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七校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6/27 8:0: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3年春节,凭借着科幻场景的震慑力、科幻想象的创造力、科幻人文的认知力,《流浪地球2》完成了中国式情感、中国式精神的多重表达,创造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式科幻叙事新话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视野中,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始终坚持以中国情感创新中国科幻叙事。“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流浪地球》科幻想象,是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也是中国价值融汇世界话语的创新视角。在《流浪地球》中,“中国视角”的叙事核心得到进一步强化。影片从坚持“移山计划”,到呼吁全球捐出核武器以应对月球危机,中国视角贯穿全片,并以此锚定了中国式科幻叙事价值立场。置于未来世界中央的中国,在不可预知的生存危机面前,为拯救世界提供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方案,展示了承载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中国智慧。同时,释放出以“家”“亲情”为标识的中国式情感。当妻儿抽签无果无法进入地下城避险时,刘培强选择了再次面试航天领航员为家人获取名额;为了给予已经去世女儿完整的生命,图恒宇不惜以身试险,将女儿的数字生命储存卡接入超级电脑。一个甘愿牺牲,一个充满冒险,两位主人公在情感选择上殊途同归,爱情与亲情迸发出中国式情感的光辉。无论是中方代表周喆直所彰显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传统文人情怀,还是刘培强、图恒宇身上平凡父亲为至爱家人甘愿牺牲与冒险的情感写照,都呈现出中国式情感中真实质朴的底色。
《流浪地球2》以中国精神升格中国科幻文化。如果说“中国叙事”与“中国情感”是在科幻类型的故事层面建构中表达,那么《流浪地球2》更深层次的主题与思考,则是在营造十足科幻视听魅力的同时,将中国价值更具哲理思辨性地呈现出来。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孕育了“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发展愿景,催生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智慧,成就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包容性治理理念,以及爱国爱民的中国式情感。影片将这些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哲学与人文思想,注入科学精神、科幻想象、科技质感,通过片中人物的关键抉择予以表达。
面对末日危机,身处看似不可逆转的困境,人类该如何选择?在一系列基于科学认知的拯救地球群体行为中,影片凸显了“责任”二字的千钧之力。责任之下,有人物个体带有生命呐喊的情感选择、价值选择、文化选择;责任之上,更有中国代表坚守的解决方案——“团结”与“坚持”,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应对月球危机。
当世界各国航天员共同为拯救地球去完成一场无法返回的引爆时,“不放弃、不抛弃”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力量,超越了国界与种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中得到有力弘扬。
“中国式科幻”的叙事表达与文化创造,创新了全球科幻电影的话语体系,丰富了世界科幻电影的叙事类型。《流浪地球2》坚守中华文明立场,将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力量,作为中国科幻电影走向世界、与世界对话的文化支撑和价值引领,为中国电影探索了与世界电影并行并交相融汇的发展路径,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摘编自杨乘虎《(流浪地球2):探索宏观宇宙,思考人类未来》)材料二: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度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究竟如何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背后又蕴藏着什么内涵?
“可信”意味着可被信赖,是将“真”贯穿到底的思想路线和行动路径,代表真实性、公信力,是建设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坚实基础。中华民族历来拥有诚实朴素的美好品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文艺作品的创作应当更加紧密联系社会现实,以事实的数据为依据,以真实的案例为文本,以真诚的态度为基石,对外呈现让世界各族人民看得懂、听得明白,觉得有意义、有意思的,具有信任力的国家形象。
“可爱”是对“可信”的情感升级,强调传播的方式方法与手段。我们不仅要对外传播“可信”的中国形象,还要构建“人格化”“魅力化”的中国形象,以传播吸引力获得国际关注。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以中国式的浪漫美学色彩赋予了晚会新的生命力。它不仅重现了中国古老的科学智慧,为全世界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还彰显了中国人特有的浪漫与仪式感。它融合了诗词、音乐、科技、美术、影像、民俗等多元艺术形态,通过对日历文本经验的“变形”,创造了一条连接国内国外、传统现代的传播思路,以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实现了对外中国形象的传播。
