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碳”指的是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是 CaCO3+HCl→CaCl2+CO2+H2OCaCO3+HCl→CaCl2+CO2+H2O。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海水吸收。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CO2+H2O→H2CO3CO2+H2O→H2CO3。
(3)实现“碳中和”可以从几方面进行:
“碳减排”
①使用氢能源能有效实现“碳减排”。我国科学家研究的一种储氢、释氢材料为AlH3,其中释放氢能原理是利用AlH3与H2O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物质A,则物质A的元素组成情况是 一定含有铝元素与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一定含有铝元素与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碳捕获”
同学们设计了一个简易二氧化碳捕捉器,流程如图。

②此方法中采用“喷雾”的优点是 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③捕捉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是 CO2+Ca(OH)2→CaCO3+H2OCO2+Ca(OH)2→CaCO3+H2O。
④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⑤将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和氦气压入自动灭火陶瓷砖,用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灭火。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隔绝氧气隔绝氧气。
“碳转化”
某团队开发出了镍基双金属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甲烷两种气体转化成两种燃料,反应过程如图。

⑥由如图可知,一个甲烷分子是由 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构成的。
⑦反应一段时间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的原因是 反应过程中有碳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反应过程中有碳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
【答案】CaCO3+HCl→CaCl2+CO2+H2O;CO2+H2O→H2CO3;一定含有铝元素与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CO2+Ca(OH)2→CaCO3+H2O;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隔绝氧气;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反应过程中有碳覆盖在催化剂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4 5:0:1组卷:80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25 13:30:1组卷:71引用:2难度:0.9 -
2.中国政府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平衡,实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为了实现碳中和,从实际出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25 14:30:2组卷:86引用:2难度:0.9 -
3.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因煤、
(2)若CO2能合理利用,能与H2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方程式为CO2+3H2X+H2O,X的化学式为催化剂
(3)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积极植树造林
B.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D.垃圾焚烧处理发布:2024/12/24 11:1:11组卷:50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