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9课 屈原列传》2021年同步练习卷(6)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夯实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9引用:6难度:0.9
  •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组卷:76引用:8难度:0.6
  •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组卷:15引用:4难度:0.8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做了铺垫。
    (2)我们读屈原的《离骚》,会发现屈原在诗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做出了解释:“
     
     
    。”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人格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组卷:61引用:5难度:0.8

二、巩固提升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者,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B.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C.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D.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怀王,楚王的谥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C.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D.《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汉族诗歌史上最长的政治叙事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部分主要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外因和内因,并对《离骚》的内容做了高度概括。
    B.屈原文约、辞微,志洁、行廉,这些在他的长诗《离骚》中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人格基础。
    C.与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企图强取屈原草拟的宪令底稿,目的是要抢占屈原的功劳,在楚怀王面前与屈原争宠。
    D.屈原在《离骚》中往远处说提到帝喾,往中间说提到齐桓,往近处说提到汤、武,意在讽刺楚国的时政,暗喻国君不贤,表现了屈原追求“美政”的政治理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译文:
     

    ②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译文:
     

    组卷:7引用:2难度:0.6

一、基础夯实

  • 15.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
    屈原是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的作者。
    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被《离骚》无情地揭露了出来。
    ①以《离骚》为主语
    ②以屈原为主语

    组卷:12引用:5难度:0.6

二、巩固提升

  •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宋  玉
    [东晋]习凿齿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景差惧其胜己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玉让其友,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美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玉曰:“若东郭狻者,天下之狡兔也,日行九百里而卒不免韩卢 之口,然在猎者耳。夫遥见而指踪,虽韩卢必不及狡兔也;若蹑迹而放,虽东郭狻必不免也。今子之言我于王,为遥指踪而不属耶?蹑迹而纵泄耶?”友之,复言于王。
          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而爱赋,既其才,而憎之似屈原也。曰:“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对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闻欤?始而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万人;中而曰《阳阿》《采菱》,国中属而和之者数百人;既而曰《阳春》《白雪》《朝日》《鱼离》,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绝节赴曲,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
          ……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野,将使宋玉赋高唐之事。望朝云之馆,上有云气;崪乎直上,忽而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宋玉曰:“此何气也?”对曰:“昔者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暧乎若云,焕乎若星,将行未至,如漂如停,详而视之,西施之形。王悦而问焉。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而亡,封于巫山之阳台,精魂依草,实为灵芝。’”
    (选自《襄阳耆旧记》,有删改)
    【注】①景差(cuō):战国楚辞赋家。②东郭狻(suān)、韩卢:《战国策》有个“韩卢逐狻”的故事,传说中跑得最快的狗叫韩卢,跑得最快且狡猾的兔子叫东郭狻。一天,韩卢追逐东郭狻绕三山跑了五圈,最后都累得不能动弹。③《下里》《巴人》《阳阿》《采菱》《阳春》《白雪》《朝日》《鱼离》:都是乐曲名。④含商吐角:指娴熟而美妙地发出歌声。商、角,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两音。⑤崪(zú):指高山。⑥先王:这里指楚怀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景差惧其胜/己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
    B.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景差惧其胜/己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
    C.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景差惧其胜己/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
    D.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景差惧其胜己/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其友 让:表示歉意,谦让
    B.友之,复言于王 谢:致歉,道歉
    C.既其才 美:以……为美,欣赏
    D.名曰瑶姬,未而亡 行:长大,成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玉直接继承延续了屈原的诗歌艺术风格,在楚辞方面成就斐然,从而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B.宋玉能言善辩,面对景差的敷衍托词,他用韩卢逐狻的典故来设喻批驳;当楚襄王劝其改变文章风格时,他用“曲高和寡”的故事来回答,表明自己不会改变文风。
    C.宋玉作为楚王左右的文学侍臣,官卑职小,但他一再营求,后来也凭着超群的才华博得了楚王的赏识。
    D.作为一代文学大家,宋玉的才华及人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普遍的赞誉,而且得到了习凿齿的高度评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
    译文:
     

    ②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
    译文:
     

    组卷:3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