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2023年单元测试卷(B)(九)
发布:2024/8/29 3:0:8
一、选择题
-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6 -
2.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
组卷:211引用:9难度:0.7 -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是( )
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根据反应条件;③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④根据反应现象.组卷:34引用:4难度:0.9 -
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组卷:71引用:5难度:0.8 -
5.“谁是卧底”游戏规则如下:4个人各自抽取一个词语,其中三人抽到的词语相同,余下一人抽到的词语与他们不同,此人即为“卧底”;然后每人用一句话准确描述自己抽到的词语;最后根据大家的描述指认出“卧底”。根据下列描述,“卧底”是( )
甲: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乙:有毒;丙:参与光合作用;丁:可用作燃料组卷:79引用:4难度:0.3 -
6.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94引用:27难度:0.9 -
7.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19引用:2难度:0.8 -
8.NaCl溶于水成为NaCl的水溶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到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
组卷:32引用:6难度:0.7 -
9.2019年4月15日傍晚,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巴黎圣母院被熊熊大火吞噬,精美绝伦的木质塔尖轰然坍塌,大理石质地的左塔也损毁严重。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组卷:90引用:4难度:0.7
六、科学探究题
-
28.为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
(2)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着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
(3)活动3: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结论,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4)活动4: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将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P处火柴不燃烧的原因是
(5)活动5:小明采取下列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
①通入N2
②通入O2
③点燃酒精灯组卷:25引用:2难度:0.3 -
29.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
③同学们又联想到氢气在氯气中能够燃烧,于是对燃烧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组卷:78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