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大海彼岸ㅤㅤ①1902年3月24 日下午,鲁迅和南京陆师学堂的同学张邦华、顾琅、伍崇学等人一起,在学堂总办俞明震带领下,踏上停泊在南京长江码头的日本客轮“大贞丸”号,开始他东去的航程。
ㅤㅤ②远行的鲁迅,心情是很兴奋的。摆在他面前的是另一种陌生的路,另一个未知的、神秘的大千世界,他将在那里展开新的追求,撰写生活史上新的一页。此时许多朦胧的憧憬,像蓝色的海波,像白色的浪花在他心中跳跃……
ㅤㅤ③江风轻拂,“大贞丸”沿着浩荡的长江徐徐行进,鲁迅站在甲板上,眺望大江两岸秀丽的山峦,这时,他看到在葱翠的树丛里,是农舍残破的乡村,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就这样,带着对故土的恋情,告别了贫穷而充满期待的祖国,他开始了异国学校生活。
ㅤㅤ④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很多,但像鲁迅这种从西式学堂里出来的还是少数,多数留学生是从旧式学塾、书院出来的,他们拖着长长的辫子,来到被大海包围的国家,有的是在改革的风潮中来赶时髦,说不上什么抱负:有的确实是想学点新的本领,好回去挽救垂危的王朝;也有的甚至是借此来玩一玩,镀镀金,观赏观赏岛屿之国的风光。这些留学生们生活得很惬意,在上野樱花烂熳的时节,他们时常成群结队在那里悠闲地赏玩。他们本来拖着长辫子,现在因为留学生须戴制帽,便把大辫子盘在头上,直顶得帽子高高耸起。也有散开辫子,盘得平平的,(A)摘下帽子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样。鲁迅看到这种模样,心里感到一种莫名的反感。
ㅤㅤ⑤但同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和其他的中国人中,却又集中了一批民族的精华。孙中山、章太炎、邹容、梁启超等反清运动领导人,都在日本传播他们的思想,组织他们的抗争力量。鲁迅到日本后,感受到一种在祖国大地上未曾感到的热烈的革命气息。他感到鼓舞,感到春意般的希望在心中流动。(B)他经常走出校门,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本来就沸腾着的血流,被革命先行者讲演中的慷慨之词,掀起了一阵阵的波澜。
ㅤㅤ⑥那时的革命者极力鼓动剪掉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这引起鲁迅的共鸣。1903年3月,在弘文学院江南班中,他决然地第一个剪掉了辫子,表示自己反抗种族压迫的决心。剪发之后,为了给自己的决心作证,他特地拍了一张“断发照”。对着照片,他看到新的自己,瞬间,大海彼岸风雨如磐的祖国和苦难呻吟的同胞又呈现在他的眼前,向他召唤,他一腔炎黄之血偾张开来,提起笔,在这张照片的背面,抄下“明志诗”:
灵台①无计逃神矢②,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③,我以我血荐④轩辕。ㅤㅤ⑦在海波长扬的日本,鲁迅一方面与热血沸腾的同伴一起开拓前进道路,另一方面则利用这个东西方文化频繁交流的天地,拼命地学习。不仅学日文,学德文,而且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夜以继日地吮吸各种知识的乳汁。富有民族特色的日本文化艺术和被引入日本的西方古典美学著作以及其他西方资产阶级文化,都给鲁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为他以后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他的精神生命被新的知识润泽得一天比一天充实了。
(节选自刘再复《鲁迅传》)注:定惠院:①灵台:(书面语)心灵。②神矢:爱神的箭。全句是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恋人。③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隐喻国君。察,体察。④荐:奉献,进献祭品。
(1)结合语境,完成下面对话。
小赫:我发现这篇文章画横线句来自《藤野先生》第一段话,作者刘再复在“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后删去了“还要将脖子扭,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话,我觉得有点可惜了。
小行:我认为①的确可惜。“扭几扭”“标致”等词语,本来是用于表现女孩模样俊俏、气质婉约的,用在男人身上,写出中国留学生们缺少阳刚之气、做作,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更有力地表现了鲁迅反感情绪产生的原因。的确可惜。“扭几扭”“标致”等词语,本来是用于表现女孩模样俊俏、气质婉约的,用在男人身上,写出中国留学生们缺少阳刚之气、做作,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更有力地表现了鲁迅反感情绪产生的原因。
小赫:画线这句话我觉得很有意味,却说不出好在哪里。
小行:我认为这个句子②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势强烈,表现出鲁迅受到革命气息的鼓舞,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情景。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势强烈,表现出鲁迅受到革命气息的鼓舞,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情景。
(2)文章④⑤两段都写到了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有什么目的?
