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北校区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8/10 2:0:1

一、现代文阅读(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指由中华民族创造或构建,浓缩了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词或短语形式固化的概念和文化核心词。这些术语频繁地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表达之中,如“天下为公”“民惟邦本”“为政以德”“讲信修睦”等。这些术语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
          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的不同文明各有其特点,这些特点也反映在其语言、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上。面对不同自然条件的挑战,生存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形态上自然有了差异。譬如,在生产活动和生活样式上,热带和温带肯定不同,牧区和农业区也会有许多不同之处。区域性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样式的特点逐渐积淀、凝结,又必然会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样式、行为习惯和精神特质。中华民族的文化样式、行为习惯和精神特质反过来又阐释、维护和强化着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各地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文化样式、行为习惯、精神特质与各地的生产、生活形态相互作用,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逐渐形成,并以术语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术语即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当然,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终极基础,而许多先贤的提炼与升华,使这些术语具有了学术性、审美性甚至“神圣的”恒久力量。
          数量繁多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当代中国人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之变化乃至文学艺术、历史等各领域之发展的关键密码,也是世界其他民族了解当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窗口。只有准确理解这些术语的精妙内涵,才能在深层意义上理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譬如“和而不同”这一术语强调在尊重事物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的和谐共存,它在理性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不同群体、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给予西方“唯我独尊”的思想强有力的批判。因此,在观察、思考、理解和体悟中国经济社会存在的问题时,必须理解中国自身的思想文化术语,弄清楚这些术语的特殊内涵和规定性。
          思想文化术语的翻译面临哪些挑战呢?首先,与整本书或整篇文章的翻译相比,思想文化术语的翻译相对缺乏语境的支持。因此,在翻译思想文化术语时,用词必须更加精准。其次,因存在文化差异而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术语内涵,以看似对应的词语翻译却导致误读。要解决这类问题,就必须另辟蹊径。德国学者裴德思曾因不知如何翻译中国的“圣人”这个关键词而深感痛苦。为了了解“中国圣人”和他们开创的“理想国”图景,他决定到中国求学。来到中国之后,他发现中国的“圣人”与西方基于基督教神学背景的“圣人”相去甚远,中国的“圣人”是世俗的,而不是宗教意义上的。最后,思想文化术语起源的文化背景往往使其内涵超越词语本身的内涵。譬如,中国的“国家”有“家国同构”的内涵,一提到“国家”,中国人就能想到家国情怀或感受到家的温暖,而这些内涵在西方的“国家”这一词语中是不存在的。对此,在翻译思想文化术语时,我们要适当地补充释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中国人在日常生活的表达中常用到这些术语。
    B.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生活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形态上存在差异,人类能形成多种文明与这些差异密切相关。
    C.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源于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先贤们的提炼和升华增强了这些术语的审美性、力量等,有助于这些术语的传承。
    D.“和而不同”思想与西方“唯我独尊”的思想迥异,“不同”体现了对事物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尊重,“和”强调整体的和谐共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从内涵、产生过程、整理、翻译等角度展开论述,层次清晰。
    B.第二段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举裴德思专程到中国求学的例子,论证出国考察是提高翻译水平的重要途径的观点。
    D.文章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喻为“密码”和“窗口”,形象地阐述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各地的生产、生活形态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样式、行为习惯、精神特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B.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数量繁多,涉及哲学、文艺、历史等诸多领域,他国人民可通过这些表达极其凝练的术语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C.翻译思想文化术语面临语境不足的挑战,翻译整篇文章时面对的语境相对充足,可见,翻译思想文化术语比翻译整篇文章要求更高。
    D.在起源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国家”这一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有“家国同构”的内涵,而在西方,“国家”一词没有这一内涵。

    组卷:4引用:3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55周年之际《光明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
          记者:中国航天能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火探月、北斗导航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靠的是什么?
