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西柳州三中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4月份)
发布:2024/12/24 8:0:1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从漫长的人类艺术发展来看,任何艺术都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时代精神是艺术创作如影随形的基因序列和永恒动力。
在新时代的文化艺术领域,影视艺术是传播力最强、影响力最广、关注度最高的艺术品类。影视艺术作为书写历史、观照现实畅想未来的文化阵地,作为培根铸魂的重要手段,理应绘就属于新时代的精神图谱与梦想之光。然而,在影视行业,一些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创作者以所谓“艺术先锋”或者“精神贵族”自居,把荒诞不经当作艺术个性,把精神颓废当作价值追求;有的创作者不回应时代呼声、不关注社会现实……这些有违时代精神的作品,与大众离得很远,和生活背道而驰。
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脉的民族精神。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艺术创作都应跟上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命题。新时代的影视创作应该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文化自信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艺术定力,在作品中展现时代精神赋予的气度、胸襟和情怀,把个体命运、寻常生活置于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之中。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用七个故事讲述七十年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其中有大事件的史诗气魄,也有小人物的朴素情感,成为扛鼎之作;电影《流浪地球》以观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在硬科幻的类型范畴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东方审美……这些作品视野开阔,情怀高致,把时代精神深刻融入创作格局之中。
近年来,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都成为诠释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花繁叶茂》等剧聚焦脱贫攻坚的时代命题,深情刻画新时代新农村的山乡巨变。表现2020年抗击疫情的《在一起》,以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创作姿态,生动诠释了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这些作品,高扬当代中国的精神风帆,深入挖掘创作主题,是对时代精神的深刻阐释和深情礼赞。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精神的践行主体。扎根人民、讴歌人民是影视创作最为重要的方法论,也是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罗布泊的科学家,塞罕坝的造林人,右玉的县委书记以及谷文昌、廖俊波等走在前列的时代楷模,在影视作品里熠熠生辉。当代中国,经济全球化和城乡一体化同步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时代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由此产生的思想碰撞和社会现象,为影视创作激活了灵感。《青恋》《索玛花开》等剧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特征,用现实主义手法书写了一幕幕都市放歌、山乡耕耘、职场开拓的精彩画卷。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影视艺术理应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从时代精神中吸收影视创作的内生动力,阐释时代,讴歌时代,实现时代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摘编自杨洪涛《时代精神是影视创作的永恒动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艺术,任何艺术都是其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的反映。
B.影视艺术书写历史、观照现实的能力使其成为影响力最广泛,传播力最强大的艺术品类。
C.一些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因为创作者与大众离得很远,和生活背道而驰。
D.要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要求的精品,影视作品就必须以走在前列的时代楷模为创作对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阐述了艺术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然后再具体论述新时代影视艺术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B.文中第二段采用了反面论证法,罗列了影视艺术创作中一些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现象。
C.文章用电影《流浪地球)的例子阐释了影视剧是最具影响力、关注度最高的艺术形式。
D.文末先引用诗句,增强了论证力量,再着重指出当代影视作品应如何观照时代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影视创作中,我们要坚决反对创作者把荒诞不经当作艺术个性,把精神颓废当作价值追求。
B.《青恋》索玛花开》的成功充分表明,只有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才能真正地诠释时代精神。
C.在新时代的影视剧创作中,我们可扣住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从而实现对时代精神的深刻阐释。
D.当下人们生活方式、时代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组卷:13引用:4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发现语文之美,享受阅读之乐
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访谈 记者:李节
李:您觉得学好语文的关键是什么?
陈:“学语文”没什么捷径可走,首先是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欧阳修说:“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惑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见之。”欧阳修尚且找不到读书作文的“诀窍”,我当然更是“无可奉告”了。据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称,父亲从不给他们讲授“写作方法”,只要求多读书:书读多了,有感觉,于是落笔文。文章写多了,自然冷暖自知,写作能力逐渐提升。叶老这思路,跟欧阳修的说法很接近。
语文教学的特点是慢热、恒温,不适合爆炒、猛煎,需要时间和耐心。因此,“语文教学”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很容易。
传统教学与现代标准化教学有很大差异。过去主要靠自学,学生面对经典的文本,仔细琢磨,百思不得其解,这才去请教:现在则以“文学史”或“文学概论”为教学中心,经典文本反而成了“配合演出”。学生省了上下求索的工夫,迅速获得有关作家作品的“精彩结论”
一星期就知道《诗经》是怎么回事,两星期,《楚辞》也打发了。这样确实推进很快,可学生真的掌握了吗?
