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百师联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卷(一)
发布:2024/12/20 16: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目前,全国已有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进行控烟立法,控烟工作成效逐渐显现。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北京市控烟协会西太平洋地区“世界无烟日奖”,这是世卫组织授予中国的第一个控烟社会组织工作成就奖。
北京市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介绍,《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5年来,北京市人口吸烟率从2014年的23.4%下降到2019年的20.3%,大约减少55万“烟民”。2019年,中国将控烟作为专项行动之一纳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计划到2030年将人口吸烟率降低到20%以下。
然而,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烟草消费量,令控烟工作任重道远。专家表示,无论多难,还是要通过加强执法和宣传来推动控烟,“要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决心和毅力”。
北京市控烟协会秘书长崔小波表示,将强化社区控烟工作抽样调查和控烟指数的发布,每月通过“曝光台”对市民投诉最多的前10个单位进行曝光;加强社区控烟志愿者组织建设,使每一个街道都有自己的控烟志愿者。
(摘编自李德欣《室内吸烟“顽疾”如何治理》)材料二:
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吸烟可能有加剧发展成重症的风险。国内外最新研究显示,此次新冠肺炎患者中,吸烟男性患者重症比例明显高于非吸烟男性患者。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人们最好戒烟戒酒来抵御新冠病毒。
吸烟有哪些危害,此前已普及过相关知识,但很多人未必知道吸烟与新冠肺炎的关系。钟南山院士团队的科研论文显示,1099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其中吸烟患者137例,重症人数为29人,重症比为21.2%;非吸烟患者927例,重症人数为134人,重症比为14.5%。美国学者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呼吸病学》发表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性别差异和吸烟倾向》中,也认为感染新冠肺炎的男性比例更高,且男性吸烟者更易发展为严重肺炎,死亡率更高。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吸烟者更容易发展成重症患者。一方面,经常吸烟者易伤害到其呼吸系统,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脆弱的肺部很难再承受新冠肺炎的袭击。另一方面,吸烟与心脏病、糖尿病等有重要关系,新冠肺炎患者伴有其他疾病时容易转为重症。
这也意味着长期吸烟的新冠肺炎患者,不仅自身可能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而且也增加了救治难度。笔者以为,我们应当以抗击疫情为契机,加快推进控烟戒烟。
虽然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明显好转,生产生活逐步走向正常,但我国仍面临本土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引起零星散发或局部暴发的双重风险,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因此,控烟戒烟也应该纳入防控疫情的“组合拳”中。首先,要以疫情为由引导吸烟者及时戒烟。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吸烟者逾3亿人。吸烟者不仅伤害自身健康,而且制造的二手烟容易对身边人造成伤害。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向老百姓宣传国内外有关疫情的最新研究结果,以增强吸烟者的危机感、责任感。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人的卫生习惯已得到很大改善,这说明疫情是能唤醒人们的健康意识的,那么也希望能唤醒吸烟者的戒烟意识。
