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以文字的古今定文字的死活,是提倡白话者的偏见。散在字典中的文字,无论其为古为今,都是死的;嵌在有生命的谈话或诗文中的文字,无论其为古为今,都是活的。我们已经说过,文字只是一种符号,它与情感思想的关联全是习惯造成的。你惯用现在流行的文字运思,可用它做诗文;你惯用古代文字运思,就用它来做诗文,也自无不可。从前读书人朝朝暮暮都在古书里过活,古代文字对于他们并不比现代文字难,甚至于比现代文字还更便利,所以古代文字对于他们可以变成活语言。不过这只是就作者说。如就读者说,用古代文字做诗文,对于未受古代文字训练的群众自然是一种不方便。这里我们又回到传达与社会影响的问题了。诗既以传达为要务,就不能不顾到群众了解的便利。还有一层,即从作者的观点看,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特殊情思,现代语言是和这种生活方式和情思密切相关的,所以在承认古文仍可用时,我们主张做诗文仍以用流行语言为亲切。
本来文字古今的分别也只是比较的而不是绝对的。我们现在用的文字大部分还是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所有的,并有许多字的用法,现代和二千年前也并没有多大分别。现在所有的字大半是古代已有的,不过古代已有的字有许多在现代已不流行。古代文字有的能流传到现在,有的不能,原因一半在需要的变迁,一半也在习惯的变迁。习惯原可养成,所以一部分古字复活是语言生展史中所常见的自然现象,欧洲有许多诗人常爱用复活的古字。现代中国一般人说话所用的字汇实在太贫乏,除制造新字以外,让一部分古字复活也未始不是一种救济的办法。
现代人做诗文,不应该学周诰殷盘那样诘屈聱牙,为的是传达的便利。不过提倡白话者所标出的“做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日常的情思多粗浅芜乱,不尽可以入诗;入诗的情思都须经过一番洗炼,所以比日常的情思较为精妙有剪裁。语言是情思的结晶,诗的语言亦应与日常语言有别。无论在哪一国,“说的语言”和“写的语言”都有很大的分别。说话时信口开河,思想和语言都比较粗疏,写诗文时有斟酌的余暇,思想和语言也都比较缜密。散文已应比说话精炼,诗更应比散文精炼。这所谓“精炼”可在两方面见出,一在意境,一在语言。专就语言说,有两点可以注意:第一是文法,说话通常不必句句谨遵文法的纪律,做诗文时文法的讲究则比较谨严。其次是用字,说话所用的字在任何国都很有限,通常不过数千字,写诗文时则字典中的字大半可采用。没有人翻字典去说话,但是无论在哪一国,受过教育的人读诗文也不免都常翻字典,这简单的事实就可以证明“写的语言”比较“说的语言”丰富了。
“写的语言”比“说的语言”也比较守旧,因为说的是流动的,写的就成为固定的。“写的语言”常有不放弃陈规的倾向,这是一种毛病,也是一种方便。它是一种毛病,因为它容易僵硬化,失去语言的活性;它也是一种便利,因为它在流动变化中抓住一个固定的基础。在历史上有人看重这种毛病,也有人看重这种方便。看重这种方便的人总想保持“写的语言”的特性,维持它和“说的语言”的距离。在诗的方面,把这种态度推到极端的人主张诗有特殊的“诗的文字”。这论调在欧洲假古典主义时代最占势力。另外一派人看重“写的语言”守旧的毛病,竭力拿“说的语言”来活化“写的语言”,使它们的距离尽量地缩短。这就是诗方面的“白话运动”。中国诗现在还在“白话运动”期。欧洲文学史上也起过数次的白话运动。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中世纪行吟诗人和但丁所提倡的,一个是浪漫运动期华滋华斯诸人所提倡的。但丁选定“土语”为诗,同时却主张丢去“土语”的土性,取各地“土语”放在一起“筛”过一遍,筛出最精纯的一部分来另造一种“精炼的土语”为做诗之用。我觉得这个主张值得借鉴。
总之,诗应该用“活的语言”,但是“活的语言”不一定就是“说的语言”,“写的语言”也还是活的。就大体说,诗所用的应该是“写的语言”而不是“说的语言”,因为写诗时情思比较精炼。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惯促成文字与思想情感的关联,惯用古代文字或流行的文字运思,都可以做诗文。
B.诗歌与散文在意境和语言两方面都很精炼,然而就精炼程度而言,诗歌应胜过散文。
C.“写的语言”和“说的语言”截然不同,前者讲究文法与用字,阅读时常需翻检字典。
D.“写的语言”常倾向保持陈规,但能在流动变化中抓住固定的基础,也是一种便利。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作品以流行语言表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特殊情思,显得亲切,也因此广为流传。
