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演武小学五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6/26 8:0:9
[积累与运用]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7分)
-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ㅤㅤ新冠疫情封控措施解除后,医护人员组卷:4引用:1难度:0.7
二、单项选择题。(12分)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是哪一项?( )
组卷:10引用:1难度:0.8 -
3.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是哪一项?( )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4.形声字“旐(zhào)”,猜猜它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组卷:18引用:1难度:0.8 -
5.下列不全是形声字的是哪一组?( )
组卷:8引用:1难度:0.8 -
6.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哪一项?( )
组卷:8引用:1难度:0.7
[阅读与鉴赏]五、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34分。选择题均为单选,每题2分;简答题每题4分。)
-
18.阅读《柚子树下》,完成问题。
柚子树下
孙海浪ㅤㅤ在我故乡的老屋后面,有一口小小的池塘,池塘里开满荷花,塘边的一块场地上种了十几棵柚子树。春天,每一棵柚子树都挂满了青葱葱、嫩生生的大绿叶;白色的花很香。柚子树根深叶茂,像结结实实的老人站在那儿,眺望着远方,怀念着出门在外的乡亲们。
ㅤㅤ当八月中秋来临时,它又像一张绿色的大网,网住了天,网住了云,网住了满池塘的莲蓬。一个个硕大的柚子上挂满了露珠儿,缀在绿网上。不用吃,即使看一眼,也觉得又酸又甜还带点儿苦味的汁儿要溢出来。
ㅤㅤ深秋时节,柚子熟了,树上沉甸甸的绿色球儿好像一盏盏小绿灯,在微风里晃来晃去。我和村里的孩子们在柚子树下捉迷藏,做游戏。有时,村里的孩子会爬到树上去帮助大人们收柚子,还可以摘柚子吃。
ㅤㅤ我胆子小,不敢爬树,只好在树底下望洋兴叹。小伙伴们在树上笑着,闹着,叫着我的名字。我不好意思,鼓足勇气爬起树来,爬到中间,一脚踩空,差点掉下来。在小伙伴柚根子的拉扯下,终于爬到树上。
ㅤㅤ不久,我也能像小伙伴一样自由地爬树了。
ㅤㅤ这天,我爬上树,坐在树杈上,剥开柚子津津有味地吃着。俯视树下那碧波粼粼的池塘,看叔叔、婶婶或者比我大一点的孩子划着大红盆摘菱角,采莲蓬。采莲的歌儿和着柚香,一直融进我的心田。柚根子赤脚跑到树下,邀我去采菱。
ㅤㅤ我摇了摇头,说:“不去,我不会游泳。”
ㅤㅤ“不要紧,有我呢!”柚根子眨巴着眼睛,手一挥,“盆子摆在池塘边,是我刚从家里拖来的!”
ㅤㅤ看着这个比我还小两岁的小鬼头那么能干,我怕别人笑话自己,只好跳下树,跟着柚根于走了。
ㅤㅤ我坐在红木盆里,心儿扑扑直跳。柚根子跳进水塘,双脚踩水,两只手护着盆。我放心了,一边划着盆采菱,一边也哼起小曲,惬意极了!
ㅤㅤ过了一会儿,柚根子忽然摇晃起盆来,吓得我直叫妈,他却哈哈大笑,转眼间又“咕咚”一声钻到红木盆底下去了。
ㅤㅤ我坐在盆里不知怎么办好。呆了一会儿,就老老实实地划水,让盆平平稳稳地在水塘里行进。渐渐地,我的心平稳了,胆子也大了起来。当红木盆像一只战舰一样,在我的指挥下勇往直前,我心里特别高兴。
ㅤㅤ突然,我听到有人叫我。我抬起头,循着声音望去,柚根子正站在柚子树上,向我挥动着他的红背心。
ㅤㅤ收获的季节,我也有收获。
(选自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有改动)(1)下列关于柚子树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A.春天,柚子树开出白色的花儿,透着花香。
B.中秋时节,柚子成熟了,像一盏盏小绿灯。
C.春天,柚子树挂满青葱葱、嫩生生的大绿叶。
D.柚子树像个结实的老人,怀念出门在外的乡亲。
(2)下面句子主要写出了柚根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过了一会儿,柚根子忽然摇晃起盆来,吓得我直叫妈,他却哈哈大笑,转眼间又“咕咚”一声钻到红木盆底下去了。
A.柚根子爱欺负人、爱炫耀。
B.柚根子有心机、爱捉弄人。
C.柚根子很调皮、机灵能干。
D.柚根子热情友善、爱表现。
(3)短文第6~12自然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变化?
