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学校九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这表明( )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②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③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组卷:140引用:45难度:0.7 -
2.“一分钟,333元投入研究和实验;一分钟,生产汽车55辆;一分钟,5288万元货物进出口;一分钟,创造GDP157亿元……”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的中国奇迹。“中国一分钟”表明( )
①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改革开放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组卷:71引用:5难度:0.7 -
3.2019年,华为持续加大5G、云、人工智能及智能终端等面向未来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支出为1317亿元,同比增长29.7%,占全年销售收入15.3%,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过6000亿元。华为高度重视基础创新和基础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②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③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
④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组卷:123引用:25难度:0.8 -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 )
①缩小城乡差距
②建设美丽中国
③确保同步富裕
④共享发展成果组卷:1引用:2难度:0.5 -
5.2020年4月1日,在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中,绵阳市政府对与重庆北碚区的合作项目进行社会公示,听取各方意见。材料中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是( )
组卷:125引用:5难度:0.8 -
6.我国《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自2019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条例规定,依法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未经决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或者停止执行,需要做出重大调整的,应当履行相关法定程序。该规定( )
①利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②意在确保决策顺利实施
③旨在防止行政权力滥用
④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组卷:125引用:15难度:0.7 -
7.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一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新北斗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三牛精神”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伟大抗疫精神( )
①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
②与民族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③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组卷:5引用:3难度:0.7 -
8.我国在疫情发生后迅速开展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质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在抗疫形势最严峻的时候,经济社会发展不少方面曾一度按下“暂停键”,但群众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社会秩序总体正常。这从根本上得益于(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和优越性的充分彰显
②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国力
④国际社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组卷:1引用:3难度:0.7 -
9.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从而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伟大精神。以下诗句内涵与此一致的是( )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进黄沙始到金。组卷:131引用:9难度:0.9 -
10.某外国政党领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美好世界主张,是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彻底摒弃了冷战思维,蕴含着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的中华文化基因是( )
①四海一家,天下为公
②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③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④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组卷:146引用:7难度:0.7 -
11.文翁、司马相如、张栻、李调元等被评为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作为巴蜀文化杰出代表的他们,在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开创了多个第一,人格魅力光照千秋,功绩成就影响至今。开展四川历史名人评选活动,有利于( )
①更好的传承和延续巴蜀文化血脉
②激发四川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③为四川振兴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④促进巴蜀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组卷:30引用:4难度:0.7
二、简答题(共20分)
-
32.读材料,运用《建设法治中国》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从全面依法治国的角度看,国家治理的各种行为都要依法进行,而民法所规范的社会关系涉及我国的经济基础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国计民生之中具有全局性和贯穿性。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5年、七编、84章、1250条,这部人民期盼已久的法律终于诞生,标志着我国从民事单行法时代迈入民法典时代,在民法典的保障下,我国的国家治理、经济发展和人民权利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必将获得本质的提升。
结合材料,从法治建设的角度,简要说明民法典诞生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组卷:2引用:1难度:0.1
三、分析说明(阅读材料,按要求分析回答问题。共20分)
-
33.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材料一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的标志性事件。目前,农业仍然是“短腿”,农村依然是“短板”,城乡差距依然较大。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
材料二 2021年4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乡村生产力;巩固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
(1)结合材料一,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角度,分析说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归纳分析乡村振兴促进法所提措施包含的发展思想。
(3)“把乡村振兴这件事抓好,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成都的殷殷嘱托。“十三五”期间,成都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乡村巨变有目共睹。请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角度列举两个你所闻所见的乡村变化现象,与大家分享。组卷:76引用:6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