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10/4 5:0: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
1.下列描述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组卷:15引用:1难度:0.9 -
2.高铁是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车厢内禁止吸烟要张贴的图标是( )
组卷:191引用:7难度:0.5 -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组卷:22引用:2难度:0.8 -
4.消防安全是重中之重,下列火灾自救措施错误的是( )
组卷:74引用:2难度:0.7 -
5.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
组卷:16引用:1难度:0.6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
14.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碳”指的是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是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海水吸收。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3)实现“碳中和”可以从几方面进行:
“碳减排”
①使用氢能源能有效实现“碳减排”。我国科学家研究的一种储氢、释氢材料为AlH3,其中释放氢能原理是利用AlH3与H2O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物质A,则物质A的元素组成情况是
“碳捕获”
同学们设计了一个简易二氧化碳捕捉器,流程如图。
②此方法中采用“喷雾”的优点是
③捕捉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是
④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⑤将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和氦气压入自动灭火陶瓷砖,用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灭火。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碳转化”
某团队开发出了镍基双金属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甲烷两种气体转化成两种燃料,反应过程如图。
⑥由如图可知,一个甲烷分子是由
⑦反应一段时间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的原因是组卷:80引用:1难度:0.6 -
15.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所谓加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食用加碘盐是摄入碘的重要途径。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加碘盐展开了项目式探究。
【资料】1.碘酸钾(KIO3)熔点560℃,性质与氯酸钾相似。2.碘酸钾在人体内转化为碘离子而被吸收。
项目一 初步了解加碘盐
(1)加碘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
(2)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可预防碘缺乏病。人类膳食中缺碘易患
A.甲状腺疾病
B.贫血
C.侏儒症
D.癌症
(3)某品牌的碘盐500g中含有21.4mg碘酸钾,则其中碘元素
项目二 探究影响碘损失率的因素
(4)同学们针对包装袋上“在汤、菜即将煮好时再加入碘盐才能确保碘效”的使用说明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实验:将碘酸钾溶液分成五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加热相同时间,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溶液的浓度,测得碘的损失率如图。
①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②若要控制碘的损失率在50%左右,做菜时最好将温度范围控制在
A.0℃~30℃
B.30℃~50℃
C.50℃~80℃
D.80℃~100℃
③碘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碘化钾和一种供给呼吸的气体。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5)同学们又提出了新猜想:西兰花、卷心菜、番茄等蔬菜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蔬菜中的维生素C可能也会造成碘的损失。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碘单质(I2)遇碘酸钾、维生素C、醋酸均不变色,遇淀粉溶液变蓝。装置 序号 溶液的浓度 实验现象 碘酸钾 维生素C 1 10% 10% 溶液立即由无色变为蓝色 2 0.5% 0.5% 溶液慢慢由无色变为蓝色 3 0.25% 0.25% 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再滴入5滴醋(含有醋酸)后,溶液逐渐变为浅蓝色
⑤甲同学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醋酸会促进碘酸钾与维生素C的反应。乙同学认为该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项目三 科学食用加碘盐
(6)由以上实验可知:在食用加碘盐时,为减少碘的损失,应该组卷:6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