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全国百强名校“领军考试”高考语文联考试卷(3月份)

发布:2024/11/12 9: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各种分配正义的原则,确定并规范各种资源、机会和财富的分配。在当代,政治哲学家基于不同的立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具体的分配正义观念,对这些具体的分配正义观念进行归纳,我们会发现存在三种基本的原则,即平等、需要(福利)和应得。相较于当代分配正义观念,儒家视域中的良序社会应秉持哪些分配正义原则呢?
          儒家分配正义的第一原则是“生存需求原则”,也称人道原则。按照这一原则,每个人的人格在天赋中都具有道德尊严;每个人的生存需求与同类人一样都应受到一视同仁的人道对待。儒家认为,人应受到一视同仁的人道对待。当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儒家生存需求原则提出了一种类似于“优先主义”的分配策略,主张优先满足那些生活更加困难的弱势群体,即“贫困者优先”。为此,儒家肯定了物质财富对于普通人民的重要性,“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膝文公上》),在儒家看来,物质利益不仅是人民生存的前提条件,更是实现人性向善的必要基础。因此,政府有责任保障老百姓的物质利益不受侵犯,而且应关注天下的穷苦百姓,尤其是须关注和救济鳏、寡、孤、独等无法自足的弱势群体。
          儒家分配正义的第二原则是以仁礼为基础的差等分配原则,又称贤能分配原则,其主要表现为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根据这一原则要求,职位与俸禄应当按照人的贤能与贡献程度来进行分配,因此造成的职业分途、地位与收入的不平等并不是不正当的,故依儒家之见,仁德圣贤人物和士人君子与普通百姓相比,因为道德修养、功绩大小而占据不同的权位,享有不同的待遇所造成的差别又是应得的。在儒家的观念中,差等分配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常常通过社会分工加以论证。或者说,按社会分工所形成的等级差序来进行分配,显然是合乎正义的。相反,如果人人平等,事必躬行,反倒会乱了社会秩序,使人人疲于奔命,故孟子说:“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儒家分配正义的第三原则是“机会开放原则”,也称机会平等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国家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开放部分社会职位,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被教化、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和能力,从而担任一定的官职,带领民众走向仁爱之道。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儒家的这一主张的确在客观上将“劳心”“劳力”与“治人”“治于人”等同起来,将社会分工与政治学意义上的社会等级混同在一起,造成了“治人”或政治统治异化成了少数人的特权,而广大劳力者只能被治于人。但我们也要看到,儒家在理论出发点上未必承认统治的一劳永逸,也并不否认包括平民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接受教育、学习技艺和修身而获得参与政治的正当资格。
    (摘编自敦鹏《论儒家分配正义思想及其现代反思》)(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分配正义原则,确定并规范各种资源、机会和财富的分配正义是政治哲学的首要任务。
    B.儒家认为,在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时,主张“贫困者优先”;反之,主张“贤能者优先”。
    C.圣贤君子和普通百姓在分配上存在差异,由此可见其道德修养、功绩大小和权位的不同。
    D.儒家的“机会开放原则”主张,客观上将社会分工与政治学意义上的社会等级混同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政治哲学的任务谈起,归纳出当代分配正义的三种基本原则,进而引出本文的论题。
    B.在论及儒家分配正义第一原则时,引用孟子的话旨在强调物质财富对于普通人民的重要性。
    C.文章引用孟子的话“无恒产者无恒心”,旨在强调财产收入与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的关系。
    D.文章辩证地分析了机会开放原则对人民的意义:提高修养、水平和能力,也可以参与政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困者优先”的分配策略,体现了儒家的分配正义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促使了统治者的人性向善。
    B.差等分配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常常通过社会分工加以论证;相反,如果人人平等,反倒乱了社会秩序。
    C.儒家虽然秉持精英主义的政治立场,但在社会的政治舞台上他们又给与了普通人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
    D.从某种意义上讲,儒家分配正义的前两个原则,一个偏向百姓,一个偏向圣贤,第三个原则却相对平等。

    组卷:9引用:4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教育扶贫在整个脱贫攻坚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动贫困地区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必要对教育扶贫“扶上马”后再“送一程”。前不久,18岁高中男生迎娶14岁初中女生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但这类新闻恰从侧面说明,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中的“控辍保学”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台账建立之初达20万人,仅四川省凉山州录入系统的失学辍学学生就达6万余名,这些失学辍学学生目前虽已“全部清零”,但仍可能存在“看不住就往外跑”的“意外”。
