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岳阳市平江一中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二)
发布:2024/5/4 8:0:8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结构技巧论是中国古代戏剧诗学和小说诗学中的重要部分,李渔谈戏剧创作,把结构摆在第一位。他说,老天之造人,是先制定全形,而不是由头顶到脚踵“逐段滋生”,否则,人之一身就会有无数断续之痕;作家写戏,和这也类似,首先要谋虑的是“结构全部规模”。结构就是处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必然要求全局在胸。对于小说和戏剧,结构最主要的是对情节的安排。中国古代理论家们最看重的是情节进展的节奏感,有快有慢、有冷有热、有紧有松。宋元之际的罗烨在《醉翁谈录•舌耕叙引》中说,小说“靠敷演令看官清耳”,“讲论处不滞搭、不絮烦,敷演处有规模、有收拾;冷淡处提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长”。这里已经显示出,中国古代叙事技巧理论的着眼点,是稳稳地吸引欣赏者,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而它的注意力,则集中在情节的编织、情节进展节奏的掌握上。提掇,是提起、振作的意思;敷演,是陈述、发挥的意思。
金圣叹在《水浒传》“读法”中说:“《水浒》七十回,只用一目俱下,便知其二千余纸只是一篇文字。中间许多事体,便是文字起承转合之法。”起承转合是文章作法,提掇敷演是小说作法,两者都要数十回只是一篇文字,整个作品一气贯通。金圣叹认为,《西游记》的作者缺乏结构上的整体观,“只是逐段捏捏撮撮,譬如大年夜放烟火,一阵一阵过,中间全没贯串,便使人读之,处处可住”。
为了使小说成为有机整体,在技巧上,就要设法贯串各种人物和情节。用配角、用道具贯串情节,是元明戏曲创作和小说创作常用的技法,以后,《红楼梦》等更纯熟地运用。《红楼梦》第二回有一段议论说:“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冷子兴一人,即俗谓冷中出热、无中生有也。其演说荣府一篇者,盖因族大人多,若从作者笔下一一叙出,尽一二回不能明,则成何文字?”作者在写第一回之时,心中已经有了小说的全局,对于起承转合、提掇敷演,已经有了总体安排。
与提掇敷演相关,金圣叹还论及“犯中求避”。《水浒传》第十一回总评说:“吾观今之文章之家,每云‘我有避之一诀’,固也。然而吾知其必非才子之文也。夫才子之文,则岂惟不避而已,又必于本不相犯之处,特特故自犯之,而后从而避之”“此书于林冲买刀后,紧接杨志卖刀,是正所谓才子之文必先犯之者,而吾于是始乐得而徐观其避也。”写作者要避免与前人重复,要避免与自己以前的作品重复,要避免同一部作品中段落重复。避免的最佳途径不是摆脱表面的相似,而是找出相似中的差别。
(摘编自王先霈《小说和戏剧的结构技巧》,有删改)材料二:
在建筑的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扩大建筑规模的方式:一种是“量”的扩大,将更多、更复杂的内容组织在一座房屋里面,由小屋变大屋,由单层变多层,西方建筑和中国现代建筑基本上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数”的增加,将各种不同用途的部分分处在不同的“单座建筑”中,由一座变多座,由小组变大组,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采取这种方式。
与西方建筑在单一围合空间中扩大体量一样,西方长篇小说也主要在一个情节框架内扩展篇幅;与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式”结构相对应的,则是明清长篇章回小说所采用的那种所谓的“缀段性”结构。“缀段性”原是西方汉学家依据亚里士多德关于情节有机统一性的观点,而对明清章回小说缺乏艺术整体感的一种讥评:“中国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在“外形”上的致命弱点,在于它的“缀段性”,一段一段的故事,形如散沙,缺乏西方小说那种“头、身、尾”一以贯之的有机结构,因而也就缺乏所谓的整体感。”事实上,叙事艺术对人类经验的“模仿”或“组织”,既可以采用“因果律”和“时间化”的结构模式,也可以采用“关联性”和“空间化”的结构模式。显然,西方叙事文学主要采用的是前一种模式,而中国明清章回小说如《西游记》等则采用了后一种叙事模式。
一般来说,西方建筑偏重“内部空间”的创造,而中国古典建筑则偏重“外部空间”的设计。西方建筑基本上是单体的,所以创设“内部空间”是建筑师们进行空间设计的主要任务。而中国古典建筑则创造了很多强化“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使整个建筑群富有整体感,如建筑方向的确定(主座朝南)、左右对称、中轴线的设置等。章回小说中的诗词其实是具有结构功能的。《西游记》各回中有的以诗开篇,有的以诗作结,中间常是咏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的“以诗为证”。这些诗词并不是小说叙事逻辑内在发展所必需,将它们巧妙地用在章回小说中,其实也正是一种对叙事文本的“外部空间设计”。
(摘编自龙迪勇《建筑空间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渔认为作家写戏,和老天造人类似,刚开始就要全局在胸,谋虑好如何处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B.中国古代叙事技巧理论着眼于如何吸引欣赏者,将注意力放在了情节编织和进展节奏的掌握上。
C.西方建筑和中国建筑扩大建筑规模的方式、对空间内外部设计的理念不同,影响了中西方文学的叙述模式。
