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2018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11/29 0:30:2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1.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9引用:11难度:0.9 -
2.氮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其元素符号为( )
组卷:102引用:39难度:0.9 -
3.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污染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1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1以上 质量级别 Ⅰ Ⅱ Ⅲ(1) Ⅲ(2) Ⅳ(1) Ⅳ(2) Ⅴ 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微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重污染 重度污染 组卷:137引用:22难度:0.9 -
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其中有错误的是( )
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
④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⑤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组卷:207引用:11难度:0.7 -
5.下列关于元素和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250引用:10难度:0.7 -
6.为了建设文明卫生城市,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组卷:15引用:2难度:0.9 -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40引用:5难度:0.9 -
8.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KOH和K2CO3两种溶质,向其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7.3%的稀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且溶液呈中性,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所的固体的质量是( )
组卷:63引用:2难度:0.7 -
9.在H2、H2SO4、H2O、H2O2四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 )
组卷:373引用:15难度:0.7
五、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
-
28.以下是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反应的系列研究。
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
(2)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研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3)甲同学反应后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
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为验证猜想,甲同学需测定
(4)乙同学重复甲同学实验时,发现反应后所得试管中溶液pH大于7.发现实验与甲同学实验不同的是,反应后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乙同学猜想可能是镁与热水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乙同学为验证猜想,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金属氯化物溶液pH值大小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如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镁溶液显弱酸性,则氯化钾溶液显
(6)活泼金属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发现钠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由此可见金属与水反应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研究三:金属活动性强弱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如图2为镁原子、钙原子和钡原子结构示意图。已知其中Ba的活动性最强,据此推测,金属的活动性除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还与
研究四:确定镁条的成分:
称取3.2g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放入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0.2g.求:
(7)此镁条中金属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共3分)
(8)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组卷:39引用:4难度:0.1 -
29.学习热情和学习方法是成才的必备条件,灵活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用以下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分类法:利用下列3组物质
A.ZnO、MgO、CO2、Na2O B.Cu、N2、O2、Cl2
C.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冰与水混合、氧气与臭氧混合
请按要求填写如表空白(填写物质的化学式或分类标准)
(2)对比法:序号 A B C 分类标准 金属氧化物 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Cu
A.如图1所示:其实验目的是探究
B.如图2所示:杰克同学将盛有干燥白磷的甲试管和干燥红磷的乙试管插入盛有80℃的烧杯里(甲、乙试管均套有气球密封).过一会后,发现甲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乙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请根据杰克同学的实验现象,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之一:组卷:27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