“可敬”是从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全方位帮助大家理解中国制度、中国方法、中国美学、中国文化的维度,是对“可信中国”与“可爱中国”的凝聚式再创造,强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达到跨时空传播、跨世代传播共情。“敬”包含着崇高意味,而崇高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审美范式。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一系列优秀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文化价值内涵更加厚重,对于中国形象的传播从可信、可爱逐步向可敬迈进。
总之,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摘编自范小春《展现“可信、可爱、可敬”形象,提高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影响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浪地球2》以中国情感创新了中国科幻叙事,表达了较为丰富的内涵,创造了中国式科幻叙事新话语。
B.《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展示了中国智慧对世界发展的作用。
C.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以中国式的浪漫美学色彩,构建了“人格化”“魅力化”的中国形象。
D.崇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审美范式,这也使近年来国内许多中华优秀文化节目文化价值内涵更加厚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的忧乐情怀是中国传统文人情怀的组成部分,在今天社会仍能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B.《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拥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视野,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力量,是可以超越国界与种族的。
C.材料一中《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中塑造的中国形象,生动体现了材料二中阐释的“可信、可爱、可敬”的内涵。
D.两则材料在整体上均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而在分论部分则分别采用了“并列式”与“递进式”论证结构。
(3)下列选项都是国外媒体对《流浪地球2》的评论,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流浪地球2》从东方的角度讲述了一个灾难故事,没有一个英雄能够单枪匹马拯救地球;每一次努力都很重要,更具“普遍性”的人类价值。
B.《流浪地球2》是美丽而昂贵的计算机图形展示,本质上是老式的太空歌剧,其唯一目的是宣扬那些无私、一心一意、有能力的人存在的可能性。
C.《流浪地球2》是一部弘扬中国人自我牺牲和英雄精神的电影,主要体现了中国和俄罗斯的英雄主义,却又凸显了美国宇航员的胆怯。
D.《流浪地球2》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令人瞠目结舌的史诗动作场面,空中战斗和爆炸加剧了刺激程度,这些场景栩栩如生,是一种视觉享受。
(4)材料一在语言运用方面很有特点,请以第2段为例进行分析。
(5)2023年3月,兴华中学将举办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主题的论坛。假如你是与会代表,请以《流浪地球2》为例,结合材料二中的观点,就如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谈谈你的看法。组卷:4引用:1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栗子树
许松涛 一根一根红布条被缠在树的脖子上,说是“脖子”,因为它是个很方便佩戴荣誉的部位,更有肢体语言的媚惑性。其实谁都知道树是没有脖子的,人类惯于把自己以外的东西拟人化或拟物化,总想以自己最熟知的部位来解释事物,这是一种共性。树有枝、权、叶、主干等部分,这些是固定不变且只要正常状态下必是自然生长的,而叶、花、果等以外的部分总是因树而异的,也因年份不同而不同,可又不能忽略这些,如果离开了这些性状特征,那树又绝对不是原来的树了,例如有种移花接木的嫁接,常在树群中玩弄些张冠李戴的幽默,有了这些人树共戏的技巧,人与树自然也就多了份不只是实用功效上的乐趣。
一棵被号称2500多年前的栗树立在众人面前,它枝柯峥嵘饱经沧桑的样子令人惊绝,而由树的由来带出的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及人物背后的惊险诡谲的故事,仿佛已销声匿迹在这漫山遍野的栗林里。这棵被后世歆羡并称誉为“栗树王”的大栗树,仿佛已视万物是必然的臣民,山风轻盈荡过的一阵阵热浪仿佛灌满了“万岁”的顶礼膜拜的喧音。世俗里的一切蓦然间被我的联想引入山林,幻化出一个等级森严的奴性世界。我见到许多人情不自禁地与这棵大栗树合影留念,嘴角竟泛出一丝不经意的嘲讽。我不敢相信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心态,我已经厌倦了到处“留念”的镜头和身影。
我是不该有此想法的。做一棵树真是不容易,因为有了2500年的寿辰,又因为这树跟武则天路过此处的封赐有关,不知后世的哪个学者考证的结论又如此不偏不倚,幸运的“殊荣”就如此歪打正着地降临到这棵栗树头上,这棵树就获取了如此源源不绝的尊荣,看客们也就不去刨根究底地追问是真是假。游览名胜,如果想要获得最大的快感就要时时接受任何“意外”,虽然这些“意外”多是产生于“骗术”,是吸引观光者痛快地交付门票的一个障眼法。比如,谁知道女皇武则天有没有从这儿经过呢,即使有,有可能在这荒山秃岭封赏一棵栗子幼苗?但这棵树仍然粉墨登场了,它长得最粗,树冠覆盖面也最大,可见有王者的霸气与君临天下的豪迈。人们众口一词,虔诚地给它系上红带条,足有千百根了吧。也许,人们是敬畏这棵栗王树的强盛生命力?