(3)读君诗,知君人。阅读“明志诗”和下列补充材料,说说你对青年鲁迅的印象。
鲁迅的求学经历ㅤㅤ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
ㅤㅤ1892年(11岁),入三味书屋读书。
ㅤㅤ1898年(17岁),入南京水师学堂。
ㅤㅤ1899年(18岁),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接触赫胥黎的《天演论》
ㅤㅤ1902-1903年(21-22岁),公费赴日本留学,剪辫,写下“明志诗”
ㅤㅤ1904年(23岁),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相识藤野严九郎。
ㅤㅤ1906年(25岁),弃医从文,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学习德语、俄语。
ㅤㅤ1908年(27岁),从章太炎先生学习,为“光复会”会员,出版《城外小说集》。今南京求学。
ㅤㅤ1909年(28 岁),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
(4)文章结尾说,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精神生命被新的知识润泽得一天比一天充实了”,联系《朝花夕拾》相关文章,探究鲁迅作品“精神生命”的内涵。
《朝花夕拾》目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5)“不仅学日文,学德文,而且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夜以继日地吮吸各种知识的乳汁。”结尾的这段文字,对你的语文学习,有什么样的启示?
【答案】的确可惜。“扭几扭”“标致”等词语,本来是用于表现女孩模样俊俏、气质婉约的,用在男人身上,写出中国留学生们缺少阳刚之气、做作,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更有力地表现了鲁迅反感情绪产生的原因。;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势强烈,表现出鲁迅受到革命气息的鼓舞,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情景。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16 5:0:8组卷:12引用:2难度:0.3
相似题
-
1.(《腊八粥》)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发布:2025/3/13 3:30:1组卷:28引用:3难度:0.0 -
2.课外阅读。
渴望 晓萌今年过生日,他渴望得到一辆滑板车。街上的孩子们好多人都有。男孩子们凑到一块儿会比赛,滑得最快最溜的那个,就是大家心中的英雄啊!
生日前三天,晓萌就开始为自己的礼物作谋划。他给爸爸详尽描绘了一个人蹬上滑板车之后的愉快感觉。然后,他在作业本的反面尽可能准确地画出一辆滑板车的图形。最后呈上的是一张价格调查表,上面开列着每个商场出售的滑板车的不同品牌、不同质地以及不同价格的清单。爸爸听完后,只是说一句:上学吧。晓萌愣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日前一天,没见到爸爸的任何动静。为保险起见,他把那张滑板车价格调查表拿出来,用黑笔描得粗粗的,先搁在爸爸的枕头边,又用酱菜瓶压在桌子上,最后拿糨糊粘在冰箱把手上。晓萌心里想,爸爸肯定会看见的。
可是生日那天,早晨起床以后,晓萌彻底伤心了,因为爸爸什么也没有买。晓萌在家里垂着头站了好久。然后他背上书包,出门上学去了。
(1)晓萌今年过生日渴望得到一辆滑板车的理由是
(2)生日前三天,晓萌为自己的礼物做了哪些方面的谋划?想一想,在文中用“ ”画出来
(3)第3段中画横线放、搁、压、粘三个动词表现了晓萌
(4)《渴望》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发布:2025/3/13 4:0:1组卷:6引用:1难度:0.0 -
3.课内阅读。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1)八宝粥的颜色是
(2)妈妈做的八宝粥好吃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用“ ”画出来。
(3)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详写的是发布:2025/3/13 3:30:1组卷:7引用:1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