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六年级(下)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五四学制)
发布:2024/7/19 8:0:9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
1.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强调,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_____,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
①奉献精神
②劳模精神
③工匠精神
④劳动精神组卷:10引用:3难度:0.7 -
2.国家主席习近平2023年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_____,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3.近期火爆全网的 ChatGPT,它能聊天、能翻译,还能写论文,更有人预言教师会被它取代。教师会被 ChatGPT取代吗?这个问题登上了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①教师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很显然比不上 ChatGPT知识的容量和知识的传授效率。
②随着像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发展,教师这个职业变得很落后,早晚会被淘汰。
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或许在传授知识层面有所作为,但教育更需要用情感去影响学生,显然这是 ChatGPT无法实现的。
④教师的工作侧重于启发式教授,以培养与挖掘人类特有的创造力、灵感等方面为主要的教学工作,ChatGPT这方面就比较难取代。组卷:27引用:6难度:0.8 -
4.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意思是说: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但不仅能传授知识,而且能为人师表的老师则很难遇到。下列不符合“人师”标准的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8 -
5.“没有音乐,生活多苦啊!”2004年,邓小岚开始了从北京到马兰的两地生活。每年有半年时间留在马兰,教村里零基础的孩子们唱歌、学乐器。在邓小岚老师尽心尽力的教导下,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越唱越远,飞出了深山,飞向了世界。直到今年年初,孩子们登上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舞台,向世界献唱了《奥林匹克颂》。2023年3月,邓小岚当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从她的事迹中,我们感受到( )
①好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②只有参加支教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③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值得全社会尊重
④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组卷:14引用:1难度:0.9 -
6.某校在“书香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中,开展了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这一活动能( )
①促进师生积极交流
②立即提高学生成绩
③滋养师生精神生命
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组卷:26引用:2难度:0.5 -
7.学生与老师之间由于人生观、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别,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出现矛盾并不可怕,关键是你怎样去处理,处理得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处理矛盾的合理路径是( )
①思考与老师沟通的恰当方式
②寻找合适时机,与老师交换意见
③冷静后自我反思矛盾产生的原因组卷:34引用:2难度:0.8
二、问答题(共40分)
-
22.探问生命 珍视生命
某校初一年级召开“探问生命,珍视生命”主题班会,同学们围绕生命的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其中。
【生命之问】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1)古人对生命有许多深刻的思考,请分别谈一下你对上述古文的理解。
【生命之义】
李德亮是一名铲车司机,他的父亲李先琪是一名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性格豁达、思想开明。2011年的一天,李德亮看到电视报道,一个小伙子因失明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是一位老人捐献了眼角膜,为他带来光明和重生。这件事对李德亮触动非常大,他很快联系了牟平区红十字会,登记捐献遗体器官和眼角膜,于2022年5月捐献。李德亮向父亲提出遗体器官捐献的事,老父亲爽快地答应了,并且表示人百年之后终归尘土,就应该打破入土为安的旧观念,能最后做出贡献也算是行善积德。李先琪以实际行动为子女作榜样,树立了无私奉献、造福他人的良好家风。李先琪女儿李云 2022年8月捐献,儿媳妇于胜珍、二女儿李德敏都是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一家人里,三人实现捐献,两人签订捐献协议。
生命有限,大爱传承,“英雄之家”的捐献故事在人们之间口口相传,也让更多人了解,遗体器官和角膜捐献不仅是对逝去生命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另一个生命的莫大帮助。
(2)根据“英雄之家”的捐献故事,分析他们的做法对生命接续的意义。
【生命之道】
生命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牢记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好好珍惜。下面是李明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感悟一:我们每天需要合理饮食,早睡早起,规律作息,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感悟二:我们要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武术、国画、剪纸、戏曲……丰富我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3)李明的生活感悟对我们守护生命带来哪些启示。
【生命之光】
天文、物理、文学、美学,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这群爷爷奶奶在网课直播间里欢脱幽默地传授硬核知识。他们是老师、院士,将毕生所学通过网络授以青年,用日复一日的耐心播下知识的种子。在“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这个平均年龄77岁的短视频博主群体荣获集体奖。其中,87岁的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是首位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主体账号的院士。汪品先院士用当下时新的话语方式,讲解中国探索海洋的故事。曾有粉丝因为听了他的科普,才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他受到鼓舞,希望在科普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4)春蚕不老,夕阳正红,他们的一生是值得的。当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才会使我们的人生也是值得的。组卷:15引用:1难度:0.6 -
23.乘风破浪 勇敢追梦
伟大孕育在平凡之中,榜样并不遥远,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怀有一颗虔诚的心去努力学习,我们的人生也会和他们一样光彩夺目!
【时事速览】
2023年5月19日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现场,老师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中国传媒大学第一位盲人硕士研究生董丽娜。
【人物简介】
1984年董丽娜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患有先天弱视,十岁时彻底失明,在大连盲聋学校她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课程。在这期间,她读完了馆藏的几百本盲文书籍。后来进入大连市盲人技术学校学习中医推拿,毕业后在一家按摩店从事盲人按摩。工作之余,她抓住一切时间学习,用知识打开自己的视野,英语、心理学、计算机……只要感兴趣,只要有学校愿意接收,董丽娜都会去学。
董丽娜始终对生活怀有感恩之心,她很顽强,以自己的努力帮助了很多盲童。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视角,选择口述影像作为毕业论文着眼点。“这个选题对我意义重大,我想帮助更多和我一样的人,就像之前许多人帮助我那样”董丽娜说。
2007年6月,董丽娜以97.8分的成绩拿下一级甲等的专业资格证书,后来参加了一个朗诵比赛,她是其中唯一一名盲人选手最终获得二等奖。追梦的脚步从不停歇,2020年7月董丽娜再创人生奇迹,她被中国传媒大学正式录取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研究生成为中传首位盲人研究生。在中传学习的三年时光董丽娜接受了系统、科学的培养,拿到训练的稿子她总是练得最专注的那一个,用坚韧和努力,让世界都听到了她动听的声音。
【人物评述】
无论处在何种境地,董丽娜都不向命运低头,活出了生命的精彩。请撰写一段对董丽娜事迹的简要评述,并谈一下对自己的行为影响。撰写要求:①紧扣材料内容,分析全面准确; ②做法具体,切实可行; ③表述规范,逻辑清晰; ④字数不超过230字。组卷:4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