晚清西学大潮中,章太爽对标准化教学很不以为然,认为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必定注重“耳学”,养成“道听途说”的学风。而传统中国的书院教学,依靠山长的个人魅力,以及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自学为主,注重的是“眼学”。前者整齐划一,适合普及知识:后者因材施教,有可能深入研究。
当然,现代社会学生需要修习的科目很多,不可能只讲“四书五经”。但如何在“含英咀华”与“博览群书”之间,找到合适的“度”,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李:新课程以来,很多中小学语文教材都请大学教授担任主编,您对此怎么看?
陈:视野开阔、学识渊博的大学教授参与到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当然有好处。但中小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毕竟不是一回事,切忌将原本应在大学才教的知识,提前压缩到中学课本中去。大城市里的重点中学,教师和学生水平都很高,可这不是整个教改及课本编写的主要目标。另外,过多站在大学教授的立场看问题,可能会忽略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接受能力以及欣赏趣味等。这样,调子很高,但所编教材可能不切实际。
在我看来,大学教授若想介入中小学教育,必须多与中小学老师接触、交流,了解中小学的教学规律,不能“居高临下”。
李:您是否愿意参与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陈:前些年我也参加过,但不久就发现,解决教材编写中的诸多问题,非我能力所及。
李:您的意思是说中小学教材编写本身是一个专业,并不是说搞文学的或者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就可以编?
陈:对。举个例子吧,我翻看《叶圣陶全集》,偶尔读到《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是我小学时念过的课文,怎么会出现在《叶圣陶全集》?原来,叶先生正编写小学语文课本,找不到合适的范文,干脆自己写一首。那一瞬间,我很震撼。当初叶圣陶、张志公等人编中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大行家,且全力以赴,一辈子把这当事业来认真经营。
节选自《语文建设》2012年第9期,有删改)(1)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语文”首先要有兴趣,然后就是多读书、肯思考、勤写作的过程中获得能力,而不是依靠别人提供的“方法”“诀窍”“捷径”。
B.语文教学“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很容易”中“难”在需要时间和耐心,“容易”在它没有什么高妙的招数,只要多读多悟多写,语文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C.陈平原认为传统教学和现代标准化教学各有优长,学生不能因为需要学习的科目众多,就只知道结论,而不自学、研读、交流经典文本
D.“道听途说”的学风和中国传统的书院教学各有利弊。前者整齐划一,适合普及知识:后者因材施教,有可能深入研究。
(2)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原在思考现代“文学史”或“文学概论”为教学中心,而忽视经典文本的基础上,对如何把握“含英咀华”与“博览群书”之间“度”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B.陈平原举学生快速掌握《诗经》《楚辞》的例子,意在揭示这种现代标准化教学的弊端,强调学生上下求索、自主研读文本,必不可少,甚至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C.举《小小的船》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小学教材编写本身是一个专业,因为当找不到合适范文的时候,需要编者自己去写,这不是搞文学的或中文系教授可以胜任的。
D.大学教授编写中小学语文教材会有好处,但如果居高临下,不考虑中学实情,所编教材可能不切实际,好的中文系教授,未必能成为合格的教材主编。
(3)陈平原认为如何才能编写好中小学教材?组卷:16引用:7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春蚕
茅盾 离老通宝坐处不远,一所灰白色的楼房蹲在“塘路”边,那是茧厂。十多天前驻扎过军队,现在那边田里留着几条短短的战壕。那时都说东洋兵要打进来,镇上有钱人都逃光了;现在兵队又开走了,那座茧厂依旧空关在那里。老通宝也听说,今年上海不太平,丝厂都关门,恐怕这里的茧厂也不能开;但老通宝不肯相信。
呜!呜,呜,呜,——
汽笛叫声突然传了来。就在那边,蹲着又一个茧厂。一条柴油引擎的小轮船很威严地从那茧厂后驶出来,迎面向老通宝来了。老通宝满脸恨意。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这一类洋货,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他父亲留下来的家产就这么变小,变做没有,而且现在负了债。
然而更使老通宝去年几乎气成病的,是茧子也是洋种的卖得好价钱;洋种的茧子,一担要贵上十多块钱。素来和儿媳还和睦的老通宝,在这件事上可就吵了架。儿媳四大娘去年就要养洋种的蚕。阿四嘴里不多说,心里也是要洋种的。老通宝拗不过他们,只好让步。现在他家里五张蚕种,就是土种四张,洋种一张。
“谷雨”节一天近一天了。村里二三十人家的“布子”都隐隐现出绿来。
四大娘看自家的五张“布子”。不对!那黑芝麻似的一片细点子还是黑沉沉,不见绿影。她的丈夫阿四拿到亮处去细看,也找不出几点“绿”来。四大娘很着急。
老通宝哭丧着干皱的老脸,没说什么,心里却觉得不妙。
幸而再过了一天,再细心看那“布子”时,哈,有几处转成绿色了!而且绿得很有光彩。全家惴惴不安又很兴奋地等候“收蚕”。
蚕房早已收拾好了。老通宝拿一个大蒜头涂上一些泥,放在蚕房墙脚边;也是年年的惯例,但今番老通宝更虔诚,手也抖了。去年他们“卜”的非常灵验。可是去年那“灵验”,现在老通宝想也不敢想。
老通宝家的五张布子,上也有些“乌娘”蠕蠕地动了。老通宝偷眼看一下那个躺在墙脚边的大蒜头,心里就一跳。那大蒜头上还只有一两茎绿芽!老通宝不敢再看。
终于“收蚕”的日子到了。
“乌娘”蠕动着,样子非常强健。全家都放心地松了一口气。但当老通宝悄悄地把那个“命运”的大蒜头拿起来看时,他的脸色立刻变了!大蒜头上还只得三四茎嫩芽!
