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四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 在柏林》2020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合适的字组成词。
-
1.选择合适的字组成词。
缓(漫 慢)
车(箱 厢)组卷:4引用:1难度:0.9 -
2.选择合适的字组成词。
健(壮 状)组卷:3引用:1难度:0.9 -
3.选择合适的字组成词。
组卷:3引用:1难度:0.8
四、排列句子。
-
10.排列句子。
组卷:3引用:1难度:0.8 -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卡嚓切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加思考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结合全文看来,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2)“老妇人”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数数?
(3)作者写小姑娘“笑”的目的是什么?下面分析不当得一项是:
A.写出小姑娘的天真幼稚,多老人举动的不理解。
B.悲喜对照,指责小姑娘年幼无知,缺乏同情心。
C.以喜衬悲,渲染了老妇人一家的悲剧遭遇。
D.以小姑娘的笑,反衬出老妇人病态的严重。
(4)试分析第三段画线句中“他们”一词的作用。
(5)试分析文章末段的作用。
(6)从全文看,本文采用了组卷: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