          戚发轫:中国航天起步于1956年。当年,中国航天一无所有。现在,中国已经成为航天大国,并逐步向航天强国迈进。中国航天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中国航天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从打“两弹”攻坚战,到打卫星“歼灭战”,再到确定依靠飞船而不是航天飞机发展载人航天,党的决策为中国航天指引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其次,靠全国人民的支持。比如,我们的运载火箭发射卫星失败,民营企业、广大民众积极捐款。再如,我陪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到香港和澳门访问,当地民众爱国热情高涨,扶老携幼来看航天英雄……无论我们成功还是失败,人民都全力支持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他们是我们航天事业的坚实后盾。
          最后,我们锻炼了一支用先进思想文化武装、受伟大精神鼓舞的航天队伍。中国航天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孕育并实践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精神,以及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各种航天精神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航天事业的特征,体现出一脉相承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部分,激励着一代代航天人。
          记者:现在,我国的科研条件已经得到改善,工业水平已经大幅度提升,航天传统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航天新征程中是否仍将发挥引领作用?
          戚发轫:在创业和攻坚时代,我们一穷二白,外国又封锁技术和产品,当时的“自力更生”是被逼出来的。如今,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有些领域的技术和产品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不可能得到国外的帮助了。还是那句话:“要发展,要强大,只能靠自己,不能靠别人。”
          现在的条件这么好,还要不要艰苦奋斗?还要不要吃苦?去年,为了保证空间站建设任务按计划完成,很多航天人以岗为家,夜以继日地搞攻关。我认为,任何时候都要吃苦,只是不同时期吃的苦不一样。现在要吃什么苦?就是要排除来自外部的诱惑和干扰,全力以赴地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
          记者:关于航天人才的培养,有哪些感受同大家分享?
          戚发轫:事业是靠人干出来的,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因此,除了做好航天精神的代际传承,我们还要继承、发扬老一代航天人“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当年“东风二号”首飞失败时,我万分沮丧,感到无地自容。在场的一位领导鼓励大家:“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经验再干!”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也激励着我们后来迈向成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多为年轻人创造独立思考、积极干事的机会,在少干预甚至不干预的同时,允许他们试错、犯错,出错后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总结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进步、成熟。
          记者:未来,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事业将重点关注哪些领域的发展?
          戚发轫:中国已经成为航天大国,正向着航天强国迈进。未来,我们要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三个领域全面协调发展。目前,我国上述三个领域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地方。比如,在以运载火箭、卫星、飞船、空间站建造技术为代表的空间技术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大进步,有些技术甚至是世界领先的,但在以深空探测为重要内容的空间科学领域,我们存在短板。欧洲虽然没有发展载人航天和登月工程,但通过跨国航天合作,已经在深空探测领域积累了先发优势,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再如,中国目前在轨运行卫星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国在卫星应用方面尚未大是充分探索,没有产生大规模的产业效益。我们在空间应用领域面临巨大挑战,加强空间应用不能只靠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的支持,还需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摘编自《传承航天精神,续写中国航天新辉煌》《光明日报》2023年2月2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者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55周年之际专访戚发轫,记者精心设计问题,与戚发轫聊到了中国航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B.戚发轫举民营企业、广大民众捐款和香港、澳门民众争相来看杨利伟的例子,说明中国航天取得成就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