B.尽管需要和习惯不断变迁,古代的许多字至今仍然流行,展现了汉字旺盛的生命力。
C.复活一部分字符合语言生展史的规律,可有效解决现代国人表达字汇贫乏的问题。
D.日常情思经洗炼剪裁入诗,并以日常语言表达,就能达到“做诗如说话”的艺术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所说的“活的”语言或文字的一项是
A.现代汉语词典增收的新词
B.文章中引用的古诗文名句
C.喜迎新春佳节张贴的对联
D.街头巷尾的防疫宣传标语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5)作者认为但丁使用“土语”的方式值得借鉴。请根据文章,谈谈你的看法。组卷:15引用:3难度:0.1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活 着(节选)
余 华 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
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二喜,我们回家吧。”
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
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
“爹,我走不动了。”
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说:
“爹,我腰疼得不行了。”
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嗖嗖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
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到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第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我的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
“娘,娘……”
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背脊上的凤霞。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出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上。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
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
文本二:
活 着(节选)
张 先 许绿伦[舞台一片漆黑,隐约可见二喜和福贵矗立在台上。]
福 贵 谁料凤霞会出事呢,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凤霞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幕后一个婴儿的啼哭传来。随即,婴儿的哭声变成了一个稚嫩的声音(苦根的声音):“我记得我出生后,爹的表情很奇怪,我被紧紧地抱着。旁边还有一个白头发红眼睛的人。你们说我不可能记得这种事,我不是乱说的,是真的记得呦!因为,爹在哭!爹和那个人喊着‘凤霞!’‘凤霞!’,凤霞是谁呢?凤霞是我娘,我的眼睛睁开了,娘的眼睛却永远地闭上了。”]
[灯光亮起。二喜拉着板车,凤霞被放在车上。福贵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跟在后面。田野里传来一片蛙鸣。]
福 贵 我的外孙出生了,我的闺女凤霞却死了。我的女婿二喜变成了单亲爸爸,我的家人只剩下家珍,我的亲人越来越少了。我爹和我娘最先熟了,如果他们都算是枯黄的老叶子,那么有庆和凤霞,他们是还泛着青色光泽的嫩枝,他们怎么也像是被割下的稻谷一样,与田野断开联系,被踩进泥沼。而我,只能像一只傻头傻脑的青蛙……所能做的,只是围在他们身边呱呱地叫。(模仿青蛙叫)呱呱,呱呱!
二 喜 (停住脚步)爹,您上车吧。
福 贵 呱呱,呱呱!
二 喜 您怎么了,肚子疼?
福 贵 我太重,二喜,你都几天没合眼了,撑不住。
二 喜 多费些力气,就会少想些凤霞。
福 贵 二喜呀,人世间有很多事都强求不来的,人要是有缘,就应该惜福了。
[抱在福贵怀中的苦根突然哭了起来。福贵手忙脚乱。]
二 喜 没娘的娃娃哭了!
