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册《1.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9/6 0:0:9
一、选择题
-
1.巴斯德用曲颈瓶保存的肉汤4年都没有腐败,其原因在于( )
组卷:58引用:38难度:0.9 -
2.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组卷:31引用:90难度:0.9 -
3.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进行了发布,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下列选项中,与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是( )
组卷:146引用:4难度:0.6 -
4.在进行实验探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组卷:18引用:3难度:0.5 -
5.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设计了( )
组卷:6引用:3难度:0.9
二、实验探究题
-
15.为了探究食物腐败的真正原因,科学家们做了各种尝试。17至19世纪,英国的尼达姆、意大利的斯帕兰扎尼和法国的巴斯德曾做过下面的实验,试分析回答:
资料一:尼达姆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将煮沸的肉汤放入消过毒的玻璃烧瓶内,并立刻用软木塞盖住,数日后肉汤中发现大量微生物。
资料二:斯帕兰扎尼的实验。实验1:如图甲装置,将肉汤放入烧瓶,用软木塞盖住后煮沸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发现微生物:实验2:如图乙装置,将肉汤装入烧瓶后,将烧瓶口烧成封闭,加热肉汤至沸腾2分钟,几天后肉汤中发现微生物;实验3:同实验2,但加热肉汤的时间改为沸腾1小时,几天后,在肉汤中没有发现微生物。
资料三:巴斯德的实验。如图丙装置,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一年后,肉汤中没有发现微生物。
(1)上述实验均对肉汤进行了煮沸处理,其目的都是为了
(2)根据斯帕兰扎尼的实验,可以推测斯帕兰扎尼进行的实验2中,肉汤被污染有可能是因为
(3)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开始尝试利用微生物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例如酱油的制作。酱油起源于我国周朝,是以大豆为原料、面粉为辅料,利用微生物发酵酿造而成。制作酱油的工艺流程可概括如下:浸泡→蒸煮→冷却→搅拌→制曲→发酵→抽油。
①制作酱油的主要菌种是米曲霉,它所属类群为
②古法酱油酿造在发酵环节讲究“日晒夜露”,白天打开酱缸让豆酱充分享受太阳热度的同时需要工人经常的翻拌,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了组卷:15引用:3难度:0.5 -
16.生物兴趣小组根据鼠妇生活在阴暗处潮湿的环境中这一现象,提出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并制定和实施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1:在一纸盒内撒上一层湿土,以盒的横轴中线为界分为A、B两区(如图)。
步骤2:选10只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鼠妇,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A、B两区的中央,A区盖上纸板,B区盖上玻璃板。
步骤3:静止2分钟,每隔1分钟观察统计1次鼠妇在两区的数量,连续统计6次,统计数据如下表。次数 1 2 3 4 5 6 A区(只) 5 6 7 9 9 10 B区(只) 5 4 3 1 1 0
(1)该探究实验做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是否设计了对照实验?
(3)该实验的变量是
(4)有的同学认为该结论不很科学,其理由是探究实验除了变量唯一外,还需要
(5)兴趣小组想利用该套实验装置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表方案。但指导老师认为方案有一定问题,需要改进。你认为应将项目 鼠妇数量 盖板 土壤湿度 A区 10 玻璃板 湿润 B区 10 玻璃板 干燥 组卷:12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