其次,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控烟工作。压缩吸烟空间,减少吸烟危害,创造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目前,已有20多个城市出台公共场所禁烟地方性法规,无烟城市立法正在提速升级。而且,深圳等地通过“电子眼”等技术手段控烟。
近年来,我国控烟已取得积极成果,以北京为例,公共场所违法吸烟率大幅下降,成人吸烟率也在下降中。但已经立法控烟的城市中有的存在控烟发展不平衡,有的存在法规落实不到位等各种问题,还有很多城市至今尚未立法控烟,那么,各地应当以此次抗击疫情为契机,加快推进控烟戒烟。
(摘编自丰收《以抗疫为契机加快推进控烟戒烟》)材料三:
卷烟危害大部分人已知晓,其实电子烟也有危害。美国已有37人因为与电子烟相关的疾病死亡,超1800人因使用电子烟导致肺部受损伤。不少人并不知道电子烟的危害而继续吸电子烟,因为商家都以电子烟不含焦油、悬浮微粒等有害成分为卖点大肆推广,打着“戒烟神器”“清肺”“年轻”“时尚”“潮流”等旗号销售。
所以,要想让人拒绝使用电子烟,首先要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广告法》等法律规定,依法全面治理电子烟不实宣传。其次,电子烟作为新兴产品,对其危害性的认识也比较晚,所以很多人并不了解,应加快普及的速度和范围,揭穿把电子烟包装为科技时尚消费品的谎言。其三,坚决禁止向未成人销售电子烟。2018年国家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的通告》,该规定需要有效落实。其四,在立法层面把电子烟明确纳入控烟范围。目前,深圳、杭州等城市在地方立法中已经把电子烟明确纳入控烟范围,但还需要其他城市跟进,更需要国家层面加快立法控禁电子烟。
笔者希望“初中生电子烟使用率显著上升”能引起有关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高度重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正视电子烟危害,遏制未成年人吸食电子烟现象,必须果断对电子烟说“不”。
(摘编自张海英《“按下卷烟浮起电子烟”控烟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制定了控烟条例并严格执行,目前已减少了55万烟民,因此被授予“世界无烟日奖”。
B.材料二列举了大量数字,意在使读者明白吸烟与新冠肺炎的关系,认识吸烟对身体的危害。
C.我国的吸烟者中现在吸卷烟的比例已经下降至3.9%,这说明控烟宣传确实收到了一定成效。
D.商家都打着“清肺”“时尚”等旗号向学生销售电子烟,违反了控烟条例,应当受到惩罚。
(2)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心脏病、糖尿病的吸烟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更应做好自我保护,不然后果更为严重。
B.经常吸烟者更易遭受新冠肺炎袭击,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肺部已经受到烟的侵害,变得脆弱了。
C.作者认为我国目前疫情防控形势虽然好转,但仍然应该把它与控烟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D.欲做好控烟戒烟工作,使人们真正远离卷烟、电子烟,可借助包括电子眼在内的科技手段。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降低吸烟率,北京、上海等多城市立法,这是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响应。
B.目前使用电子烟的初中生比例明显上升,通过立法禁止向青少年售电子烟可谓当务之急。
C.我国超半数吸烟者在20岁前就开始吸烟,这与未能让初中生远离烟草和电子烟有较大关系。
D.电子烟是新兴产品,因此有很多人对它的严重危害并不太了解,很容易受到引诱而吸食。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是如何一步步展开论证的。
(5)如果你所在的社区要建设无烟社区,请你依据上述材料向社区管理者提一些建议。组卷:7引用:4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心在鄱阳
范晓波 我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有时看见某个熟悉的路牌,就打转向灯顺势拐过去,因为它指向鄱阳。离开鄱阳县城二十多年,我无数次重演以上“即兴之举”。
爸爸和妹妹住在城里,几个亲友住在县城四周。于我而言,他们是情感吸铁石,但他们又不是我去鄱阳的全部理由。
每次妹妹问:晚饭想吃点什么?我都回答:炒粉皮子。然后车刚进城,粉皮子就等在路上,妹妹端着它,从车窗递进来,然后一车人都兴奋起来。藜蒿炒腊肉、鲇鱼糊、春不老煮黄芽头、柘港豆腐、水菜煲……鄱阳的吃食,细数起来真是让人口舌生津。还有独特的糕点葱酥饼,一咬就掉碎屑,面粉、猪油、葱、糖、盐杂糅在一起的口感,很独特,尤其是刚出炉时,软软热热的,我一口气能吃四块。早晨吃稀饭时,我偶尔还会怀念油条包麻糍。这种把油条的酥脆和麻糍的软糯融为一体的早点,体现了鄱阳人对美食文化的独特领悟。
舌头上的记忆就是这样顽固。不管离开鄱阳多久,我最喜欢的食物还是这些。