福 贵 我上去,我上去。娃娃离他的娘近了,就不会哭。(上板车)
[苦根的啼哭停止,二喜艰难地拉车前行。]
[苦根的声音:“那天晚上,风吹得很冷,我被一个人紧紧地搂在怀里,脸上感到一滴滴的凉意,外公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直落到我的口中。咸咸的,还带着烟味。”]
二 喜 爹,别再伤心了。
福 贵 我对不住你,二喜,我们都被老天爷骗了!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就死在这,凤霞也死在这,是爹没找对地方。
二 喜 爹,徐家没对不住我,我们有了儿子,我们都算是有福的人,惜福,惜福哦!(蹲下)爹,我只是走不动了,腰疼得不行。
福 贵 你把腰哭疼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妻子凤霞难产之际,二喜向医生求救“大的”,可以看出他俩夫妻情感深厚,也表现出二喜在悲剧命运笼罩之下的无奈选择。
B.文本除了写凤霞的离世之外,还写到有庆的死亡,这种死亡元素的重复出现,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活着的艰难、生命的可贵。
C.“我”看到家珍在家眼睛呆滞,也不掉泪水,可见她的灵魂没有“活着”,对生无所依,对死无所惧,对凤霞的死亡毫无察觉。
D.文本二开头福贵的两次独白,流露出福贵因凤霞突然去世而产生的痛苦与无奈之情,也反映出福贵对二喜的同情与怜爱之心。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霞去世和埋葬的当天都出现雪,这营造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氛围,前后形成照应,显示出作者颇具匠心的构思。
B.两个文本的语言都形象生动,采用丰富的比喻、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等手法,充分体现出小说和戏剧的表达追求。
C.文本二中舞台说明是戏剧的组成部分,为福贵和二喜的对话提供时空和布景的说明,还可以解释他们的表情和动作。
D.襁褓中的苦根会说话,这一内容并非实写,而是剧本的想象,剧本借助想象表现出凤霞去世给家人带来的巨大伤痛。
(3)结合文本一、二,从语言方面概括分析两篇文本的特点。
(4)余华在《活着》的一篇序言中坦言:“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作时无法前进,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后竟然没有任何阻挡。”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没有任何阻挡”的。组卷:1引用:1难度:0.5
(二)
-
7.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完成下列各题。
大家好,我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经过潜心钻研和训练,① ,通过这些神功,可将问天舱准时准点送入预定轨道。欲知问天秘籍,且听我一一道来。
寒冰神掌。我采用液氢、液氧等低温推进剂。寒冰神掌自带寒冰真气,一掌击出,威力无穷,准点发射,准确入轨,助力问天舱与空间站“太虚之吻”。一阳指。我点火发射极为精准,指力迸发,疾如闪电。为练好这套功法,我优化射前发射流程,开展全套的可靠性提升工作,让每一步操作都更加安全稳妥,做到“分毫不差”。大力金刚腿。我习得大力金刚腿,将重达二十余吨的问天舱推送至站点,采用姿态控制增益优化和复合制导方法,提高了火箭姿态控制精度,也降低了制导误差对精度的影响。金钟罩。我为问天舱打造了超长横流罩,长20.5米,约6层楼房高,直径5.2米,宛若金钟罩,② ,又护之不焚毁于大气层。太极掌。问天舱与我之连接口直径过4米,舱箭分离需考虑可靠性、冲击环境等因素。一则确保安全分离,二则将分离中出现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我练就颗粒阻尼技术的功法,通过颗粒体和阻尼器,迅速耗散动能,③ ,让“乘客”可以在“下车”过程中感受到我的“温柔”。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上面这段文字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微信公众号上的解说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特点。组卷:3引用:4难度:0.7
七、作文(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确实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新冠疫情充满了不确定,奥密克戎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全球;中国经济充满了不确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所未有地连提了25次“稳”;国际政治关系充满了不确定,中美、中欧、中日、中印、中澳、中加关系不断变化……是的,这个时代唯一可确定的,就是它充满了不确定性。
俞敏洪说:“在一个几乎没有任何确定性的时代,我们依然要做确定的事情。”张文宏也曾感慨:“每当我们走过一个年代回头看,会发现走过的路,都是把不确定变成确定的过程。”
面对扑朔迷离的未来,我们如何才能在巨大的不确定中把握确定性?
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8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