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部分学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14 8:0: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虽然当代艺术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权威的定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毫无疑问,“当代性”是其最大、最根本的特征,这一点已成为业界共识。当代艺术的“当代性”主要通过反思传统、针对当下和批判现实的方式来实现,并且具有清晰的个人立场与未来指向。因此,专业角度所谈的当代艺术,并非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所有在当代产生的艺术都是当代艺术,所有在当代生活的艺术家都是当代艺术家,那只能叫“泛当代”,抑或称之为“当代的艺术(家)”,而与学术层面强调的“当代性”“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家”不是同一回事,却常常被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加以混淆、乱用。
           当代艺术是一个新的艺术史阶段,它有着明确的界限和特质,尽管它源于西方,但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它已不仅仅只是一个时间概念,有学者称其更是一个美学概念、形态概念,对于这一说法我十分赞同,而且当代艺术的确有着它极为清晰的发展脉络和东西方互认的、特指的一些共有属性与价值判断。简单说就是它从现代主义走来,但已完全超越了现代艺术的逻辑和框架,更加突出观念的作用,作品的观念性异常被看重,也更加强调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媒介乃至不同地缘、不同意识形态等的跨界与融合,更加注重个人体验、经验和当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诸多方面的关联与互动,更加提倡创作思想、题材、形式、语言等的自由和解放,更加追求艺术身份的独立、艺术表达的自主、艺术手段的创新、艺术审美的多元,以及艺术生态的平衡等,而这些也正是“当代性”的集中体现。所以即便创作在当代,生活在当代,倘若不具备以上所说的这些特质、特点,还总是停留在固有的、传统的圈子里、思维里徘徊、打转,可以肯定地说,你从事的一定不是当代艺术,你也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当代艺术家。
           换句话讲,判断是否为当代艺术,是否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主要看你的创作观念是否具有当代性,你的主题表达是否具有当代性,你的形式语言是否具有当代性,你的呈现方式是否具有当代性,再具体点说,就是主要看你的创作是否具有不同于从前的新的尝试、新的特征、新的视角、新的理念、新的手法,以及新的影响等,总之它必须是原创的、实验的、先锋的,必须标新立异、别开一格,而非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更不能与时代脱钩,与生活脱节,不关注当下,不探求真相,不揭露本质,这些都不是一个当代艺术家所应该具备的起码素养、所理应呈现的基本状态,也都不是谈论和从事当代艺术的正常语境与恰当模式。
           现实中的确有很多自称为当代学者、作家、艺术家的人,总爱谈反思,讲批判,逢人也便会聊一些关于道义、人性、战争等的话题,以此来显示自己所谓的大爱、耿介和正直,可一旦面对发生在身边的现实问题和一些不公正的社会事件时,却不见发声,一个个全都缺席失语,不约而同地选择明哲保身、置身事外,平时的那份正气凛然,这时全都成了泡影!须知,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有着天生的社会使命和职责担当,面对一些现实问题,不应也不能和普通人一样表现得若无其事或者逆来顺受,否则便不配做艺术家,尤其对于从事当代艺术的艺术家,在创作上及时、深刻地介入社会、反映现实、呼应关切、发出呐喊,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也是判定是否为当代艺术、是否为当代艺术家最为重要的标尺。
    (摘编自王进玉《当代艺术应该具有哪些特质》)材料二:
           近年来,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成为文艺创作的新风尚。从流行的各类文创产品到“非遗进课堂”等活动,从《只此青绿》到《唐宫夜宴》,从文创热、汉服热到传统生活美学的讨论……可以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多方位、多层次的。这些成果正在滋养着当代文艺创作。
