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2023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9/16 5:0:8
-
1.下列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54引用:3难度:0.8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组卷:258引用:2难度:0.9 -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组卷:190引用:4难度:0.8 -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545引用:12难度:0.9
-
12.文学类文本阅读。
藤野先生(节选)
鲁迅 ①……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②“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③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④“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⑤“可以抄一点。”
⑥“拿来我看!”
⑦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⑧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⑨“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⑩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⑪“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⑫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⑬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⑭“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⑮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⑯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⑰“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⑱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⑲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⑳“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㉑“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㉒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㉓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㉔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㉕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警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下表是“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个典型事例,请梳理全文,完成下表。典型事例 添改讲义 ②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先生品质 ① 严格要求 热情诚恳 ③
①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赏析加点词语)
②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从修辞手法角度)
(3)阅读选文⑯至⑱段,请你试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加以概述与评论。
(4)“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请根据文中这段描写,描摩一下藤野先生的心理,用第一人称写下来。组卷:60引用:4难度:0.6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大海彼岸ㅤㅤ①1902年3月24 日下午,鲁迅和南京陆师学堂的同学张邦华、顾琅、伍崇学等人一起,在学堂总办俞明震带领下,踏上停泊在南京长江码头的日本客轮“大贞丸”号,开始他东去的航程。
ㅤㅤ②远行的鲁迅,心情是很兴奋的。摆在他面前的是另一种陌生的路,另一个未知的、神秘的大千世界,他将在那里展开新的追求,撰写生活史上新的一页。此时许多朦胧的憧憬,像蓝色的海波,像白色的浪花在他心中跳跃……
ㅤㅤ③江风轻拂,“大贞丸”沿着浩荡的长江徐徐行进,鲁迅站在甲板上,眺望大江两岸秀丽的山峦,这时,他看到在葱翠的树丛里,是农舍残破的乡村,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就这样,带着对故土的恋情,告别了贫穷而充满期待的祖国,他开始了异国学校生活。
ㅤㅤ④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很多,但像鲁迅这种从西式学堂里出来的还是少数,多数留学生是从旧式学塾、书院出来的,他们拖着长长的辫子,来到被大海包围的国家,有的是在改革的风潮中来赶时髦,说不上什么抱负:有的确实是想学点新的本领,好回去挽救垂危的王朝;也有的甚至是借此来玩一玩,镀镀金,观赏观赏岛屿之国的风光。这些留学生们生活得很惬意,在上野樱花烂熳的时节,他们时常成群结队在那里悠闲地赏玩。他们本来拖着长辫子,现在因为留学生须戴制帽,便把大辫子盘在头上,直顶得帽子高高耸起。也有散开辫子,盘得平平的,(A)摘下帽子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样。鲁迅看到这种模样,心里感到一种莫名的反感。
ㅤㅤ⑤但同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和其他的中国人中,却又集中了一批民族的精华。孙中山、章太炎、邹容、梁启超等反清运动领导人,都在日本传播他们的思想,组织他们的抗争力量。鲁迅到日本后,感受到一种在祖国大地上未曾感到的热烈的革命气息。他感到鼓舞,感到春意般的希望在心中流动。(B)他经常走出校门,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本来就沸腾着的血流,被革命先行者讲演中的慷慨之词,掀起了一阵阵的波澜。
ㅤㅤ⑥那时的革命者极力鼓动剪掉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这引起鲁迅的共鸣。1903年3月,在弘文学院江南班中,他决然地第一个剪掉了辫子,表示自己反抗种族压迫的决心。剪发之后,为了给自己的决心作证,他特地拍了一张“断发照”。对着照片,他看到新的自己,瞬间,大海彼岸风雨如磐的祖国和苦难呻吟的同胞又呈现在他的眼前,向他召唤,他一腔炎黄之血偾张开来,提起笔,在这张照片的背面,抄下“明志诗”:
灵台①无计逃神矢②,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③,我以我血荐④轩辕。ㅤㅤ⑦在海波长扬的日本,鲁迅一方面与热血沸腾的同伴一起开拓前进道路,另一方面则利用这个东西方文化频繁交流的天地,拼命地学习。不仅学日文,学德文,而且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夜以继日地吮吸各种知识的乳汁。富有民族特色的日本文化艺术和被引入日本的西方古典美学著作以及其他西方资产阶级文化,都给鲁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为他以后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他的精神生命被新的知识润泽得一天比一天充实了。
(节选自刘再复《鲁迅传》)注:定惠院:①灵台:(书面语)心灵。②神矢:爱神的箭。全句是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恋人。③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隐喻国君。察,体察。④荐:奉献,进献祭品。
(1)结合语境,完成下面对话。
小赫:我发现这篇文章画横线句来自《藤野先生》第一段话,作者刘再复在“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后删去了“还要将脖子扭,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话,我觉得有点可惜了。
小行:我认为①
小赫:画线这句话我觉得很有意味,却说不出好在哪里。
小行:我认为这个句子②
(2)文章④⑤两段都写到了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有什么目的?
(3)读君诗,知君人。阅读“明志诗”和下列补充材料,说说你对青年鲁迅的印象。
鲁迅的求学经历ㅤㅤ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
ㅤㅤ1892年(11岁),入三味书屋读书。
ㅤㅤ1898年(17岁),入南京水师学堂。
ㅤㅤ1899年(18岁),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接触赫胥黎的《天演论》
ㅤㅤ1902-1903年(21-22岁),公费赴日本留学,剪辫,写下“明志诗”
ㅤㅤ1904年(23岁),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相识藤野严九郎。
ㅤㅤ1906年(25岁),弃医从文,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学习德语、俄语。
ㅤㅤ1908年(27岁),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出版《城外小说集》。今南京求学。
ㅤㅤ1909年(28 岁),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
(4)文章结尾说,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精神生命被新的知识润泽得一天比一天充实了”,联系《朝花夕拾》相关文章,探究鲁迅作品“精神生命”的内涵。
《朝花夕拾》目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5)“不仅学日文,学德文,而且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夜以继日地吮吸各种知识的乳汁。”结尾的这段文字,对你的语文学习,有什么样的启示?组卷:12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