          如何让适龄孩子如期入学,让这些劝返学生入校后“不再走”?首先,必须要坚持端口前移,前置提醒,夯实联控联保。各级地方政府和卫生、教育等部门特别是村两委要随时掌握本地孩子的出生情况,对新生儿童进行建档立卡,随时跟踪其去向,对入学情况进行督查。其次,建立失学辍学学生工作台账和监测报告制度。教育督导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等手段,采取“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方式进行监测,将最容易出现失学辍学的初中阶段作为重点监测学段,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作为重点监测群体。
    (摘编自张筠《教育扶贫“扶上马”还需“送一程”》,《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0日)材料二:
          比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扶贫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北京和内蒙古扶贫协作中,北京市西城区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展开全领域合作,两地科教文卫部门紧紧围绕扶贫总目标,精准设计,精准施策,特别是在教育扶贫上,立足长远、精准培训,努力让贫困地区学生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无从谈起先进的教育方法。教育领域的帮扶和协作,主要是扶志,帮助贫困地区树立自信、培育先进理念。自两地扶贫协作开展以来,教育领域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构建和设计。北京和内蒙古教育领域的各类师资和校长的培训首要任务就是改变办学理念,通过培训、观摩等方式带回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促进贫困地区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如西城区与鄂伦春自治旗对接学校达9所,选派教育干部、教师开展支教活动,为部分中小学校教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提供帮助,惠及骨干教师2300余人次。
    (摘编自扬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光明日报》2020年12月8日)材料三:
          宣传扶贫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宣讲养殖经验,教授家电修理技术……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全国各地活跃着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他们把课堂搬到村头巷尾,把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将科教技能运用到扶贫当中。近年来,各行各业广泛参与扶贫事业,教师承担起教育扶贫的重任,书写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诗篇。
          当下,精准脱贫到了攻坚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临时间繁、任务重的形势,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却患上“急躁症”,在“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上,出现了“动作变形”甚至跑偏。日前,一位农村老师给媒体写信,反映当地教师扶贫的困惑。信中提到,当地要求老师“利用周末到贫困户家中帮助扫扫地、洗洗衣服等”“即使学校的课不上也要完成任务”……弃课扶贫是否合理,引来关于农村教师该如何扶贫的思考。
          古人说,用非其才,必难致治。有的地方因为基层干部人手有限,就找农村教师当“替补”,以行政命令督促他们去完成力有不逮的物质扶贫。让老师离开讲台,包户驻村,把精力放在填写扶贫表格、走访拍照,甚至帮贫困户洗衣扫地、放牛养猪,这是用非所长。错把教育扶贫当做教师扶贫,张冠李戴的效果只会与初衷南辕北辙。
    (摘编自张志锋《扶志治愚,教师扶贫主战场》,《人民日报》2018年10月7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仅教育扶贫要落到实处,还要关注受教育主体,防止18岁高中男生迎娶14岁初中女生之类的辍学事件的发生。
    B.不可否认,教育扶贫不仅可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而且能够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因此我们要把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C.北京市西城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某地区的扶贫协作经验值得借鉴,他们两地通过教育领域的各类师资培训和校长培训来改变教育教学理念。
    D.近年来,各行各业广泛参与扶贫事业,在我国有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他们宣传扶贫策,普及法律知识,宜讲养殖经验,教授家电修理技术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川省凉山州失学辍学学生高达6万余名,可见适龄孩子如期入学,劝返学生入校后不再辍学,是当下教育扶贫的一个着力点。
    B.扶贫首先扶志,为此北京西城区在教育扶贫行动中,与鄂伦春自治旗对接学校达9所,对其实施支教活动,惠及很多骨干教师。
    C.材料三反映了地方教师参与扶贫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指出把教育扶贫当成教师扶贫的做法是张冠李戴,结果只会南辕北辙。
    D.在扶贫主战场上,我们要扶志也要治愚;面临时间繁、任务重的形势,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却患上“急躁症”,出现“动作变形”。
    (3)如何才能使教育扶贫真正落实到位?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组卷:4引用:4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高手
    乔迁
          陈武和张领导相识的时候,陈武还只是派出所的一个小警察。张领导那时虽然也只是分管城市建设的领导,但毕竟是领导,说话就有一定分量的。
          张领导为陈武说了话:“陈武是一个高手!”在研究干部的会议上说的,陈武就成了派出所所长。事出有因。
          张领导去现场解决房屋拆迁问题,与动迁户谈不拢,张领导有些气愤地说了一句话;“不迁就走程序,强迁!”