D.一般情况下,与西方建筑注重“内部空间”设计不同,中国古典建筑注重“外部空间”设计,使建筑群富有整体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情节冷淡处需发挥,情节热闹处有收拾,中国古代小说讲究开阖有度,铺排得当。
B.作者认为与《西游记》不同,《水浒》七十回以起承转合之法结构情节,一气贯通。
C.材料二的作者并不认同西方汉学家对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缀段性”结构的批评。
D.中国建筑讲求“对称美”,文学也是如此,小说中的诗词就具有这种结构功能。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A.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B.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C.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D.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4)《红楼梦》第三回描写王熙凤出场是“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之后写“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描写贾宝玉出场是“只听院外一阵脚步响”,之后写“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脂观斋评点为“与阿凤之来相映而不相犯”。请结合材料一的“犯中求避”,谈谈你对此评点的理解。
(5)依据材料,概括《西游记》的叙事结构特点。组卷:19引用:1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洋铁桶的故事(节选)
柯蓝 写在前面
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刚刚开始向民间文艺、向古典文学学习的时候,也正是毛主席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在党的方针指导下,培养下,初入陕北农村,学习通俗文学作品的时候。
《洋铁桶的故事》是一个反映在八路军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抗战的故事,它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敌人残暴、民兵打游击埋地雷,以及抗日政权和锄奸方面的许多小故事,于1944年7月在《边区群众报》上连续发表。因为当时还是一个实验,写这种通俗故事,尤其是写给边区文化低落,长期活动在农村环境的读者看,和报纸有一定篇幅的限制等等,许多地方是感到困难和需要摸索的。
第一回洋铁桶投奔八路军母猪河枪打乌龟头
晋东南沁源县城一带,有个无人不知的好汉,姓吴名贵,为人刚直,一贯帮助穷苦人民,地方上人都很拥护他;只是性情暴躁,说话声音粗重,因此替他取了一个小名,叫他“洋铁桶”。提起此人,他有一门绝顶本领,从小跟他老子在山上打猎,练得一手好枪。说来真是叫人敬佩,空中飞鸟,只听他的枪声,早就落地了。自从一九三八年日本鬼子打到这里,烧杀一空,眼看无法生活,他就一个人跑到外乡去了,流落了一年,听说八路军的兵马来到他们县上,成立民兵保卫地方,他便拍着胸脯说:“我是沁源人,我为什么不回去打日本!”第二天他就回来奔到八路军要求当兵;八路军看他是一名好汉,枪法高强,就给了他一支好枪,还要他当了民兵小队的小队长,跟着八路军在沁源一带打仗,打得日本鬼子坐卧不安。
这一天,刚吃过早饭,八路军和洋铁桶的民兵都上了山头,正准备去打新墙的碉堡,忽然一个老百姓从后面跑来,满头大汗,大声喊道:“喂!你们走哪里去呀?”只见那人抢上一步打了个招呼说:“快快救救我们吧!鬼子兵出城来抢粮食了,上午在中庄,后晌就到马家沟。人都说快叫八路军来,收拾他们……”八路军的队长连忙说:“对,派我们的洋铁桶民兵小队去,另外派我们的宋排长去指挥。”站在旁边的洋铁桶听了,大喊了一声:“报告!”他说“队长!你们都去打新墙碉堡吧,咱们这几个月跟随你们打日本,大小战场也上过不少呀,这回让我们单独去打吧,保险捉几个活的回来。”下面的民兵们也嚷着说:“让我们去,让我们去打一回美美的。”小队长看见大家都这么要求,就说:“好吧,由洋铁桶指挥,你们都听他的话呀。”洋铁桶听了,高兴得把腰上皮带一勒,转过头来便吩咐弟兄们拾掇枪弹,赶快到三岔口去埋伏,鬼子来了听命令才打枪。大家一听精神百倍,像一阵大风,直奔三岔口去了。三岔口是从中庄到马家沟的大路,有一条四丈宽的小河,叫母猪河,河水不深,来往行人都踩水过河,洋铁桶的民兵就都埋伏在这河的对面山腰等着。一直等到快正午时分,太阳像一盆火似的顶在头上,又渴又饿,大家等了这么久不见敌人来,以为不来了,连洋铁桶也以为抢粮的敌人折回去了,有的就抱着枪打起瞌睡来。正在这时候,洋铁桶听见有人叫马嘶的声音,连忙睁大眼睛一看,嗨,三十多个鬼子带着八个骡子都到了母猪河边,天气好热,牲口喝水,人也喝水,不喝水的也想洗个脸凉爽凉爽,真是闹成一团。好个机会,洋铁桶也来不及下命令了,把枪一端,只听见叭的一声,把一个挂指挥刀的鬼子军官打翻了;弟兄们猛地听见了洋铁桶的枪声,一时振作,二十几条枪也全开火,一排子弹过去,打得鬼子无头无脑,一下就死了好几个。等到洋铁桶他们第二次开枪瞄准,哎嗨,河里一个鬼子也不见,只剩五个骡子竖着耳朵在乱跳乱奔,人到哪里去了呀?全给打死了?大家正在猜摸不定,把枪放下停了一阵,才见河面上突然露出一个头来,气的洋铁桶叭的一枪,骂着说:“躲得好,你给我一辈子躲在河里。”枪一响,吓得那个鬼子脑袋早就缩回去了,真像是乌龟脑袋。这样河面上一会儿露出来个脑袋,一会儿又不见了,民兵们看了哈哈大笑。有次一个鬼子刚露出一点头,眼睛还没睁开咧,洋铁桶一枪就把他半个脑袋削掉了。这一场恶战,打得鬼子只恨他爹娘没有给他生下一个划水的鸭子脚,只能爬在河水里,憋住气受罪,支不住了想露出头换口气咧,民兵瞄准了又是一枪,打得鬼子就没有逃走一个,打的打死,淹的淹死,只剩下两三个活的还在水里爬着。洋铁桶笑嘻嘻地喊着说:“快呀!快下河里去捉活王八呀!”大家真是兴高采烈,心想这回总算替沁源人民报了一次血海深仇,都奔下山去捉活的。刚下得山来,只听见洋铁桶叫了一声不好,大路上卷起一阵灰尘还不见人,早就有雨一般的子弹飞过来了。
