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教材版本
人教版(2019) 苏教版(2019) 沪科版(2020) 浙科版(2019) 北师大版(2019) 沪教版(2019) 人教版 浙科版 北师大版 苏教版
年级
必修1 必修2 选择性必修1 选择性必修2 选择性必修3
更多>>
已完结
高考复习 压轴专练 高分秘籍 冲刺必备
浏览次数:638 更新:2025年04月17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高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480 更新:2025年04月08日
  • 1871.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455引用:92难度:0.7
  • 1872.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
     
    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
     
    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iPSC DB7 MEF
    免疫组 77 82 8
    空白组 10 8 9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
     
    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
     
    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390引用:3难度:0.5
  • 1873.茉莉酸(JA)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中,其作用具有多效性,如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促进叶片脱落、促进不定根的形成。有关JA的说法错误的是(  )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3引用:3难度:0.6
  • 1874.神经细胞膜上存在电压敏感蛋白A,这类蛋白质分子的构型会随膜电位变化而发生相应改变。研究人员对蛋白A进行了改造,将其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相连。已 知神经细胞兴奋时,蛋白A构型的改变会导致GFP的构型发生改变,使GFP发出的荧光减弱,如图1所示。将神经细胞内的钙调蛋白CaM及其亚基M13连在GFP的两个不同位置上进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发生由左至右的变化时,神经细胞变为
     
    (填“静息”或“兴奋”)状态,此时膜内电位变为
     
    。由此推测,对蛋白A改造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利用GFP的发光情况来指示
     

    (2)图2中神经细胞兴奋时,钙离子内流使膜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此时GFP发出的荧光
     
    (填“增强”或“减弱”),因此GFP的发光情况也可用于指示细胞内
     
    的变化。
    (3)钠离子在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内钠离子浓度远小于膜外,而维持这种钠离子膜内外浓度差的是膜上的钠钾泵,则钠钾泵跨膜运输钠离子的方式为
     
    。兴奋时,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
     
    (填“开放”或“关闭”),引起钠离子
     
    ,产生动作电位。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6引用:4难度:0.7
  • 1875.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383引用:123难度:0.7
  • 1876.如图表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BD=DE),M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请回答:
    (1)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对
     
    的通透性增大,引起膜内外的电位发生变化。
    (2)刺激上图
     
    点可以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你判断的理由是
     

    (3)为研究钙离子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及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影响,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①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先出现钙离子内流,利用荧光标记膜蛋白,可观察到
     
    定向移动,释放神经递质。
    ②将能与钙离子结合的药物BAPTA注入突触小体内,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发现突触前膜发生了电位变化,但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钙离子不影响
     
    ,但是会影响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0引用:3难度:0.5
  • 1877.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请回答:
    (1)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该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
     

    (2)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依次为:
     
    →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
    (3)甲、乙患者神经系统受损,但都能产生尿意。甲出现尿失禁,推测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
     
    ( 填字母)部位;乙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推测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
     
     ( 填字母)部位。
    (4)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这种调节方式
     
     (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馈调节。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51引用:8难度:0.6
  • 187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3引用:10难度:0.7
  • 1879.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73引用:48难度:0.7
  • 1880.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如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处理方法 切除甲状腺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X 生理盐水灌胃
    时间 饲养14天 Y 1次/天,共14天 1次/天,共14天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225引用:15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