    C.在中国航天的创业和攻坚时代,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吃了很多苦;在当下和将来,中国航天人仍需自力更生,仍需艰苦奋斗。
    D.“东风二号”首飞失败,戚发万分沮丧,在领导的鼓励下,他鼓起勇气再战,他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作用,使“东风二号”成功发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航天取得了“两弹”攻坚战等“战役”的胜利,中国航天中途放弃对航天飞机的研发,转向对飞船的研发。
    B.现在,中国在航天领域“就更不可能得到国外的帮助”的主要原因是国外认为中国已成为航天大国,中国航天已不需要他国帮助。
    C.戚发轫在访谈中提到欧洲通过跨国航天合作,已经在深空探测领域积累了先发优势,意在提醒中国航天人多关注国外的航天成果。
    D.中国的空间应用要尽早产生大规模的产业效益,形成对外优势,需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
    (3)要续写中国航天新辉煌,中国航天人就要有所传承,有所突破。请根据材料,说说中国航天人应做好哪些方面的传承工作,要在哪些方面取得新突破。

    组卷:8引用:5难度:0.5

(三)文学作品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  庭【注】
    林漫
          媳妇从清早出门,到天弥黑才回来。
          婆婆走进屋子,就看见地上躺着一架木头机子,一看到拿起露出旧棉花的袖子擦汗的媳妇,就明白了,准定是媳妇把她自己娘家的纺车搬来了。媳妇老爱向人夸赞她做姑娘时候自己用过的纺车,像惦记着什么亲人似的总忘不了,一到妇救会主任在大会上讲了什么纺线织布,媳妇可更乐上了,成天就嚷着纺线纺线。
          看着障眼的木头机子,想到这将是一场落空的胡闹,婆婆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嫌恶。
          媳妇俯下身子整着从村合作社领来的棉花,搓成絮节。
          婆婆真爱雪一样白的棉花,要说什么,可是没有说,就上了炕,偎起被子坐着。媳妇也一句话没说,抱起从奶奶身旁一歪一扭走过来的小庆,坐在锅台旁的蒲团上,翻着两眼想说什么。
          丈夫回来了,也没有说什么,一屁股坐在炕头上,心事像山一样重。
          妻把睡着的小庆轻轻地放到炕上睡好,点起灯,就向丈夫说:
          “你先睡吧!我要待一会儿。”
          丈夫闷不作声。妻就把灯放到锅台上,坐下地,凑近纺车,拿起把子试摇了两下,纺车轴就转起来了。
          “呜隆——呜隆——呜隆——”
          这调子一响动,妻就说不出的心里畅快,好像又回到六年前做姑娘的时候了。嫁到这老远的山里来以后,她就和每天做伴的纺车断了缘,这里男人在外种地,娘儿们在家里做饭缝衣裳,从不兴纺线织布什么的。
          婆婆躺在被窝里老是咳嗽着,不断地拿眼角瞟着纺车和坐在纺车旁边的媳妇。她心里格外痛惜油灯里剩着的那一点点油。媳妇却正因几次的断线苦恼着,直抱怨油灯的光焰太不顶事。婆婆听到“呜隆——呜隆”的声音,就好像毛刷子刷着心那么难受,咕哝着:
          “五毛钱一两,什么紧要的公事,耗油费灯的……”
          困坐的丈夫也突的站起来,粗声粗气地说:
          “睡觉!”
          还没有绕上三道的细线又断了,从锭子上滑下来。
          小庆给吵醒了,哇哇地哭。
          丈夫闷声闷气的声音和婆婆的咕哝还在耳边响着,媳妇心里乱得不像样。
          婆婆还在里头炕上咳嗽。婆婆平常嫌媳妇不听话,跑到外面开会干什么的,媳妇又嫌婆婆不热心抗日工作,加上一个性格沉闷的丈夫,一家子有时候闹得谁对谁好几天也不讲话。这会儿大家饿肚子,一顿接不上一顿,谁也发愁。
          屋里四个人,除去四岁的小庆,各有各的惆怅。
          饿肚子,没饭吃,只恨鬼子太凶残,又烧又抢,弄成这结果,也不能光靠政府救济,也不能光等丈夫弄粮食来,她相信妇救会主任的话,她相信纺织生产可以战胜鬼子造成的灾荒。
          第二天一早起来,她就坐在纺车旁边,把断了的线缠到锭子上,右手摇起把子,左手里的絮节就不断地引出一条长长的线来。
          媳妇的手还是不很如意,不是左手和右手不对头,就是线忽然断了。婆婆拿眼角斜瞟着这种情形。丈夫又出门去了。小庆时不时跑到这里来,娘就不得不放下两手的活儿,抱起他,亲着脸,一面说:
          “跟奶奶玩儿,看娘正忙着!”
          可是时不时还是从奶奶怀里跑到娘怀里,有时还冷不防把线给打断。婆婆的眼角老是斜瞟着。胳膊也酸起来了,不及姑娘时候呢,还是好几年不纺线的缘故呢?可是媳妇一直忍着,坚持着。
          “呜隆——呜隆——呜隆——”
          纺车叫着,越叫越紧,居然锭子上的穗子一时比一时粗起来。媳妇脸涨得红红的,对婆婆说:
          “这就是织布的线,再紧一下,双股合起来,就是咱们缝衣裳的线。”
          婆婆嫌恶的眼睛吃惊地睁大了,可是还带着不相信。
          天黑,媳妇从纺车旁站起来,腰酸腿麻,拿秤一称,就高兴地喊叫:“今儿纺了六两多!”
