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问生命 珍视生命
某校初一年级召开“探问生命,珍视生命”主题班会,同学们围绕生命的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其中。
【生命之问】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1)古人对生命有许多深刻的思考,请分别谈一下你对上述古文的理解。
【生命之义】
李德亮是一名铲车司机,他的父亲李先琪是一名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性格豁达、思想开明。2011年的一天,李德亮看到电视报道,一个小伙子因失明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是一位老人捐献了眼角膜,为他带来光明和重生。这件事对李德亮触动非常大,他很快联系了牟平区红十字会,登记捐献遗体器官和眼角膜,于2022年5月捐献。李德亮向父亲提出遗体器官捐献的事,老父亲爽快地答应了,并且表示人百年之后终归尘土,就应该打破入土为安的旧观念,能最后做出贡献也算是行善积德。李先琪以实际行动为子女作榜样,树立了无私奉献、造福他人的良好家风。李先琪女儿李云 2022年8月捐献,儿媳妇于胜珍、二女儿李德敏都是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一家人里,三人实现捐献,两人签订捐献协议。
生命有限,大爱传承,“英雄之家”的捐献故事在人们之间口口相传,也让更多人了解,遗体器官和角膜捐献不仅是对逝去生命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另一个生命的莫大帮助。
(2)根据“英雄之家”的捐献故事,分析他们的做法对生命接续的意义。
【生命之道】
生命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牢记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好好珍惜。下面是李明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感悟一:我们每天需要合理饮食,早睡早起,规律作息,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感悟二:我们要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武术、国画、剪纸、戏曲……丰富我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3)李明的生活感悟对我们守护生命带来哪些启示。
【生命之光】
天文、物理、文学、美学,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这群爷爷奶奶在网课直播间里欢脱幽默地传授硬核知识。他们是老师、院士,将毕生所学通过网络授以青年,用日复一日的耐心播下知识的种子。在“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这个平均年龄77岁的短视频博主群体荣获集体奖。其中,87岁的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是首位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主体账号的院士。汪品先院士用当下时新的话语方式,讲解中国探索海洋的故事。曾有粉丝因为听了他的科普,才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他受到鼓舞,希望在科普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4)春蚕不老,夕阳正红,他们的一生是值得的。当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才会使我们的人生也是值得的。
【答案】(1)①生命是短暂的。②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让我们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2)①他们的做法使生命得到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②好的家风代代相传,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3)①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4)①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②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
(2)①他们的做法使生命得到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②好的家风代代相传,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3)①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4)①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②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17 8:0:9组卷:15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勤洗手,戴口罩,个人卫生最重要;睡眠足,勤锻炼,合理饮食身体好。”这体现守护生命首先要( )
发布:2025/1/3 2:0:3组卷:17引用:3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