           如今,传统文化的营养日益构成当代文化的底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社交礼仪等。当然,也包括当下的文艺创作和文化生产。基于此,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更要善于发掘中华文化资源,立足时代语境和文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创意和技术的融入。因而,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艺术创作,不是对古典艺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是融入当代文化视野和审美理念的一种艺术创造,其形态和意蕴既是古典的又是时尚的,彰显的是当代人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表达力。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戏曲研学创演节目《拿手好戏》,以沉浸式体验为主,设计闯关谜题,锤炼学员们的唱念做打与手眼身法功夫,开播以来受到观众好评。这个节目正是通过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通过唯美的视效,展现传统戏曲的隽永魅力。沉浸式体验、影视化呈现、时尚化表达,使大众对戏曲有了深刻的认知和真切的感悟。引发观众感慨“美哉”的,是历史情怀,是中华传统美德与价值观念,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密码。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知易行难,是一条考验认知、考验审美、考验技术的路。这条路只要走通畅,一定会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大有裨益。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和审美意蕴的中国当代艺术,让受众更生动地感知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同时,有助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彰显中华美学风范。
    (摘编自范玉刚《传统文化应有当代表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艺术的“当代性”是通过反思传统、针对当下和批判现实的方式来实现的,十分重视作品的观念性。
    B.材料一中作者也认为“当代艺术”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美学概念、形态概念,它有着明确的界限和特质。
    C.判断是否为当代艺术,是否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要看你的创作观念、主题表达、形式语言、呈现方式是否具有当代性。
    D.《只此青绿》《唐宫夜宴》等艺术作品,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也体现了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非所有产生于当代的艺术都能叫“当代艺术”,如果缺乏“当代性”,只能称之为“泛当代”或“当代的艺术”。
    B.当代艺术从现代主义走来,它已完全超越了现代艺术的逻辑和框架,而且必须是原创的、实验的、先锋的。
    C.材料二中以《拿手好戏》为例,论述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创意和技术的融入。
    D.要想更好地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艺术创作,就要杜绝对古典艺术的复制和模仿,重视当代文化视野和审美理念的融入。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的一项是
     

    A.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根据21世纪的审美观,保持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再现了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B.音乐唱片《三星堆•神鸟》,将三星堆文化与民族音乐、电子音乐等表达形式结合起来,实现了传统演奏与现代科技的交互融合,让听众爱上了民族音乐。
    C.《岁时令》动漫IP,将传统节日人格化,用17个二次元的人物性格去表达节日的风韵和特色,以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语言体系重新拓展了传播广度。
    D.2020年,一位中国大爷走红网络,他让别人手举宣纸,自己手持几支灌满墨汁的注射器,以魔幻的舞步,边走边用注射器在纸上射出一个个汉字。
    (4)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当代艺术家,必须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
    (5)近年来,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成为文艺创作的新风尚,对此,我们应注意些什么?请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

    组卷:1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光在前(节选)
    刘白羽
          渡江后,他们就离开大路,向西追击敌人,迎面矗立着万仞高山,一道一道山脊向远处展开,海涛一样不知要展到何处为止。
          一个侦察员在山脚下找到一所空无人迹的小学校。陈师长正在教室,他在等情报的工夫,伸开从膝盖以下沾满泥浆的双腿,坐在那里就睡着了。侦察员喊了声:“报告!”他一惊醒就跳起来,侦察员老夏报告说,敌人两日前从这里通过,沿途散下些特务、土匪、暗杀队。他最后补充了两句话:“据老乡说,敌人过去的时候很得意!”
