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ㅤㅤ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书”这个总名初见于《周礼》,但六书的各个的名字到汉人的书里才见。一是“象形”,象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二”(上)、“”(下)两个字,短画和长画都是抽象的符号,各代表着一个物类。“二”指示甲物在乙物之上,“”指示甲物在乙物之下。这“上”和“下”两种关系便是无形的事类。又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也是的。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但声也有兼义的。如“浅”“钱”“贱”三字,“水”“金”“贝”是形,同以“戋”为声;但水小为“浅”,金小为“钱”,贝小为“贱”,三字共有的这个“小”的意义,正是从“戋”字来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形声最便,用处最大,所以我们的形声字最多。
ㅤㅤ……
ㅤㅤ象形字本于图画。初民常以画记名,以画记事,这便是象形的源头。但文字本于语言,语言发于声音,以某声命物,某声便是那物的名字,这是“名”;“名”该只指声音而言。画出那物形的大概,是象形字……
ㅤㅤ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当时公事忙,文书多,书记虽遵用小篆,有些下行文书,却不免写得草率些。日子长了,这样写的人多了,便自然而然成了一体,称为“隶书”;因为是给徒隶等下级办公人看的。这种字体究竟和小篆差不多。到了汉末,才渐渐变了,椭圆的变为扁方的,“敛笔”变为“挑笔”。这是所谓汉隶,是隶书的标准。晋、唐之间,又称为“八分书”。汉初还有草书,从隶书变化,更为简便。这从清末以来在新疆和敦煌发现的汉、晋间的木简里最能见出。这种草书,各字分开,还带着挑笔,称为“章草”。魏、晋之际,又嫌挑笔费事,改为敛笔,字字连书,以一行或一节为单位。这称为“今草”。隶书方整,去了挑笔,又变为“正书”。这起于魏代。晋、唐之间,却称为“隶书”,而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正书本也是扁方的,到陈、隋的时候,渐渐变方了。到了唐代,又渐渐变长了。这是为了好看。正书简化,便成“行书”,起于晋代。大概正书不免于拘,草书不免于放,行书介乎两者之间,最为适用。但现在还通用着正书,而辅以行、草。一方面却提倡民间的“简笔字”,将正书、行书再行简化;这也还是求应用便利的缘故。
(节选自《经典常谈》之《说文解字》)(1)下列加点的字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D

A.然而止[gā] 辞[zhòu] [duō] 旋[wò] 篇[zhòu]
B.然回首[mò] [qiào] [qiāo] 辞[yáo] 历篇[yuán]
C.纠不断[gé] 子[mí] [jié] [gé] 天雨[sù]
D.追本源[sù] 暗[huì] 默[jiān] [yú] 吉凶[bǔ]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B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礼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B.“垂髫”“加冠”“不惑”“始龀”“耳顺”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
C.“记”是一种比较自由活泼的古代散文体裁,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柳宗元《小石潭记》。
D.在中国礼节中,“高”字一族一般是用在对方身上,如称别人的见解为“高见”,称别人的学生为“高足”,称别人的议论为“高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D

A.初夏三月,漫步在落英缤纷的果林里,真让人神清气爽。
B.行百里者半九十。全国脱贫攻坚战虽然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但仍然面临严峻形势,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C.《经典咏流传》将诗词与音乐相融合,古典韵味和现代旋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观照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D.舞台上,周杰伦的歌唱得抑扬顿挫,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D

ㅤㅤ_______,是柳宗元以他的代表作“永州八记”,为中国的山水游记举行了隆重的奠基礼,并且开辟了散文创作的新天地。
A.痛苦的心灵需要解脱之时,山水又是慰藉苦痛灵魂的好友,医治精神创伤的良药。
B.从古到今的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但到底有多少能够流传呢。
C.时代衰落,家道衰落,但柳宗元并没有颓废,而是“以天下为己任”。
D.在柳宗元之前,以自然为题材的篇章只是吉光片羽,在这方面也没有卓然特立的作家。
(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ㅤㅤ汉字的构造可以简括为“六书”,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一般认为是造字法。名号虽异,实质相同:汉字表意,以象形为基础。
①请在下面空格处写出与图片对应的象形字。
A
B
②请仿照示例,解释会意字“杳”的本义。
【示例】杲:从日,从木。日在木上,表示天已大亮。本义:明亮的样子。
【分析】杳:
从“木”,从“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本义:昏暗。
从“木”,从“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本义:昏暗。

③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

④汉字之美,美在字形,更美在表意,我们可以根据汉字字源理解字意。请你辨“即”字,完成下面表格。

      左边是一个盛食物的器皿,右边是一个跪坐着的人,面向食物,本义是“就食”。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上面语句出自A
陶渊明
陶渊明
(作者)的B《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
成语“可望不可即”中的“即”引申为:C
接近、靠近。
接近、靠近。

【答案】D;B;D;D;火;羊;从“木”,从“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本义:昏暗。;陶渊明;桃花源记;接近、靠近。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12 8:0:8组卷:27引用:1难度:0.8
相似题
  • 1.小语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整理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8 9:0:1组卷:182引用:9难度:0.5
  • 2.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完成题目。
    楚辞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节选自《离骚》)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1)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2)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

    发布:2024/12/26 16:30:2组卷:304引用:8难度:0.5
  •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ㅤㅤ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
    ①以上文段出自
     
    著《
     
    》的第四章——《诗经》第四。
    ②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发布:2024/12/26 14:30:1组卷:182引用:10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