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六实验中学八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4月份)
发布:2024/6/12 8:0:8
一、积累。(8分)
-
1.填空。
ㅤㅤ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再次使古诗词成为大众瞩目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流行开来。我国传统的古诗文就像一个开掘不尽的宝藏,从中可以发掘丰富的风物、生活、情感、思想……
ㅤㅤ通过古诗文,我们沉醉于小石潭“青树翠蔓,(1)组卷:1引用:1难度:0.9
二、阅读。(72分)
-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ㅤㅤ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书”这个总名初见于《周礼》,但六书的各个的名字到汉人的书里才见。一是“象形”,象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二”(上)、“”(下)两个字,短画和长画都是抽象的符号,各代表着一个物类。“二”指示甲物在乙物之上,“
”指示甲物在乙物之下。这“上”和“下”两种关系便是无形的事类。又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也是的。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但声也有兼义的。如“浅”“钱”“贱”三字,“水”“金”“贝”是形,同以“戋”为声;但水小为“浅”,金小为“钱”,贝小为“贱”,三字共有的这个“小”的意义,正是从“戋”字来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形声最便,用处最大,所以我们的形声字最多。
ㅤㅤ……
ㅤㅤ象形字本于图画。初民常以画记名,以画记事,这便是象形的源头。但文字本于语言,语言发于声音,以某声命物,某声便是那物的名字,这是“名”;“名”该只指声音而言。画出那物形的大概,是象形字……
ㅤㅤ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当时公事忙,文书多,书记虽遵用小篆,有些下行文书,却不免写得草率些。日子长了,这样写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了一体,称为“隶书”;因为是给徒隶等下级办公人看的。这种字体究竟和小篆差不多。到了汉末,才渐渐变了,椭圆的变为扁方的,“敛笔”变为“挑笔”。这是所谓汉隶,是隶书的标准。晋、唐之间,又称为“八分书”。汉初还有草书,从隶书变化,更为简便。这从清末以来在新疆和敦煌发现的汉、晋间的木简里最能见出。这种草书,各字分开,还带着挑笔,称为“章草”。魏、晋之际,又嫌挑笔费事,改为敛笔,字字连书,以一行或一节为单位。这称为“今草”。隶书方整,去了挑笔,又变为“正书”。这起于魏代。晋、唐之间,却称为“隶书”,而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正书本也是扁方的,到陈、隋的时候,渐渐变方了。到了唐代,又渐渐变长了。这是为了好看。正书简化,便成“行书”,起于晋代。大概正书不免于拘,草书不免于放,行书介乎两者之间,最为适用。但现在还通用着正书,而辅以行、草。一方面却提倡民间的“简笔字”,将正书、行书再行简化;这也还是求应用便利的缘故。
(节选自《经典常谈》之《说文解字》)(1)下列加点的字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戛然而止[gā] 繇辞[zhòu] 撺掇[duō] 斡旋[wò] 史籀篇[zhòu] B.蓦然回首[mò] 连翘[qiào] 幽悄[qiāo] 爻辞[yáo] 爰历篇[yuán] C.纠葛不断[gé] 糜子[mí] 仓颉[jié] 雾霭[gé] 天雨粟[sù] D.追本溯源[sù] 晦暗[huì] 缄默[jiān] 举隅[yú] 卜吉凶[bǔ]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礼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B.“垂髫”“加冠”“不惑”“始龀”“耳顺”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C.“记”是一种比较自由活泼的古代散文体裁,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柳宗元《小石潭记》。
D.在中国礼节中,“高”字一族一般是用在对方身上,如称别人的见解为“高见”,称别人的学生为“高足”,称别人的议论为“高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夏三月,漫步在落英缤纷的果林里,真让人神清气爽。
B.行百里者半九十。全国脱贫攻坚战虽然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但仍然面临严峻形势,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C.《经典咏流传》将诗词与音乐相融合,古典韵味和现代旋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观照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D.舞台上,周杰伦的歌唱得抑扬顿挫,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ㅤㅤ_______,是柳宗元以他的代表作“永州八记”,为中国的山水游记举行了隆重的奠基礼,并且开辟了散文创作的新天地。
A.痛苦的心灵需要解脱之时,山水又是慰藉苦痛灵魂的好友,医治精神创伤的良药。
B.从古到今的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但到底有多少能够流传呢。
C.时代衰落,家道衰落,但柳宗元并没有颓废,而是“以天下为己任”。
D.在柳宗元之前,以自然为题材的篇章只是吉光片羽,在这方面也没有卓然特立的作家。
(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ㅤㅤ汉字的构造可以简括为“六书”,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一般认为是造字法。名号虽异,实质相同:汉字表意,以象形为基础。
①请在下面空格处写出与图片对应的象形字。日 月 A 火 土 牛 B 木
【示例】杲:从日,从木。日在木上,表示天已大亮。本义:明亮的样子。
【分析】杳:
③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
④汉字之美,美在字形,更美在表意,我们可以根据汉字字源理解字意。请你辨“即”字,完成下面表格。即
左边是一个盛食物的器皿,右边是一个跪坐着的人,面向食物,本义是“就食”。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上面语句出自A成语“可望不可即”中的“即”引申为:C 组卷:27引用:1难度:0.8 -
3.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文不可能出自
A.《放翁长短句》
B.《子瞻文集》
C.《宋词集粹》
D.《唐宋八大家文选》
(2)全词的核心形象是
(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组卷:1引用:1难度:0.6
三、应用。(共10分)
-
9.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开展“菊文化的魅力”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一名同学搜集的有关菊花的资料。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栽培菊花历史悠久。《礼记月令篇》中有“秋季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屈原《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说明菊花与中华传统文化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材料二】菊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与梅、兰、竹一起成为“四君子”。因其傲我国有悠久的霜怒放、不畏寒风的气节,为古今文人所歌颂,也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爱。无论是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战地黄花分外香”,这些佳句都给予菊花很高的评价。
【材料三】中国开封第36届菊花文化节于2018年10月18日隆重开幕,11月18日闭幕,历时1个月。
开封市本届菊花文化节展出菊花279万盆,融入宋文化,“五城联创”,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改革开放40周年,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中国杂技“金菊奖”等元素,演绎深厚的历史文化,彰显绿色生态城市理念,体现地域特色、文化特色、菊花特色。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的主要内容。
(3)请为“菊文化的魅力”综合实践活动拟一条宣传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组卷:4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向日葵总朝着太阳,它永远不惧烈日,永远仰着头颅;有人说,失败总带给人灰暗,但是心中总要有光明,生活就不至于痛苦。
请以“向阳而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组卷:14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