作为鄱阳湖边的古城,鄱阳的气味也是特殊的。
首先是水的气味。宽广的昌江流经鄱阳城奔向鄱阳湖,在城里留下韭菜湖、青山湖、土湖、东湖、球场湖五片湖。可以说,鄱阳是一座浮在水上的城。湖水在晴天蒸发出的腥甜味,雨天浮泛的铁锈味,弥漫在当地人的每一寸生活空间。每次去鄱阳,傍晚时分,我总要到城西的圩堤和高门码头散步。一边走着,一边寻找小干鱼被阳光暴晒又被雨水浸泡后的独特气味。有时一个人在河边站着,当河水既腥又甜的气味湿漉漉地涌来时,全身都感觉到了畅快。
这时,如果沿河路夜宵摊上,传来几声用方言喊的招揽顾客的吆喝声,我便会跟着那声音走回从前。
县城讲方言,因为多是本地人。我虽然也留恋县城的美景,却不想被方言所代表的小城生活所固定,二十多岁时总是向往着远方。
我先后在县城的中学和报社工作,业余写散文、小说和诗歌。我总爱骑着山地车在一些人少的场所游逛。芝山,西门圩堤、高门码头……我的足迹在这些地点之间来回穿梭,不断在心里构思一条远行的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一个冬天,某个大雪飞扬的日子,我终于登上一艘只有两三位客人的客轮,离开了鄱阳县城。
只是没有想到,回归会发生得那么迅速。2000年夏天女儿出生,在我的父母家住了约一年。那段时间,我几乎每个周五都要坐五六个小时的大巴或夜班船回鄱阳,周日晚上又原路返回。那些奔波却又温馨的日子,迄今回忆起来都很幸福。
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和鄱阳这座城之间复杂的情感交织。以至于后来每次在南昌街头听到有人说鄱阳方言时,我都会眼中一热,忍不住多看人家几眼。在外地旅行,遇到讲鄱阳方言的一家人,总会不知不觉跟着他们多走一段路,虽然从不上前搭腔,心里却有种小小的满足感。
妈妈去世后,我有次去鄱阳,在东门口大街见到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弯腰买菜。她身材微胖,和妈妈差不多,穿的羽绒服也是妈妈喜欢的款式。我凑过去听她和小贩砍价,当熟悉的方言传到耳朵里时,眼泪顿时热辣辣地涌起。
现在,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和高铁的开通,鄱阳城里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县城居民增至近三十万,其中十万是流动人口,城区面积、店铺数量也比二十年前翻了几倍,就连被水葫芦和绿藻掩盖多年的内湖也开始苏醒。挖掘机们正日夜加班,准备把五个内湖串联打通,让它们变成活水流向鄱阳湖。
只是,不管鄱阳这座城的外表怎么演变,我总能以味觉、嗅觉、听觉为触手抓住它的本质。而对于我来说,不管离开鄱阳多久,不管走到哪里,吃得最爽口的还是那些食物,闻得最亲切的还是那些气味,听得最温暖的还是那些声音。
最近一次去鄱阳,住在父亲独居的中学老宿舍楼里。屋子里充塞着老家具、旧衣物、书籍等。妹妹尝试着偷偷把那些旧物清理掉,让房间更洁净舒爽些。父亲发现后连忙制止:“我就是想看着它们过日子,不行吗?”在父亲心中,那些物件虽然老旧,却有着特别的情感价值。
有天深夜,我在一只旧皮箱里翻到在鄱阳工作时发表作品的样报样刊,接着睡觉时居然梦见了那时县城街头的梧桐树,以及父母在厨房一边听收音机一边交谈的情景……
第二天一早,我被斑鸠叫醒。在晨光里,我忽然有种幻觉,似乎自己从未离开过鄱阳。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无数次顺势回鄱阳的事说成“即兴之举”,而且用引号强调,暗示这种“即兴”仅仅是表面上的,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
B.作者列举了家乡多种美食,又把糕点葱酥饼的口感说得极具体,赞美了家乡的美食文化,顺势为家乡发展旅游业作了非常好的宣传。
C.作者之所以听一位大妈和小贩砍价,原因有二:她像自己的妈妈,可慰自己的思念之情;她说的是方言,可满足自己听乡音的愿望。
D.作者说随着公路修建和高铁开通,“鄱阳城里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既有对家乡飞速发展的欣慰,隐隐也有对方言式微的遗憾。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采用了插叙手法,使今昔事件相交织,内容显得十分丰富;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叙述则简洁,描写则生动,议论则情意动人。
B.本文完美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题目“心在鄱阳”是神,文中妹妹送粉皮子、女儿出生、美食文化、乡音、气味等内容都是形。
C.以“吃得最、闻得最、听得最”引出的一组句子,运用了夸张兼排比的手法,对上文内容作了总结,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之情,读来气势酣畅。
D.文章不同内容之间多有过渡,比如“这时,如果沿河路夜宵摊上”一段,前承“气味”,后启“声音”。这种句子使段落之间衔接十分紧密。
(3)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似乎“从未离开过鄱阳”?