          丈夫回来,她又讲给丈夫。丈夫点了点头。口里“嗯”一声。妻却兴奋得连饭都不吃,不管天黑,把线送到合作社去了。回来的时候,小孩子似的嚷叫:
          “娘,你看,合作社当下就发了工钱,换成斤半玉茭子,你看!”
          婆婆简直有点不相信自个儿的眼睛了。她手颤抖地摸着小升子里一粒一粒金黄的玉茭子,声音颤抖地说:
          “是真的吗……”
          沉默的丈夫没有讲什么,眼睛里却闪着光彩,死钉在他脑袋里的四口人的生活,像放开的发条一样松弛了。
          婆婆眼睛有点湿了,看着媳妇说:“这,这……一个人就养活两口人……我……我……也想……”
          媳妇说:“你不会呢,娘!”
          “你教给我!”
          婆婆手太不灵便,絮节绕不到锭子上,赶到絮节绕上锭子,手又不做主,右手一摇把子,左手就引不出线来,左手勉强引出一点线,右手又顾不上摇把子。
          而且老是断,老是断。
          看着媳妇熟练的两只手的动作,说不出来的羡慕。心里奇怪过去为什么老是不满意媳妇,媳妇才是个能干的身手。
          小庆还是往媳妇怀里跑,不断地使媳妇放下手里的活儿。
          婆婆就把小庆拉到自个儿怀里,用手轻轻地拍着他的脊背,柔声地说:“乖乖的!莫打搅娘!来跟奶奶玩儿!”
          媳妇还给选成生产小组长,她自个儿纺线积极,领导小组更积极。
          媳妇从合作社领上棉花,走回家来的时候,婆婆从锅里拿出一碗热腾腾的豆腐来,端到媳妇跟前。媳妇惊得张开了口说:“娘!你哪里来的钱买豆腐!”
          “你不要管,吃吧!”
          “你吃!娘!你真是……”媳妇不好意思了。
          婆婆把碗推给媳妇,媳妇把碗推给婆婆。
    (摘编自《晋察冀文学作品选》)【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小说《家庭》创作于这一时期。
    (1)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插叙鬼子凶残抢掠等内容,既交代故事背景,又解释“大家饿肚子”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B.本文多次聚焦人物眼睛,如媳妇“翻着两眼想说什么”、婆婆“拿眼角斜瞟”,这些细节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心理。
    C.文中关于婆婆跟媳妇学纺线的描写部分,既表现纺线劳动的困难,又侧面烘托出媳妇能干、肯吃苦的形象。
    D.本文语言朴实无华,大量使用口语,生活气息浓郁,原汁原味地展现了抗日根据地农村家庭生活场景。
    (2)从文学角度看,小说对“丈夫”着墨很少,但这一角色又很重要。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3)“人民性”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情感、愿望等的反映,这篇小说在多个方面都体现了文学创作的“人民性”,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组卷:3引用:1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是离不开媒介的,也因此在今天的媒介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已经有了质变。原本大众文化是相对于精英文化而言的。①             ,大众文化是下里巴人。唯其下里巴人,所以受众广泛。但是在今天,只有媒介文化才是真正的大众文化,现代传媒在组织大众方面的特殊感召力决定了媒介文化的影响广度。当然,这种影响力②             。它是随着社会时尚的走向而展现自身的,虽然它取代了以往的大众文化的地位,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对应的大众文化、通俗文化),而是超越于两者之上的。
          以往精英文化的小圈子是由参与者的身份、金钱和闲适的时间等条件构成的。大众通俗文化则没有坚固的圈子,参与者可以是鸿儒,③             ,当然更没有规则和苛刻的守护人。现在,原本可能分属两个圈子的人们共同坐在电视台的演播大厅或屏幕前,讨论或观看着足球,服装表演等等,并同时经历着媒介文化实践。在短短的历史中各媒介文化品种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牢固的传统。虽然没有传统的羁绊,媒介文化涌现出很大的开放性。向当代生活开放,向更加年轻的一代开放,尤其向所有的参与者开放
    (1)诗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组卷:7引用:4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120引用:26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