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北京市顺义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发布:2024/5/18 8:0:8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或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7
  • 2.为检测花生种子中的脂肪,撕取花生子叶外表皮如图1,染色后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7引用:1难度:0.8
  • 3.茄子切片后暴露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成褐色,是在有氧条件下相关酶将茄子中的酚类物质氧化的结果。若要改善菜肴品相,抑制茄子切片褐变,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组卷:7引用:3难度:0.6
  • 4.某同学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由校门口飞奔进入四层教室,呼吸频率加快,未出现肌肉酸痛感。对上述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组卷:15引用:1难度:0.6
  • 5.某同学自豪地说“我的长相是独一无二的”。不支持上述说法的是(  )

    组卷:27引用:2难度:0.7
  • 6.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关于该家族的遗传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19引用:2难度:0.6
  • 7.如图为某生物细胞中基因X的表达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1引用:2难度:0.6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 20.两栖动物大鲵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对环境质量如水质要求很高。湖南张家界为中国大鲵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中国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研究旅游干扰对张家界大鲵种群数量的影响,开展了下列调查研究。
    (1)研究人员选取了生态环境相近,旅游干扰强度不同的A、B、C、D四个样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表:
    调查样地 旅游类型及游客活动 游客数量
    (万人次/年)
    大鲵数量
    (尾)
    重度旅游干扰 A 山水游:下水游玩 305 50
    B 休闲游:游客行走 188 30
    轻度旅游干扰 C 郊游:居民生活、少许车辆 0.60 93
    D 无游客:居民生活 0.15 137
    ①大鲵属于变温动物,在洞穴中进行冬眠。在每年6月和9月,依据从洞穴游出大鲵幼鱼的数量,对大鲵幼体数量进行推算;通过河段周边渔政管理人员与渔民的记录,对河段大鲵成体数量进行推算。这种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属于
     
    (填“逐个计数法”或“估算法”)法,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有
     

    ②调查结果显示
     

    (2)大鲵很大程度上依赖皮肤的辅助呼吸,其饵料鱼以山溪流水性或湖泊定居性小型土著鱼类为主。为进一步研究旅游干扰对大鲵种群数量影响的原因,对不同调查样地中大鲵的饵料鱼和环境中的噪音(主要包括水流的声音和人讲话的声音)进行了捕获和测定,结果如图。
    ①大鲵在食物链中最低处于第
     
    营养级。
    ②结果显示A、B两个调查样地饵料鱼的捕获量最高,但大鲵的种群数量却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游客活动时向水体中投放食物等有机废物,导致
     
    ,使得大鲵逃离低氧环境。
    ③张家界旅游干扰中造成四个样地大鲵种群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3)基于上述调查结果,针对张家界旅游景区,既要通过旅游开发实现经济增长,又要实现对大鲵的保护,请提出可行的措施
     

    组卷:9引用:1难度:0.6
  • 21.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每穗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等多个性状有关。科研人员运用一系列遗传学方法对控制每穗穗粒数的基因进行定位。

    (1)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大穗野生稻,每穗穗粒数高于300粒,而栽培稻的每穗穗粒数在165粒左右,野生稻和栽培稻的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利用野生稻和纯合栽培稻进行图1所示杂交实验,最终筛选到稳定纯合的大穗水稻A,并将其作为每穗穗粒数基因定位的候选材料。
    ①栽培稻与野生稻有着共同的祖先,栽培稻具有更多的人类所需的优良性状,是经过长期的
     
    形成的。
    ②图1中通过
     
    方法使得到的水稻A为纯合。
    ③实验中子代连续与栽培稻杂交的目的是
     

    (2)将水稻A和栽培稻杂交,F1自交,F2群体中每穗穗粒数分布如图2。
    ①依据实验结果分析,每穗穗粒数不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判断依据是
     

    ②对比分析图2中
     
    水稻的DNA特定标记位点,将控制每穗穗粒数的基因定位在8号染色体长臂25Mb~27Mb区间内。
    (3)将水稻A和栽培稻杂交得到的F1按图1所示方法与栽培稻回交3次,再自交一次,在自交后代中得到控制每穗穗粒数的主效基因。为进一步确定8号染色体长臂25Mb~27Mb区间的6个基因中的主效基因,对DNA进行测序,结果显示自交后代中选取水稻B(每穗穗粒数265粒)和栽培稻中6个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差异,6个基因的转录水平如图3。
    依据实验结果判断
     
    号基因是控制每穗穗粒数的主效基因,请从分子水平解释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
     

    组卷:19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