(4)文中叙述最近一次去鄱阳看望父亲的事,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组卷:12引用:2难度:0.4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晙,沧州景城人,少孤,好学。擢明经第,除殿中侍御史。会朔方元帅魏元忠讨贼不利,劾奏副将韩思忠败,律当诛。晙以“思忠偏裨,权不已制,且其人勇智可惜,不宜独诛”,固争,得释。景龙末,授桂州都督。州有兵,旧常仰饷衡、永。晙始筑罗郭,罢戍卒;埭江,开屯田数千顷,以息转漕,百姓赖之。后求归,州人诣阙留。有诏:“桂往罹寇暴,户口雕瘠,宜即留,以须政成。”在桂逾期年,人丐刻石颂德。开元二年,吐蕃以精甲十万寇临洮,次大来谷。晙率所部二千与临洮军合,料奇兵七百,易胡服,夜袭。去贼五里,令曰:“前是寇,士大呼,鼓角应之。”贼惊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万计俄而薛讷至武阶距大来二十里贼阵两军间晙往迎讷夜使壮士衔枚鏖突虏骇引去追至洮水,败之,俘获如积。明年,突厥默啜为拔曳固所杀,其下多降,分置河曲。虏叛,乃敕晙将并州兵济河以讨。晙间行,卷甲舍幕趋山谷,夜遇雪,恐失期,誓于神曰:“晙事君不以忠,不讨有罪,天所殛者,当自蒙罚,士众无罪。心诚忠,则止雪反风,以奖成功。”俄而和霁。时叛胡分二道走,晙自东道追及之,获级三千。仆固都督勺磨等散保受降城之鄙,潜引突厥内扰,晙密言上,尽诱而诛之。为朔方军大总管。九年,兰池胡康待宾据长泉反,陷六州,诏郭知运与晙讨平之。卒,谥曰忠烈。晙气貌伟特,时谓为熊虎相。感慕节义,有古人风。其操下肃壹,吏人畏爱。始,二张之诬魏元忠,晙独上疏申治。宋璟曰:“魏公全矣,子再触逆鳞,其殆乎!”晙曰:“魏公以忠获罪,苟得辨,虽死弗悔。”
(摘编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四》)(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惊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万计/俄而薛讷至武阶/距大来二十里/贼阵两军间/晙往迎讷/夜使壮士衔枚鏖突/虏骇引去/
B.贼惊/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万计/俄而薛讷至武阶/距大来二十里/贼阵两军间/晙往迎/讷夜使壮士衔枚鏖突/虏骇引去/
C.贼惊/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万计/俄而薛讷至武阶/距大来二十里/贼阵两军间/晙往迎讷/夜使壮士衔枚鏖突/虏骇引去/
D.贼惊疑/伏在旁/自相斗死者万计/俄而薛讷至武阶/距大来二十里/贼阵两军间/晙往迎/讷夜使壮士衔枚鏖突/虏骇引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都督,中国古代的军事首长的官名。兴于三国时期,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C.吐蕃,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延续两百多年。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
D.鼓角,指战鼓和号角的总称,是古代军队为了发布进攻命令制作的吹擂之物。如杜甫诗句“五更鼓角声悲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晙禀性正直,敢于直谏。在二张诬陷魏元忠时,他不顾劝告,为其申诉冤屈。宋璟担心他因此获罪,他表示只要元忠的事情辨明,虽死无憾。
B.王晙文武兼备,屡建奇功。他从小好学,依靠精通明经考中了进士;而在从政生涯中,他经常带兵打仗,多次打败来犯的突厥军队和吐蕃军队。
C.王晙善于治理,颇有政绩。他担任桂州都督时,修筑城郭,撤去驻军,兴修水利,开垦屯田,使百姓丰衣足食,后来百姓刻石立碑歌颂其功德。
D.王晙讨叛顺利,如有神助。渡河平定叛乱时,他抄小路进军,不料夜遇暴风雪,他怕误期就向神灵祷告,请求雪停止、风转向,结果如其所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桂往罹寇暴,户口雕瘠,宜即留,以须政成。
②晙率所部二千与临洮军合,料奇兵七百,易胡服,夜袭。
(5)王晙为什么坚决反对处死韩思忠?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组卷:10引用:3难度:0.6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指出“云游大家故居”系列直播能够成为“新晋网红”的原因。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云游大家故居”系列直播选取了老舍、赵树理、孙犁、茅盾等著名作家故居作为内容,一经推出,便以亲民、开放和接地气的方式助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文学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也让经典文化在直播间成为“新晋网红”,焕发新的活力。
当经典文化遇上“直播”,既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读者的文化需求,同时也带动了读者的阅读热情,使万千读者重回文学现场,深入感受文学的魅力,为经典文化的传播赋能。在“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大家故居”试水直播获得了平台方支持,实现了内容有效增值。组卷:15引用:9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不言体育而空言道德,空言智识,言者暗矣,听者心厌矣,究于事实何裨之有?
--恽代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体育之重要性,早已见诸哲人睿语。然而揆诸现实,情况极不乐观:进入教室,镜片闪闪,近视者众;观察操场,体格或肥胖或纤细,疲弱者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体育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组卷:25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