          动迁户中有个愣头青,张领导的话一下惹火了他,愣头青脑子一热,抄起一块板砖照着张领导的面门就拍了过来。事发突然,谁都没想到有人敢动手打领导,跟着张领导来的那些官员包括张领导自己都瞬间石化了,眼瞧着板砖怒冲冲地扑向张领导面门。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张领导一定被拍个满脸花的时候,一个人唰地挡在了张领导的面前,冲着拍上来的板砖迎头而上,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只听“啪”的一声,拍在头上的板砖断为两截,断砖尚未落地,挡砖之人已飞起一脚,把愣头青踹倒在地。他扑上前去,从腰间拽出一副手铐,咔咔给愣头青戴上了,说了一句:“无法无天了,竟敢当众行凶伤人!”
          这时,所有官员才扑到张领导面前,胆战心惊地问张领导有没有受伤。张领导拨开众人,来到挡砖之人面前,沉着冷静地问道:“你叫什么?”
    “陈武。”陈武立正,响亮地答道。“警察?”张领导又问了一句。
    “是!工作需要,不便着装。”陈武回道。
          张领导看看陈武的头:“没事!”陈武的头毫发未伤。陈武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没事,练过。”张领导目露惊喜:“铁头功“”陈武笑笑。
          张领导拍了一下陈武肩膀:“好,想不到警察队伍里还有功夫高手。好!铁头,陈铁头,好……”陈武不知道,张领导说的好,不仅是对他功夫的赞许,也是对他的认可。此后,在研究干部任用的会议上,张领导提到了陈武,张领导亲切地称他陈铁头。张领导说:“这个陈铁头,功夫高手,胆大心细,危险面前毫不退缩迎头而上……”在座的领导们对陈武头断板砖救驾的事早已知晓,痛痛快快地举了提拔的手。陈武就当了所长;只是,没人再叫他陈武了,都叫他陈铁头。
          陈铁头对张领导的赏识很是感激,只要张领导需要他挡在类似危险板砖面前的时候,陈铁头总是义不容辞奋勇向前。过了两年,张领导前进了一步,拽着陈铁头也前进了一步,做了副局长。
          一次,陈铁头跟随张领导去工地解决纠纷,冲突双方互不相让,骂架升级,转眼间便演变成了拳脚相向棍棒相加,一根脱手的木棒偏巧飞向了后退的张领导,一直紧跟张领导的陈铁头眼疾头快,伸头迎棒,咔嚓一声,木棒断成两截,陈铁头一个踉跄,坐在了地上,伸手一摸头顶,手掌上血红一片,显然是开了口子。
          陈铁头在医院缝了两针。
          陈铁头去见张领导,张领导看看陈铁头的头,担心又略带疑问地说道;“没事吧?咋会这样,你这铁头板砖都没事,一个木棍咋还敲破了呢?”
          陈铁头脸一红说:“事太多,功夫练得少了。”
          张领导轻叹了一下:“当了副局长,也别荒废了功夫,你这样的功夫高手现在可是不好找了,日后还得担当重任呢!”
