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四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9/21 11:0:12

一、单选题

  • 1.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9引用:8难度:0.9
  • 2.活性氧(ROS)是生物体内能产生自由基的化学反应性含氧物质,包括过氧化物(如H2O2)、超氧化物等。ROS水平急剧增加会引起机体发生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体内自由基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验小组制备成年和老年大鼠的血清(纤维蛋白原已被除去的血浆)分别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探究血清和氧化应激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影响,实验的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6引用:4难度:0.6
  • 3.初到高原的人往往发生高原反应,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尿量减少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导致肺水肿;重返平原后会发生低原反应(俗称“醉氧”),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6引用:8难度:0.7
  • 4.正常人的血浆pH通常为7.35~7.45,血浆pH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组卷:43引用:8难度:0.6
  • 5.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可导致大量神经细胞受损,常用药物M进行治疗。科研人员选取健康小鼠为实验材料,通过分离右侧股动、静脉并进行结扎建立缺氧缺血脑病模型小鼠,并以血液中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作为判断脑神经元受损程度的指标。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处理 NSE含量(pg/mL)
    分离右侧股动、静脉后不做处理,直接缝合创口;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 1.75
    分离右侧股动、静脉并进行结扎后缝合创口;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 8.62
    分离右侧股动、静脉并进行结扎后缝合创口,静脉注射药物1mL 4.81

    组卷:18引用:3难度:0.5
  • 6.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关于神经系统和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有(  )
    ①脊髓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外周部分
    ②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都能够接受信息并能传导信息
    ③树突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④轴突和树突末端均有细小分支,遍布人体全身
    ⑤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⑥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不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组卷:43引用:9难度:0.6
  • 7.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实验中,破坏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蛙的双侧后肢对刺激的反应,结果如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有几种组合(  )

    组卷:9引用:3难度:0.7
  • 8.研究表明、给小鼠闻不会引起其不安的苯乙酮,同时进行电击,小鼠表现出惊恐栗抖;一段时间后,该小鼠只闻苯乙酮、不电击,也表现出惊恐栗抖。该小鼠与普通小鼠交配,F1小鼠只闻苯乙酮,易表现出坐立不安等情绪反应。检测发现:与普通小鼠相比,经电击的亲鼠和F1小鼠编码苯乙酮受体的Olfr15I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碱基序列未改变,苯乙酮受体增多。科研人员据此提出假说:小鼠受环境因素影响可引发其基因甲基化水平变化并遗传给子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7引用:3难度:0.8

三、实验题

  • 23.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表。
    实验组号 处理 室温,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5min 65 65
    10min 50 25
    15min 40 0
    (1)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
     
    (填“高”或“低”)。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这被称为“突触延搁”,延搁的原因是突触前膜以
     
    的方式释放
     
    ,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
     
    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
     
    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
     
    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用作
     
    (填选项前的字母)。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组卷:1引用:1难度:0.5
  • 24.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课题研究,欲探索一下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现已得到了两类动物的血液,并已离心分离出两类动物的血浆各50mL。请你帮助设计实验以完成研究任务。
    (1)设计原理:在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渗透作用。
    (2)应准备的仪器有烧杯、长颈漏斗、半透膜、细线、铁架台等。
    (3)实验步骤:
    ①先将淡水动物的血浆倒入烧杯中。
    ②用半透膜封住长颈漏斗的口,用细线将半透膜扎紧。
     

    (4)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液面上升,说明
     

     

     

    (5)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以及原因分别是
     

    组卷:18引用:5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