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4日,学术期刊《国际环境》上发表的文章显示,某科研团队首次在人体血液中检测到微塑料,这可能意味着人体器官已经受到微塑料的侵害,这再次给人类健康敲响了警钟。
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人生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①选取体重相近、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小鼠60只,随机平均分成三组,编号甲、乙、丙。
②甲组小鼠每日饲喂 不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不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乙组小鼠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丙组小鼠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小鼠小肠绒毛状况,并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实验结果如图表所示。
组别 | 小肠绒毛状态 |
甲 | 数量多、排列整齐 |
乙 | 数量少、排列散乱 |
丙 | 基本消失 |
(1)本实验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微塑料对小鼠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微塑料对小鼠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2)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饲喂方式应为
不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
不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
。(3)与甲组相比,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这影响了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它们的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的体重变化不同,主要原因是
两组小鼠饲喂的饲料中所含微塑料的浓度不同,微塑料浓度越高,对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影响越大(意思相近即可)
两组小鼠饲喂的饲料中所含微塑料的浓度不同,微塑料浓度越高,对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影响越大(意思相近即可)
。(4)为清除微塑料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
数量多、排列整齐
数量多、排列整齐
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5)为了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其对生物的危害,请至少列出一条可行性的预防措施或建议:
减少使用塑料袋;不乱扔塑料垃圾;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
减少使用塑料袋;不乱扔塑料垃圾;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答案】不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微塑料对小鼠身体健康有影响吗;不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两组小鼠饲喂的饲料中所含微塑料的浓度不同,微塑料浓度越高,对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影响越大(意思相近即可);数量多、排列整齐;减少使用塑料袋;不乱扔塑料垃圾;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7引用:4难度:0.4
相似题
-
1.“腐肉生蛆”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有人因此说“蛆是腐肉变来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你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提示:蛆是苍蝇的幼虫,只有苍蝇产卵后才有可能出现。肉类腐烂是腐败细菌作用的结果。高温灭菌,防止苍蝇接触,可使肉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新鲜。)
发布:2025/1/17 8:0:2组卷:5引用:3难度:0.4 -
2.张宁同学有天观察到一块腐烂的肉上有一些蛆(苍蝇幼虫),他产生了疑问“蛆是从哪儿来的呢?”.请你根据以下材料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帮助张宁同学解开这个疑团.(实验材料:①两个相同的玻璃碗 ②两块大小相同的新鲜猪肉 ③纱布)
(1)提出问题:腐烂肉上的蛆是从哪儿来的?
(2)作出假设:
(3)制定实验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
请指出以上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设置了是发布:2025/1/17 8:0:2组卷:6引用:2难度:0.3 -
3.张青同学有天观察到一块腐肉上有一些蛆(苍蝇幼虫),他产生了疑问“蛆是从哪儿来的呢?”请你用以下材料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帮张青同学解开这个疑团.(实验材料:①两相同的培养皿 ②两块大小相同的猪肉 ③纱布)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实验计划.
(4)实施实验计划:将两个培养皿编号为A、B并分别放入一块猪肉;A培养皿口盖上
(5)分析并得出结论:
(6)以上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设置了发布:2025/1/17 8:0:2组卷:10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