然而那“命运”的大蒜头这次竟不灵验。老通宝家的蚕非常好!虽然连天阴雨,气候比“清明”似乎还要冷一点,可是那些“宝宝”都很强健。
村里别人家的“宝宝”也都不差。紧张的快乐弥漫了全村庄。
新发的五担叶押来了。那时星光满天,微微有点风,村前村后都断断续续传来了吆喝和欢笑,中间有一个粗暴的声音嚷道:
“叶行情飞涨了!今天下午镇上开到四洋一担!”
老通宝偏偏听得了心里急得什么似的。四块钱一担,三十担可要一百二十块呢,他哪来这许多钱!但是想到茧子总可以采五百多斤,就算五十块钱一百斤,也有这么二百五,他又心一宽。
第二天早上,老通宝就到镇里去想法借钱来买叶。临走前,他和四大娘商量好,决定把他家那块出产十五担叶的桑地去抵押。这是他家最后的产业。
叶又买来了三十担。第一批的十担发来时,那些壮健的“宝宝”已经饿了半点钟了。“宝宝”们尖出了小嘴巴,向左向右乱晃。四大娘看得心酸。叶铺了上去,立刻蚕房里充满着萨萨萨的响声,人们说话也不大听得清。
不久、传来消息,说今年茧厂不开秤。老通宝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去看了那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他又忍不住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
可是各处茧厂都没开门的消息陆续传来,还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
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的日子却比往年更加困难。并且愈是像老通宝他们家似的,蚕愈养得多,愈好,就愈加困难,——“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有几家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
“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四大娘说。
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
同村的黄道士说,无锡脚下的茧厂照常收茧。老通宝问过详细以后,便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脚下去卖。
阿四也同意了。五天以后,他们回来了,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厂挑剔得非常苛刻:洋种茧一担只值三十五元,土种茧一担二十元,薄茧不要。老通宝他们的茧子虽然是上好的货色,却也被茧厂里挑剩了那么一筐。除去路上盘川,老通宝他们就剩了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
打回来的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过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叫阿四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
就是这么着,因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始以老通宝的视角写茧厂,写田里留着的短短的战壕和兵荒马乱的战争气氛,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B.小说在描写蚕事活动时,还隐隐透露微妙的人事纠葛,使人物性格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示,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C.小说通过对老通宝一家养蚕卖茧等相关情况的叙述,展现了百姓的疾苦和辛酸,揭露了资本家或外国经济势力等的丑恶嘴脸。
D.小说运用多种手法写人叙事,如比喻手法,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对蚕宝宝生长情况的简笔勾勒等。
(2)在卖茧阶段,老通宝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3)小说为什么几次写老通宝用大蒜头占卜这一细节?请简要分析。组卷:9引用:5难度:0.5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6分)
-
9.下面是商海春所作题为“拖后腿”的漫画,请写出漫画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1)构图要素:
(2)寓意:组卷:16引用:1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过去,你问同学们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他们想当“科学家”“老师”“警察”等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科学家、医生、基层工作者等为我们保驾护航,更是深刻影响了很多青少年的职业选择和未来规划。但据网络近期职业意愿调查,有超过一半00后认为:寒窗苦读十几载,不如当一个网红博主或带货主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择业观,而新时代青少年的择业观不只是个人的事,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在班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写一篇发言稿和同学们交流。
要求: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