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重庆市文理学院附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发布:2024/9/26 0:0:1

一、单选题(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利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是(  )

    组卷:23引用:4难度:0.6
  • 2.光气又称碳酰氯,有剧毒,可发生反应:COCl2(g)⇌CO(g)+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不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组卷:37引用:5难度:0.6
  • 3.下列反应中△H>0,△S>0的是(  )

    组卷:219引用:6难度:0.6
  •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及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57引用:8难度:0.6
  • 5.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2(g)+Y2(g)⇌2XY(g)△H<0达到甲平衡,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37引用:4难度:0.5

二、填空题(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5.Ⅰ.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SiF4(g)+2H2O(g)⇌SiO2(s)+4HF(g)ΔH═+148.9kJ•mol-1
    (1)下列各项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序号)。
    A.v消耗(SiF4)═4v生成(HF)
    B.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D.HF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2)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表中t2>t1)所示。
    反应时间/min n(SiF4)/mol n(H2O)/mol
    0 1.20 2.40
    t1 0.80 a
    t2 b 1.60
    通过a或b的值及化学平衡原理说明t1时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Ⅱ.碳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
    (3)反应C(s)+H2O(g)⇌CO(g)+H2(g)ΔH═+131.3kJ•mol-1,达到平衡后,体积不变时,以下有利于提高H2产率的措施是
     

    A.增加碳的用量
    B.升高温度
    C.用CO吸收剂除去CO
    D.加入催化剂
    (4)已知:C(s)+CO2(g)⇌2CO(g)ΔH═+172.5kJ•mol-1。则反应CO(g)+H2O(g)⇌CO2(g)+H2(g)的ΔH═
     
    kJ•mol-1
    (5)在一定温度下,将CO(g)和H2O(g)各0.16mol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数据:
    t/min 2 4 7 9
    n(H2O)/mol 0.12 0.11 0.10 0.10
    ①其它条件不变,降低温度,达到新平衡前v(逆)
     
    v(正)(填“>”、“<”或“═”);
    ②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③其它条件不变,再充入0.1molCO和0.1molH2O(g),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组卷:0引用:2难度:0.5
  • 16.将浓度均为0.01 mol/L 的H2O2、H2SO4、KI、Na2S2O3溶液及淀粉混合,一定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该实验是一种“碘钟实验”。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对该“碘钟实验”的原理进行探究。
    【资料】
    该“碘钟实验”的总反应:H2O+2S2O32-+2H+S4O62-+2H2O
    反应分两步进行:
    反应A:H2O+2I-+2H+I2+2H2O
    反应B:……
    (1)反应B的离子方程式是
     
    。对于总反应,I-的作用相当于
     

    (2)为证明反应A、B的存在,进行实验Ⅰ。
    a.向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试剂X的水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b.再向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Na2S2O3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
    试剂X是
     

    试剂
    (3)为探究溶液变蓝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Ⅱ、实验Ⅲ。
    (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
    用量(ML)

    序号
    H2O2
    溶液
    H2SO4
    溶液
    Na2S2O3
    溶液
    KI溶液
    (含淀粉)

    H2O
    实验Ⅱ 5 4 8 3 0
    实验Ⅲ 5 2 x y z
    溶液从混合时的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实验Ⅱ是30 min、实验Ⅲ是40 min。
    ①实验Ⅲ中,x、y、z所对应的数值分别是
     

    ②对比实验Ⅱ、实验Ⅲ,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为探究其他因素对该“碘钟实验”的影响,进行实验Ⅳ.(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
    用量(mL)

    试剂
    H2O2
    溶液
    H2SO4
    溶液
    Na2S2O3
    溶液
    KI溶液(含淀粉)
    H2O
    实验Ⅳ 4 4 9 3 0
    实验过程中,溶液始终无明显颜色变化。
    试结合该“碘钟实验”总反应方程式及反应A与反应B速率的相对快慢关系,解释实验Ⅳ未产生颜色变化的原因:
     

    组卷:132引用:17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