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阿房宫赋》2021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捶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土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注】①虮虱:虱及其卵,比喻卑贱或徼小。②枝梧:同“支吾”,抗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B.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C.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D.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位次于上卿,职掌为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
    B.菽,豆类的总称。中国古代有“五谷”的说法,其中一种便是稻、黍、稷、麦、菽。
    C.釜甑古代炊煮器名。“釜”是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代的锅;“甑”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
    D.辕门,古代官员外出止宿时,以车为屏藩,使车辕仰起为门,称“辕门”。后指军营之门或官方衙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义只顾自己,不体恤士卒,在军粮短缺的情况下,还置备宴席,最终落得被项羽斩杀的下场。
    B.项羽杀死了宋义后,将领们都因畏惧而服从项羽,没有谁敢抗拒,大家一起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C.项羽能从全局出发,善于分析战争的形势,沉船破釜甑,勇武而有胆识,在和秦军对抗的过程中大获全胜,楚怀王欣赏他的才干,拜他为上将军。
    D.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各诸侯将领,将领们在入辕门时,都跪着向前走。自此,项羽真正成为诸侯军的上将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②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组卷:4引用:2难度:0.7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深虑论[明]方孝羸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向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者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著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木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选自《古文观止》,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B.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C.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D.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是古代的一种说明文体。是一种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表明看法、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
    B.“兵革”指兵器及甲胄等军械装备。亦引申指军旅、军事、战争或兵将等。
    C.“社稷”是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太宗”,皇帝庙号。开国第二位君主多以此称呼。如唐太宗、宋太宗。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提出的中心问题是“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指出思虑天下大事的人往往考虑不周到。
    B.文章第二、三两段主要采用事例论证,由古及今,阐述了“盖智者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的道理。
    C.作者认为,很多事情不是智谋思虑所能够料定的,统治者唯有顺应天命,积善行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国家保持发展。
    D.文章把朝代兴亡的一切问题归之于天道,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但本文毕竟触及了封建统治能否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对后世君主有警戒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
    ②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
    ③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组卷:3引用:1难度:0.6
  • 3.阅读课文3、4段,完成下面题目。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
     
    )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②
     
    )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
     
    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④
     
    ),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⑤
     
    )之心,日益骄(⑥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⑦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⑧
     
    )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⑨
     
    )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请对第三自然段划分层次,并分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秦的骄奢。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如何理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组卷:1引用:1难度:0.5
  • 4.阅读课文1、2段,完成下面题目。
          六王(①
     
    ),四海(②
     
    ),蜀山(③
     
    ),阿房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⑤
     
    )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⑥
     
    )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⑦
     
    )回,檐牙(⑧
     
    )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⑨
     
    ),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⑩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1)复道行空,不(⑪
     
    )何(⑫
     
    )?高低冥迷(⑬
     
    ),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⑭
     
    )不(⑮
     
    )。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⑯
     
    )来于秦。朝歌夜(⑰
     
    ),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2)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⑱
     
    )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⑲
     
    ),韩魏之经营(⑳
     
    ),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㉑
     
    )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3)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对第2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段先用几句交代了宫女的来源,寄托了作者的兴亡之感。
    B.作者用排比、夸张、拟人等手法,间接写美女之多,宫女命运之惨,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
    C.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多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凄惨生活。
    D.宫女们听到宫车由远及近,而又渐渐离去,作者用极为简练的文字描绘出她们对皇上的盼望由兴奋的顶峰跌至失望的谷底的心理过程。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组卷:1引用:1难度:0.6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摧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史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文端。
    (节选自《明史•陈以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B.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C. 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蓄默然去/裕邸乃安
    D.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殿试后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洗马,古代官职名,即太子洗马。汉时亦作“先马”,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唐代沿称,掌管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
    C.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地官,亦称民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称户部。
    D.谥,古人死后,为评价其生前事迹、品德政绩等而给予的封号,有美谥、恶谥之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以勤为人庄重,不畏权势。严世蕃向高拱、陈以勤询问裕王如何评说皇帝时,高拱用戏谑的语言应付严世蕃,而陈以勤以严肃的态度反问严世蕃。
    B.陈以勤忠勇坚贞,不矜不伐。虽然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保护裕王的功劳,但他却深藏晦匿,不曾夸耀,裕王也曾书写“忠贞”二字相赠。
    C.陈以勤洞察局势,不恋官位。他与高拱是旧僚,与赵贞吉是同乡,参与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就辞官归家。
    D.陈以勤深得信任,频获嘉许。皇帝朝讲很少驾临,政事无法裁决,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都得到皇帝嘉许实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
    ②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

    组卷:3引用:5难度:0.6
  •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奈何取之尽锱铢
     

    ②管弦
     

    ③戍卒叫,函谷
     

    ④秦人不暇自哀
     

    秦者秦也
     

    使六国各爱其人
     

    (2)翻译文中画线句。
    ①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第一段文字重点写什么?结构上有何作用?
    (4)第二段文字的中心观点句是哪一句?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5)第二段文字主要在写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6)最后一句中的四个“后人”所指是否一致?请作具体说明。

    组卷:4引用:3难度:0.5

二、情景默写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
    (2)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3)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用“
     
    ”勾勒出阿房宫占地之广阔。

    组卷:24引用:2难度:0.9

三、选择题

  • 8.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48引用:1难度:0.3
  •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阿房宫宏伟的一组是(  )
    ①蜀山兀,阿房出
    ②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③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④蜂房水涡
    ⑤长桥卧波
    ⑥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组卷:6引用:1难度:0.9
  •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5难度:0.7

五、其他

  • 30.解释词句意思。
    (磷磷)
     

    (庾)
     

    (九土)
     

    (独夫)
     

    组卷:1引用:1难度:0.9
  • 31.古今异义。
    咸阳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组卷:2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