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5 5:0:2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6引用:3难度:0.9 -
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4引用:3难度:0.9 -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36引用:3难度:0.9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60引用:4难度:0.7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33引用:4难度:0.8
二、阅读。(48分)
-
14.同学们准备将小说《荞昆仑》改编成独幕剧,请你参与,完成问题。
莽昆仑
田洪波 ①雪花裹挟着凌厉的风,纵横肆虐,北国天地一片苍茫。在浩渺的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之间,雄阔的浑然一体的雪幕中,缓缓移动着几个小黑点。
②他们没按既定的两个大小湖间的湖岗路行进,而是从兴凯湖泄洪闸出发,蜿蜒斜插于小兴凯湖的冰封湖面。他们的目的地距此近20公里,地处蜂蜜山脚下的知青农场三连队都。为驱寒气,他们刻意选择在午饭后,尽管天地依然混沌无序,根本见不到阳光。
③他们是兴凯湖农场总部的十一名知青,大多是文艺宣传员,全会召开,他们连夜写好了大红喜报,编排了节目,要在短时间内把盛会召开的喜悦分享给战友。
④一夜狂飙,冰上积雪已半尺盈余。此刻,大颗的雪粒依然在天地间飞舞,尽管他们几乎武装到了牙齿,但依然抵御不住刺骨的寒冷,蜷缩着身躯艰难前行。
⑤孙红梅向天空喊出一声高八度。她是宣传队的顶梁柱,此刻只有她有这样的底气。向面而来的雪花与呼出的热气形成冷霜,几乎把她的眼睛凝住了。
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人头向天吟诵。
⑦孙红梅的笑声刺破天宇:“接着来!”
⑧有人呼应:“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频失滔滔。”
⑨孙红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⑩紧接着响起众人的朗诵声:“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⑪澎湃和激昂的情绪浸染了他们,脚步轻巧了:刚刚还肆意妄为的雪粒,此刻也似乎一下缩紧了纷扬的频率,变小了。
⑫距离在不觉间缩短,似乎明天的太阳就要在前方升起,引得众人忘了寒冷,倍添活力。不知谁起头,又高声吟出:“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⑬这回不待引领,早有人接上:“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⑭孙红梅笑吟:“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⑮犹如亲人般默契,大家又一起吟诵:“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⑯大家把“环球同此凉热”一声高过一声吟诵了好几遍,然后齐刷刷看向远方的蜂蜜山。此时的蜂蜜山白雪皑皑,与正在阔大冰面上行走的他们形成强烈反差。在他们眼里,它不就如莽莽昆仑山一样,令人难以企及吗?在它面前,人是渺小的,可若较起真儿来,他们并不惧怕它的高度和遥远。
⑰“等一下!”孙红梅突然声音颤抖着喊了一声。
⑱有人问她怎么了,孙红梅示意别出声,然后,他们似乎共同听到,脚下的冰面传出一声清脆的断裂声。这声音让他们头皮发麻,四肢无力杵在原地,呆若大鸟。
⑲奇怪的是,那断裂之声再未出现,这让他们迷茫,莫不是出现了幻听?再次辨识,确认刚才听到的就是冰层的断裂声,这让他们又躁动起来。
⑳孙红梅让大家静下来,她似乎已思考出对策。她让大家拉开前后距离,减慢行进速度。特别是不要扎堆走在一起,要散开。交代到最后,她说出自己的判断,“现在是12月底,冰面应已冻实,只要不垂直重压,应该没问题。”
㉑大家点头称是,依然胆战,不敢再用力走,似乎每踩一步,都会把冰面压裂一层,从而加速冰面的坍塌。
㉒没人敢掉以轻心,小湖与大湖迥然不同,大湖水底平坦丝滑,游至百米才齐腰深,小湖湖底则水草丛生,且多为沼泽地,一旦陷进去,将危险至极。
㉓孙红梅停下脚步,提议帮她把身上背的黄书包解下来:“喜报在包里装着呢,宁肯我掉下去,也不能毁了喜报。若真要是掉下去了,你们就把我埋在蜂蜜山下吧,让我看着你们改天换地。另外告诉我爸妈,让我妹妹也下乡,算是实现我的理想吧。”
㉔有人带着哭腔说:“别胡说,我们还指望你演节目呢。”大家蹒跚着,默默前行,笑声不再。他们形成的黑点,像印在大地上的惊叹号,直指蜂蜜山。
㉕不知何时,风力似乎小了,抬头间,蜂蜜山已遥可相望。
(1)【编写独幕剧情】开端 孙红梅为首的十一名知青在小兴凯湖冰面上向
近20公里外的知青农场三连队部行进。发展 ① 高潮 ② 结局 ③ 场景 舞台说明 设计意图 示例:孙红梅向天空喊出一声高八度 愉悦,伸手做大喊状 表现孙红梅爽朗的个性。 孙红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① ② 孙红梅停下脚步,提议帮她把身上背的黄书包解下来…… ③ ④
小语:改编过程中,我发现这篇小说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来凸显人物形象。
小文:我不理解,不如你举两个例子具体分析一下吧。
小语:
(4)【理解创作意图】为凸显创作意图,同学们续写了结局:“不久,蜂蜜山下的三连队都响起欢呼声,惊得雪花一时间满天飞扬,乱了分寸。”请你分析这个结局好在哪里。组卷:34引用:4难度:0.5
三、写作。(50分)
-
15.逆风而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果决,也是不盲目跟风、有独立见解的清醒睿智,还是面对权威敢于质疑求真的赤诚无畏……这些文字,唤起了你什么难忘的回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激发了你哪些想象?请以“逆风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纸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组卷:35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