第二回入地洞全村撤退钻土坑死里逃生
(有删改)文本二:
解放区长篇小说中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新英雄传奇的出现。“五四”以后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中,写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封建时期曾经产生过广泛影响的英雄故事,如三国、水浒、杨家将等,这个传统暂时没有人去继承。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发展这一传统的土壤。因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特点是武装革命反对武装反革命。而这武装斗争又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在敌后农村中,武工队神出鬼没地活动在游击区和敌占区,配合正规部队保卫根据地,并创造了大量可歌可泣、惊险奇特的斗争事迹。因为故事带有鲜明的传奇色彩,便使得正在注意继承民族传统的作家,很自然地把这特殊形式的斗争生活与英雄传奇的传统联系了起来。
(选自《中国现代文学简史》)(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在前面”是柯蓝的自序,相当于“前记”“叙”,主要说明整本书的创作背景、故事内容、自我评价等方面内容。
B.“洋铁桶大喊一声‘报告’”,声如洪钟,符合其革命身份与性格特征,也显示出他急于接受战斗任务的迫切心情。
C.接受命令时的“精神百倍”,作战时的“哈哈大笑”“笑嘻嘻”,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彰显了必胜的信念。
D.语气助词“嗨”“哎嗨”“咧”,保留了说话的痕迹;“像一阵大风”“太阳像一盆火似的”“雨一般的子弹”,比喻通俗易懂。
(2)关于第一回首段介绍“洋铁桶”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基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交代故事背景、人物来历,人物形象善恶分明,褒贬态度一目了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B.“洋铁桶”是个具有侠义精神的神枪手,小名“洋铁桶”意味着他的性格像洋铁桶那样一撞即响,为后文情节展开张本。
C.外敌入侵的环境、家破人亡的惨状、漂流异乡的经历,养成了他为人刚直、性情暴躁、嫉恶如仇的性格。
D.“洋铁桶”典型化性格的塑造,突显了“新英雄传奇”倾向,其意在于激励民众,为抗日救亡服务。
(3)为突显“新英雄”形象,作者是如何叙写战斗场面的,请结合文中画横线部分简要分析。
(4)在新的斗争形势下,解放区长篇小说开创了新局面,注意继承民族传统的作家,很自然地把斗争生活与英雄传奇的传统联系起来。柯蓝一方面“向民间文艺、向古典文学学习”,另一方面,他又“感到困难和需要摸索”,请谈谈你的理解。组卷:12引用:3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与指纹同样具有唯一性的是舌纹。舌纹,顾名思义,舌头上的纹路,与指纹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具备唯一性。那么,______?其实与指纹形成的原因一样,舌纹也由人体的基因所决定。基因不同,舌纹就不同,即便是双胞胎,舌纹也是不一样的。可以说,______。
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也是我们切实能品尝出来的味道。我们依靠舌头在口腔内配合牙齿咀嚼食物,品尝味道,这是舌头的功能之一;人类从出生之后牙牙学语开始,也需要舌头和口腔其他部位配合,发出语音,这是舌头的第二大功能;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通过观察舌苔,发现身体的各种病症,从而辨证论治,这是舌头的第三大功能。
中医有“心热则舌裂而疮”的说法,即舌头表面纹路断裂,从中医上讲就是心火旺盛。当然,不同的舌纹现象,______。或许有一天,我们在验证身份时真的要“舔屏”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把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以“舌头具有”开头的长单句。可以适当调整语序、删减字词,但要保留句子主要信息。整个句子不超过50字。
舌头具有组卷:14引用:9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度:言前定则不跲(jiá,受阻,结巴),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礼记中庸》 人生就是无论你怎样计划,不同的时候仍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或一致,或偏离。因此,没必要事事都预先计划好。 ——(日)中村恒子畅销书《人间值得》 对于以上两种观点,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和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7引用:10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