肮脏的政治手腕,苏轼的一生命途多舛,与他正直的个性是分不开的。改革也好,保守也罢,无论当时哪派势力得宠,苏轼都只有一个宗旨:站在良心那边说话!组卷:86引用:6难度:0.7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组卷:35引用:5难度:0.7 -
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组卷:6引用:2难度:0.4 -
5.下列各句对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9引用:6难度:0.9 -
6.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5引用:5难度:0.5 -
7.下面对李白的《将进酒》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74引用:8难度:0.9 -
8.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7引用:4难度:0.9
二、古代诗歌阅读
-
9.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飘蓬只逐惊飙①转,行人过尽烟光远。立马认河流,茂陵②风雨秋。
寂寥行殿锁,梵呗③琉璃火④。塞雁与宫鸦,山深日易斜。[注]①惊飙:狂风。②茂陵:指明十三陵之宪宗朱见深的陵墓,在今北京昌平县北天寿山。汉武帝的陵墓也叫“茂陵”。③梵呗:佛家语。谓做法事时的歌咏赞颂之声。④琉璃火,即琉璃灯,寺庙中点燃的玻璃制作的油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二句“飘蓬只逐惊飙转,行人过尽烟光远”,表面写飘蓬不定,随风乱舞,实则暗示出世界的命运如飘蓬一般不定,人生亦然。
B.词人虽感茫然孤独,但意志并不消沉,“立马认河流”辨明方向,气概豪迈。
C.词的下阕运用白描手法,将行殿、梵呗、琉璃火以及塞雁和宫鸦勾画出一幅简明的画面,使苍凉之感跃然纸上。
D.词的末尾一句“山深日易斜”呈现出一份无理之趣,“山深”与“日斜”之间本无因果关系,词人却能于悖谬处见真理,发人深省。
(2)词的上阕最后一句“茂陵风雨秋”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组卷:6引用:3难度:0.7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①
(苏轼)
春牛春杖②,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②春牛春杖: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仗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被贬至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
B.“便丐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
C.“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
D.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释。
(2)按《文心雕龙》的说法,“同字相犯”是败笔,而苏轼的《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全词共44个字)仅“春”字就出现7次。请指出这首词使用“同字”的特点并简评这样用字的效果。组卷:3引用:4难度:0.5 -
11.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词的上阕写景,写出了赤壁景色的哪些特点?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组卷:74引用:11难度:0.5
-
3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
(元)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注释]①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
B、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
C、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孤鸿影”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
D、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高洁孤傲。
(2)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组卷:11引用:4难度:0.5 -
35.阅读下面宋词,回答各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②.夜阑风静縠纹③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①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被贬黄州的第三年。②营营:形容奔走钻营,追逐名利。③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读作hú,绉纱。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复”字表明词人醉而复醒,醒而又醉的情形;“仿佛”是“恍惚”的意思,两个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词人纵饮的豪放。
B.“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这三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如雷的鼻息,写出了家童沉睡,敲门不应,有家不得回,只能倚杖江边的无奈。
C.“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及“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句,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词人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遐想,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2)一语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夜阑风静縠纹平”就是语义双关,既写了自然景物,又写了作者的心境。下列诗句没有运用一语双关的一项是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C.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王勃《滕王阁序》)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3)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同一时期,请结合具体词句赏析作者在两首词中所写内容及抒发情感的不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组卷:18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