A.抗拒——紧张——惬意——害怕——喜悦
B.紧张——抗拒——惬意——害怕——喜悦
C.害怕——惬意——抗拒——紧张——喜悦
D.惬意——害怕——抗拒——紧张——喜悦
(4)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句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试着写下来。
①当八月中秋来临时,它又像一张绿色的大网,网住了天,网住了云。网住了满池塘的莲蓬。
②俯视树下那碧波粼粼的地塘,看叔叔、婶婶或者比我大一点的孩子划着大红盆摘菱角,采莲蓬。采莲的歌儿和着柚香,一直融进我的心田。
(5)“突然,我听到有人叫我。我抬起头,循着声音望去,柚根子正站在抽子树下,向我挥动着他的红背心。“此刻,柚根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写下来。
(6)短文结尾写道:“收获的季节,我也有收获。”想一想,“我”的收获是什么?请写下来。组卷:29引用:1难度:0.6 -
19.阅读《顺其自然的“蹭痒痒”》,完成问题。
顺其自然的“蹭痒痒”
◆段奇清ㅤㅤ有一种生活在热带海洋珊瑚礁丛中的鱼,其雄性体色为蓝中带有绿、红与橙色,雌性体色呈淡红或紫色,其间有一白色条纹,它们的体长可达1.2米,重量可达20千克。因为颜色五彩斑斓,跟鹦鹉鸟一样绚丽,因而人们叫它们“鹦鹉鱼”。鹦鹉鱼活动的地方通常都有大片漂亮的白色沙滩,所以造就了许多热门的热带海滩度假胜地。其实,这样的海滩度假胜地,并非特意为人类所造,纯粹是为了鹦鹉鱼。
ㅤㅤ这得从鹦鹉鱼的生活习性说起,一天90%的时间里,鹦鹉鱼都在吃依附在珊瑚礁上的海藻。这样一来,它们身上难免会沾上珊瑚礁上的寄生虫。和鹦鹉等许多鸟类及家鸡一样,它们要在沙地中“蹭痒痒”,否则数量极多的寄生虫会让它们很难受,甚至会要了它们的命。于是,鹦鹉鱼在吃海藻之余,还会用尖尖的嘴巴与平齿把珊瑚礁咬烂。当然,珊瑚礁中含有有机物质,鹦鹉鱼会将它们消化掉,作为自己的营养,而对于大量较硬的无机物,鹦鹉鱼会把它们排出体外,它们就以沙子的形式存在,在时间的叠加和堆积下,就形成了大片漂亮的白色沙滩。一只成年的大型鹦鹉鱼每年能生产约380千克的沙子。由此可知,鹦鹉鱼吃珊瑚礁的习惯,原来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可以在沙子里“蹭痒痒”。
ㅤㅤ动物中有这样习惯的种族非常多。比如羚牛,它们是生活在高海拔山区的一种动物,全身毛色为淡金黄色或棕褐色,十分美丽。羚牛有一种习惯,只要一有闲暇,就会在山林里的树木上进行高强度的“蹭痒痒”,有时候一蹭就是一个多小时。与此同时,羚牛还不忘啃咬树皮填饱肚子。高海拔的树木以针叶林为主,这些松杉类树木的树皮愈合能力很差,树皮被破坏后,很快就会被真菌感染,一些昆虫便会乘虚而入,所以没过几年,大片的冷杉便死掉了。同样,羚牛还会攀折、冲撞林下的杜鹃树,吃它们的枝叶,这样碗口粗的树都会顺山趴下,然后死掉、腐烂。
ㅤㅤ羚牛无所顾忌地损坏林木,打破自己的“饭碗”,难道是一种自毁前程的坏习惯?事实并非如此。经过多年的观察,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在冷杉和杜鹃树相继死掉后,箭竹迅速生长起来。箭竹密度极高,每平方米多达两百棵,让一切乔木的再生变成不可能!而那些有幸存活下来的乔木,因为基部树皮受损,也倾向于矮化和丛生化,长成了歪七扭八的“老头树”,丰富了林下植被,这更有利于羚牛觅食。也就是说,由于羚牛的这种习惯,即使在某个冬天发生极端气候,冰雪封山,羚牛种群也不会因为食物匮乏而遭受灭顶之灾。
ㅤㅤ大自然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动物形成一种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一切都是向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人也一样,不断地养成顺应时代与自然环境的习惯。
(摘自《知识窗》2020年第9期,有删减)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A.羚牛损坏的树木主要是冷杉和杜鹃树。
B.鹦鹉鱼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吃珊瑚礁。
C.鹦鹉鱼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海洋珊瑚礁丛中的小鱼。
D.热带海滩度假胜地中白色沙滩是特意为游客造的。
(2)“鹦鹉鱼”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A.因为它的叫声像鹦鹉。
B.因为它的外形像鹦鹉。
C.因为它的颜色像鹦鹉。
D.因为它的体长像鹦鹉。
(3)动物们“蹭痒痒”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A.生存的需要
B.甩掉寄生虫
C.寻找食物
D.游戏玩耍
(4)第4自然段中写“动物中有这样习惯的种族非常多”,其中“这样习惯”指什么?
A.吃珊瑚礁的习惯
B.损坏林木的习惯
C.生产沙子的习惯
D.“蹭痒痒”的习惯
(5)“一只成年的大型鹦鹉鱼每年能生产约380千克的沙子。”这句话中的“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A.准确性
B.具体性
C.严谨性
D.平实性
(6)“即使在某个冬天发生极端气候,冰雪封山,羚牛种群也不会因为食物匮乏而遭受灭顶之灾。”句中羚牛不会遭受灭顶之灾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A.因为羚牛可以吃箭竹。
B.因为羚牛专吃“老头树”。
C.因为冷杉和杜鹃树死掉了。
D.因为林下植被更加丰富了。
(7)文中像“蹭痒痒”“老头树”“饭碗”这类词语很有特色,请你写出这样表达的好处。组卷:26引用:1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