          “很得意?”梁政委走了进来,停着脚这样问。
          老夏说:“他们说,那些北方侉子爬不过这高山,爬上来也都要摔死在山沟里。”
          梁政委慌慌走出去,他微皱双眉望着那万仞高山,已是下午,山峰照成一块块紫黑色矗立在前方,太阳光芒火箭似的升上天空。空中浮云,都变成金红色,远一些山群是一片蓝色,再远就变成灰蒙蒙混合体了。
          不久,命令就传达到各处:“不停止地向山地前进。”一刻钟后,在那条白色的弯曲的道路上,队伍继续行动了,从远处看道路如同河床,部队就像一片黑色的河流,向前流进。路上风景极好,梁政委以十分愉悦的心情瞭望着,遍地生长着棉花、芝麻、高粱、黄豆,真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可是路愈走愈高,穿过一片树林就开始上山了。突然,有一种声音从前到后、从后到前响起来,很快就连成一片,——这不是快乐的歌声吗?这歌声本来跟随着英雄的人们由松花江一直飘扬到长江。可是这些天酷阳暴日,狂风恶雨,艰难地行进,紧急地追击,这声音从人们中间逐渐消逝了,现在又突地出现了。这声音就立刻惊动了梁政委,他热情地听着,他知道战士们是不顾虑前面有多少严重困难的,现在快乐现在就会歌唱起来,他们的一切就是克服了困难再走向困难,再克服困难。这歌声一直唱到满天星斗以后还在唱……
          谁知只在这一夜后,巨大困难就真的来临了。
          太阳出来的时候,空气沉闷与往日不同,浑身黏腻,这一切就象征着这一天将是十分可怕的炎热。面前又是一座光秃秃的白色高山。他们一开始爬山就汗如雨下,浑身湿透。中午发生了巨大问题,——就是口干如焚,人们一步步爬山,肚子里就像冒着火,火焰一直冲到喉咙里来,像在肚子里烧辣椒烟子一样难受,人们大口张着嘴喘着气,干渴得无法忍耐,好像身体一下就要全部枯干,就要焚化了。开头,路边还流有一点积水,不管干部怎样劝阻,甚至严厉制止,战士们还是一拥上前去拿手捧着往嘴巴里送。
          这时前面停止了。原来前面到了一条陡到八十度的高坡,炮兵连怎么样也上不去。
          六连受命帮助炮兵连,秦得贵、李春合立刻带头跑上去了。
          炮兵的牲口、炮车都拥挤在山脚下。有一匹牲口驮着一门重迫击炮炮身在山半腰,一个青年御手两手揪着缰绳往上拉,后面一群人在吆喝,拿鞭子用力地抽打,——那匹肥壮的骡子耸着耳朵,痛苦地乱动着嘴唇,两眼像琉璃球一样突出,它用尽所有气力,四个蹄子乱踏一阵,它是那样想奋勇上去,可是冲了两步就又退回原处停止了。
          这时跑上来一个老御手,他一把从那青年御手手中把缰绳夺过来,他要哭一样喊叫:“你们打死它!……你们的眼睛不看看这是什么山路,你自己驮上试试!”在他这样喊叫下谁也不敢拦挡他,眼望着他把这匹骡子牵回山下去了。可是他们坚决不移地一定要翻过这座万丈高山,他们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是用双手把炮一门一门抬上去,然后再把牲口一匹一匹推上去。
          第二天情势很紧张,侦察员发现有小股敌人在前面,很可能是敌人有向西面山地逃窜的企图,师指挥部下决心奔袭前进,抓着这一团就吃掉。可是一路上并未发现敌人,傍晚的时候,他们却到了著名的险地嚼草岩。据老百姓传说是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作战到这山顶上,马不前行,累得倒在地下嚼草,就留下这个嚼草岩的名字。断岩顶上除了黑烟缠绕,就只有几只鸟在缓缓飞翔。团长陈勇决定把倒在地下的大树拉上去搭木梯,只有这一个办法,可是木梯搭好,峭壁上已失去太阳的红光。
          战士们全体仰起头,师长和师政治委员站在他们的最前面,看第一个人爬岩,如同看什么高楼大厦一样。这第一个人正是六连连长秦得贵。他头也不回走上岩,到了独木梯跟前,一纵身跳上去,两手两脚像猴子一样抱着树木爬,大家——望着断岩,都紧张得喘不出气,可是,他迅速地爬,爬上去了,这立刻引起下面人群中一阵胜利地狂热地欢呼。秦得贵把一根绳子结好在树上又扔下来,后面的战士就这样拉着绳索攀好树木,再往上爬。部队终于胜利地通过了这断崖。可是高峰前面还有高峰,绝壁前头还有绝壁,团长陈勇在号召争取天黑以前抢上前面这座高山,这时山中还有淡红色余光,树林开始罩上暮色。战士们仰头望见团长一面召唤一面徒步登山,都振奋起来,都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向上爬。