          陈铁头一怔,不动声色地说道:“领导放心,我一定勤加苦练,绝不荒废功夫。”没多久,张领导成了本地说一不二的大领导。也没过多久,陈铁头便成了局长。张领导无论去哪儿,只要允许,陈铁头都跟随保驾。有陈铁头跟随保驾,张领导的腰板很硬,说话也硬气。张领导有时还半真半假地指着陈铁头对人说:“这是功夫高手,尤其是铁头功,全国不敢说,本地无敌,要不谁试量一下。”
          谁敢试量局长的脑袋铁头功如何?
          这一日,一个上访老妇人截住了张领导,张领导有急事,没时间听老妇人细说冤屈,就吩咐跟班秘书接待一下。老妇人一看张领导要走,急了,去拽张领导,张领导闪了一下,这一闪把老妇人闪得悲愤交加,冤屈瞬间化作一股怒火,威力无比地凝聚在右手五指上,五指如钩冲着张领导的脸就抓了上来。陈铁头正巧在张领导身边,张领导赶紧往陈铁头身后一躲,老妇人如钩五指已然收不住了,冲着陈铁头就抓了过来。谁也没想到,就在老妇入的手指要抓到陈铁头时,陈铁头不仅没有伸头迎上,竟然下意识地闪开了,老妇人的如钩五指便实实地抓在了张领导的脸上,张领导的脸上立刻出现了五指血痕。
          秘书赶紧抱住了老妇人。
          张领导伸手摸了一下火辣辣的脸,手上血迹斑斑,可想抓得有多重。陈铁头愣愣地望着张领导,自己也纳闷咋就躲开了老妇人的如钩五指呢。
          张领导突然挥掌拍了一下陈铁头的头,怒道:“你的功夫哪儿去了?你还干什么局长!”甩下目瞪口呆的陈铁头愤愤而去。
          陈铁头呆立半晌,才步履沉沉离去。当夜,陈铁头突亡。医生鉴定为突发脑溢血死亡。
          消息一出,许多人窃窃耳语说:“什么脑溢血死亡啊?张领导才是真正的功夫高手,拍陈铁头的那一掌是五雷轰顶掌,官帽都拍个稀碎,铁头算什么呀……”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第11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取名“高手”极具讽刺意味,陈铁头因是“高手”而被提拔,也因职务高而变得功夫弱,最后用他的“突亡”来衬托张领导深藏不露,其武功高于陈铁头。
    B.小说以“铁头功”为线索来构思故事情节,陈武因“铁头功”被提拔、升迁,却也因铁头未能挡住一“抓”被张领导拍了一掌而死亡,小说结构完整严谨,浑然一体。
    C.小说用词准确生动,特别是一些拟声词的运用,如写陈武为张领导挡砖之时,“唰地”表现其速度之快,
    “啪”的一声形容其力量之大,“咔咔”说明其动作之麻利。
    D.小说详略处理得当,通过一“挡”、二“迎”、三“躲”,详写了陈武在官场上的起落,至于陈武的被提拔,详写了提拔为所长的内容,而提拔为副局长、局长略写。
    (2)小说使用倒叙手法的主要作用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意蕴丰富,请结合小说作简要概括。

    组卷:29引用:3难度:0.4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将下面文段中的画横线的句子改成整句,要求句子结构一致,上下文衔接流畅。
          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四季的不同鼻子是不是能够嗅的出来;你的耳朵可否分得出音乐的悲苦和欢乐;天空中彩虹的浓谈以及云霞的明暗,眼睛能不能分辨出来;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徐疾?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

    组卷:40引用:6难度:0.8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2月4日13时,望江县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报警:望江县城吉水桥边有一女子欲投河自尽。接警后,处警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处置。在民警安抚劝导过程中,女子突然扑向深水区。处警民警展开施救,后将该女子打捞上岸,该女子经抢救无效死亡。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责难民警施救不力,有人质疑不够专业,有人质疑态度不够端正,有的媒体甚至用“民警凝视女孩溺亡”这样的描述作为标题。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