试想,这棵树倘若真的活过2500年且仍然往下活去,它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个,刀砍、火烧、战争、地震、洪水、虫灾都没有吞噬掉这么一棵小小的生命,而与它同行的朝代、英雄豪杰、风流天子、硕儒大哲、平民等等都统统成了过往烟云。人们一看,一切都烟消云散,天朗气清,浑浊天地尘埃落定,纷扰沉寂之后,还有这么一株笑看红尘俯仰天地人寰岿然不动的树绿着,开花、结果、荫天蔽日,怎么能不惊叹叫绝呢?一株树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应该说既是幸运的偏爱,更是趋静避闹的明智所致。不是么?那还归道山的老子,那悠游天地的彭祖,独与天地相往来的庄周……挥袖拂尘,须髯飘飘,不知所终,应该是像流动的树,遍植于人类精神的荒坡了吧?
一棵树在所有浏览、静默过的眼神里姿势都相同,投射在千万之众心壁上的却没有相同的投影。一棵树会折射出不同过客的人生哲学。
离这棵栗树不远,两百米处,又一棵栗树震惊了我:它的身体遭天雷劈掉了一半,只有半边空空的身子。这是一个只剩下半个躯壳死过一次的树,但是它头顶上的树叶枝柯丝毫不比周边的树差,如果不是同行者指给我看,我是决不会发现这株树的与众不同的。“多少年了?”“大约300多年了吧?”300多年!这是多么让人不可思议的事啊!假若狂风暴雨,这么一扯一掰,不折了身子才怪呢!然而大自然就是这么令人莫名其妙不得要领,让寻常如我的平庸之辈永远摸不到它的边沿。“一年能产300多斤栗子。”“护林员每年仅将落叶回填深埋在树的根部,这就是供养它的全部肥料。”介绍者说。这更令我惊诧不已。就凭这老弱病残的身子,还能有如此高的产量,这才真是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简直一点索取的愿望都没有。鲁迅赞美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和血,喻指的是具有崇高感和使命感的人,没想到会有一棵栗子树也能做到这样无怨无悔。这难道还不足以令许多人无地自容吗?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惯于把自己以外的东西拟人化或拟物化……”为下文人们给予栗子树很多不同的理解提供依据。
B.“2500”这个数字在文章中不同位置多次出现,都用以表达作者对这棵饱经沧桑的栗子树的敬仰之情。
C.“万岁”“留念”“意外”“骗术”等词使用了引号,表明人们对这棵树的感情并不是真正出于敬畏。
D.文章以一棵栗子树为线索展开,从树上缠着的红布条写起,抒发自己由栗子树引发的多种人生感慨。
(2)关于文中最后一段写另一棵栗子树部分文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前文的栗子树形成对比,有助于作者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B.形成详略有致的艺术特色,但文章真正的重点却是略写部分。
C.这棵栗子树最让作者惊讶的是遭受雷劈后仍然还能活到现在。
D.许多人都难以拥有这棵栗子树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无私奉献精神。
(3)作者为什么会“嘴角竟泛出一丝不经意的嘲讽”?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重要特点,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点。组卷:2引用:1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3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很多消费者会把冷冻和速冻食品A ,事实是否是这样呢?冷冻一般指将食物放入冰箱冷冻区保存,而速冻则是指快速地把食品温度降低到远低于水的冰点(通常在-18℃以下)。由此可见,二者概念B 。
速冻和冷冻都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吗?事实证明,虽然口味不至于C ,但影响还是有明显的不同。冷冻相较于速冻,(①)。如果速冻,食物中的水分则会进入一个“过冷”的状态。此时食物中形成的冰晶很小,(②),因此食物细胞中的各种物质不会从细胞中流出。所以,速冻能够最大程度保证食物的营养及口感。但是对于冷冻来说,因为食物温度降温慢,即使能降到冰点以下,食物中的水也会形成大块冰晶,从而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
再者,因为家庭制作条件所限,会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而且,因为家用冰箱还装有其他食物,可能存在交叉污染。相较而言,速冻食品在原料、加工、运输等步骤都必须符合卫生规范,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并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冷冻食品如果经过反复解冻、冷冻,(③),危害人体健康。比如研究人员曾经将同一块鲜肉反复解冻、冷冻了4次,并在每次解冻后进行采样,分别检测样品中的菌落总数。结果发现,经过解冻、冷冻的鲜肉菌落总数竟然达到了最初的15倍。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请结合文本向大家科普家用冰箱冷冻食品的常识,要求表达简洁清晰,不超过35个字。组卷:3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贺岁片电影《满江红》里面根本没出现岳飞,部分观众不能接受,十分失望。其实,一部商业电影有观众、有市场,还融入了主流价值观,不就是一部好作品吗?一部电影如能让文化在传承中荡起一丝涟漪,不也是一件好事吗?一部贺岁片能够给节日增添喜庆的色彩,也同样值得认可。无须转身再寻觅,我们就能发现电影的不同精彩之处。
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电影能发现其不同之美,要想品味电影丰富的美也必须从不同的视角同时进行挖掘。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