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北片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 22:30:2
一、积累与运用。
-
1.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老师寄语: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时期。如今,你们都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向朝阳,内心zhù蓄着无限能量。尽管学路荆棘,老师希望你不要吝啬自己的灿烂笑颜,愉快地与懵懂幼稚的自己挥手,迎接人生中新的挑战,创造更美丽的风景!
家长寄语:
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我为你的成功喝彩!我为你的明天祝福!同时,我也得提醒你,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学问,始终都不能不满足,因为知识是无穷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进入人生新阶段,我希望你能在知识的润泽下茁壮成长,逐渐成为蓝天下展翅翱翔的雄鹰!
同学寄语:
初中是什么?我们新奇而又不安地窥探着未来道路的真颜。是三载短短一瞬光阴,是与试卷、难题厮磨,与恩师挚友相伴,是早读时整齐嘹亮的书声,是_____,还是考试时疾走不休的笔尖?我找到这一路的方向标,上面写着:唯有贴地前行,方能走出一路繁花似锦。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字注音。
zhù
茁壮成长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点、朝阳、新奇、满足”这四个词语都是名词。
B.“我希望你能在知识的润泽下茁壮成长,逐渐成为蓝天下展翅翱翔的雄鹰!”这句话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C.“厮磨”这个词语本来的意思是指“人与人亲密相处”,在这个语境中指“我们与试卷、难题相伴”。
D.文中画线句“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学问,始终都不能不满足”这句话有语病,应改为“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学问,始终都不能满足”。
(3)根据上下文,在划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组卷:9引用:2难度:0.5 -
2.小文同学对自己的中学生活也很有感触,他写了一篇青春感想的文章,寄给德高望重的刘老师,请他评点,小文在信中说:敬爱的刘老师,以下是我的 ,望您 。
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组卷:15引用:3难度:0.5 -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6引用:4难度:0.5 -
4.用课文原句填空。
青春的我们徜徉在古典文学的海洋,感受着古诗词的无穷魅力。当我们在学校思念亲人和旧友时,我们会吟诵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①组卷:11引用:4难度:0.7
二、阅读理解。
-
11.【现代文学阅读】
母老成仆
陈志发 ①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妇人,母亲一生坎坷,共生育了六个子女。在她还不到五十岁时,我的父亲就因病辞世。那时,仿佛世间所有的悲凉都袭向了母亲单薄的身体。母亲凄凄哀哀了好几年。其间,做什么事都不上心,对什么人甚至是我们也漠不关心。我不止一次听到我妻及其妯娌埋怨之言。我也无法理解母亲的行为。
②二十多年一晃而过,如今,母亲已七十有余!但无论我们怎么劝说,她还是坚持单火独灶地守着那间老屋。其时,面对一头花白头发、一脸堆叠皱纹的她,我们所有的成见早已丢尽!而就在这时,才突然发现,母亲似乎脱胎换骨,让我们惊讶得无所适从。
③那是前几年,国家实施二胎政策,我和妻都想着为家再添一丁,可苦于二人忙于工作无人带小孩而犹豫不决,又情知母亲上了年岁也断不愿意。哪知,有一天我和母亲单独在一起时,她竟悄悄跟我说:“你们就一个小孩,太孤单了,再生一个吧,热闹点。”她看了我一眼,接着说,“我来带,我身体这几年还行。”晚上,我把这话说给妻听,妻露出了和我当时一样不可置信的表情。
④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一直疏于劳作的母亲忙碌了起来。哥哥弟弟是农民,也一直生活在老家,常常为了做一些零散活而早出晚归。一天,嫂子跟大家说:“今年怪了。以前都是我们天黑回来,再做饭一家人吃。现在一回来,老人家就把我们的饭给做好了。”弟媳妇也紧跟着道:“我家也是,老人家常在我们不在时,把我家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然后,大家就突然想起了什么,沉默了——一屋子人,只听母亲在院子里带着的刚上幼儿园的小侄女的笑声。
⑤有一回,妹妹回来,大家聊着美食。妹妹说,她很久没吃到可口的板果(家乡的一种用红薯粉及各种材料蒸的点心)了,她婆婆做不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二天的早餐桌上,板果就出现在了我们大大小小十几人眼前。看着一碗碗已盛好的晶莹剔透、汤汁溢香的板果,看着双眼充满血丝而又笑盈盈的母亲,我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母亲一个人做这么多板果,该是几点钟起的床呀?
⑥荒芜几年的菜园也被母亲重新收拾了起来,一年四季绿意葱茏。我们常年不仅可以吃到时鲜的农家菜蔬,而且母亲常会变戏法似的为我们拿出腌辣椒、泡菜、豆瓣酱等可口的小菜,令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美好。
⑦去年,母亲破天荒地把我们所有兄弟姐妹家叫到她住的那栋老房子过年。除夕那天,母亲一人杀鸡、剖鱼、包饺子,然后是下到烟雾缭绕的厨房窸窸窣窣地忙得手脚不停。我们看着她那羸弱的身影,都想上去帮忙,但都被挡了回来:“你们平时就够辛苦的了,今天你们什么都不用干,都给我看电视去。厨房里我一人就够了。”年夜饭上,满满当当一大桌子菜,十几人围了一个整圈。我们喝酒行拳,品茗谈笑,而母亲却总是站在我们身边,身系着围裙,时时为我们小孩添菜、为我们续茶。我们也几次叫她坐在大家中间,她都说:“站着好嘞,站着好嘞。”然后用袖套擦擦眼角,“家里难得这么热闹,看着你们,我高兴呢。”突然之间,我脑中闪出这样一帧电影镜头:主人一家拥桌而坐,几个妇人侍立一旁,随时伺候——曾几何时,在母亲身边,我们竟不自觉地有了主人的优渥,而七十多岁的老母,却成了我们的佣仆!
⑧泪,一下子夺眶而出……
⑨母老成仆,这是子女的大不孝!但我又知道,母亲乐于此。“这么个岁数,不知啥时就被收走了呢。”在和别人说这话时,母亲眼里是敞亮的。悠悠岁月里,母亲是想留给我们更多呀!
(1)本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
(3)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4)阅读文章,联系材料,从描写角度说说如何在平静的叙述中表达感人的力量。
材料: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由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组卷:3引用:1难度:0.5
三、作文。
-
12.以“我变了”或者“我依然不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从生活中选材,叙事清楚,感情真挚。(2)字数不少于600字。(3)书写要正确规范、力求美观。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