          天气不知从何时阴沉起来了。天一黑就黑得可怕,只听见一片松涛声,在左右前后滚动,可是哪里是路,哪里是悬崖,却谁也分不清楚了。师长这时内心矛盾斗争十分激烈,他知道满山都是松枝,他可以下命令点上火把,可是他顾虑因此惊动当面的敌人,可是不点火把就一步不能走。正在这时,突然前面发出了战士绝望可怖的呼喊,原来有人把一根爆破筒跌落到山岩下去了,开始听见岩下有树枝折断碰撞的声音,后来就什么也听不见了……部队不动了。望着面前黑茫茫一片,师长下了决心,——不能停止,停止,敌人会失去,只有坚决地前进!顽强地前进!打破一切困难前进!他立刻命令战士们:“点火把!”隔了十几分钟,一下子无数支火把的烈焰腾空而起,火把高高举起来了,长长火焰给风吹得像无数面红旗招展不息,明光耀目。可怕的黑暗消失了,后面人山人海都在翘首望着那一片红火焰,奋步前进。突然战士从胸中发出一片喊声:“打到湖南去呀!”……这声音十分雄壮,山鸣谷应,轰然不停。
    (有删改)      [注]《火光在前》讲述的是解放军某部一个师横渡长江,追击国民党军队,克服巨大的自然困难,突破身体极限,最终突破国民党军队长江西线防线并南下追剿残敌的英雄故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师长的双腿沾满泥浆,在等情报的工夫,坐在那里就睡着了,表明部队刚经历过渡江战役,非常疲惫,同时也表明根据敌情变化,部队会随时采取行动。
    B.小说写的是解放军的追敌行动,但其中也有对江南景色的描写,如“遍地生长着棉花……,真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缓解了行军的紧张氛围。
    C.小说在写战士们用骡子驮炮身过高坡时,青年御手拿鞭子用力地抽打骡子,老御手心疼地牵走骡子,通过对比,衬托出了青年御手不爱惜骡子。
    D.小说最后一段写师长为是否“点上火把”内心进行了十分激烈的矛盾斗争,这是因为他既要考虑战士们的生命安全,又要兼顾战斗的需要。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人称解放军为“北方侉子”,充满不屑,认为解放军根本过不了这高山,这反映出解放军会遇到巨大的困难。
    B.小说在写嚼草岩时,引述了百姓口中关于三国刘备、关羽、张飞在此作战的传说,不仅衬托出嚼草岩的险峻,也增添了小说的文学色彩。
    C.小说的语言昂扬高亢,叙事里充满着斗志,这消除了战争本身的残忍性,使用乐观的语句让一切都显得那么轻松。
    D.“他们一开始爬山就汗如雨下,浑身湿透”“肚子里就像冒着火,火焰一直冲到喉咙里来”小说多处通过侧面描写突出行军时天气的炎热。
    (3)请结合作品分析小说中我们的部队具有的优秀品质。
    (4)本文发表于《人民文学》1949年创刊号上,可以作为“新闻小说”的典范,很好地体现了战争叙事艺术的虚与实。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组卷:8引用:9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研工作者曾在广西的明江两岸,随渔民了解甲鱼习性。他们沿着上次洪水刚好淹没的河岸线,寻找甲鱼蛋,发现大多数甲鱼窝都高出江面6米左右。渔民说,将会有一次更大的洪水。不久,果然骤降暴雨,明江水位正好上涨到江面之上大约6米高的地方。而且,洪水到来日期,往往是甲鱼产蛋后的30天左右。
           甲鱼像是一位能准确预报天气的“气象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天气变化会导致气温、湿度、气压、气流以及悬浮于空气中的带电粒子发生相应变化,而甲鱼在适应自然的漫长过程中,身体的某些感官能①_____,从而预知洪水来临的日期和大小,以此来安排生活。
           甲鱼卵的孵化期约20天,小甲鱼出壳后,如果窝离水面远近适当,小甲鱼就能及时爬到水里。②_____,小甲鱼爬向水里的途中就有可能干死;选得过低,卵会被洪水淹没或冲走。所以,甲鱼产卵的时间和地点,③_____。
    (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0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又有人认为“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0引用:6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