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六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9/13 14:0:9

一、展示你丰富的知识储备(12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第一单元几则新闻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民解放军战士冲破重重险阻,气势锐不可挡;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设立遗嘱把奖项和奖金bān(  )发给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年轻姑娘在凌空一跃的瞬间,动作是如此xiāo(  )洒;航母舰载战斗机一着惊海天,为了这一幕,多少人dān(  )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累倒在试验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bān
     
    发        xiāo
     
    洒        dān
     
    精竭虑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组卷:9引用:2难度:0.8
  • 2.【诗歌整理与理解】
    ㅤㅤ“志”,是文人的思想感情。“馨香盈怀袖,①
     
    ”(《庭中有奇树》)道出了久别思远的怀念之情;“剧哉边海民,②
     
    ”(曹植《梁甫行》)感叹百姓的流离失所。“志”,也是文人的志向抱负。“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写出了坚贞自守的品性价值;“④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运用比喻表现了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志”,是文人寄情山水的情怀。“⑤
     
    ,⑥
     
    ”(郦道元《三峡》)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⑦
     
    ,⑧
     

    组卷:10引用:1难度:0.5

二、展示你良好的阅读素养(55分)

  • 7.【赏文人雅趣】
    【甲】三岩
    [明]王一中
          三岩洞壑近城头,夏日登临兴更幽。飞瀑悬崖晴亦雨,丛林闭户暑先秋。    扪萝屐印苍苔滑,席地尊开绿蚁浮。怪道少微占石隐,出门便是有丹丘
    【乙】三岩记
    [宋]李尧俞
    ㅤㅤ括苍三石,距城一里余,土人不之奇。皇祜初,因治事暇,余同幕僚韩纯遍访近郭溪山而得之。始出左渠,循狭径入茂林修竹间。有岩负叠𪩘,景物萧然,疑在物外,目之曰“清虚”。自“清虚”南过石径,直上磴道十余级,又有岩广阔高大倍于前洞。门前巨石,势若壁立,有瀑洒落石外,寒暄之气变于跬步,目之曰“白云”。由“白云”下转两石门有方沼,上度横石如小梁,复有岩岿如高屋。深袤五丈,广逾六寻,可设宴豆。石势向东,目之曰“朝曦”。其北有石谷如犬窦燧火而入邃如房宇。但见积水清澈,不复穷其远近。三岩前有池,不啻数亩广。水光山色,高下相激,夺人目睛。
    ㅤㅤ昔谢公为永嘉守,有石门之游,至今流咏不已。较于是,远所不及,何数百年不遇一人称道耶?嘉平月既望,率同僚高会剧饮,不复有人间思虑。盘桓夕景,跃马而归,乘兴挥毫,题于洞壁,且识一时之胜耳。
    (选自《丽水县志》,有删改)
    【注】①三岩:位于丽水城西北面,是清虚、白云、朝曦三岩的总称。②绿蚁: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③少微:指代处州(今丽水)。④丹丘:神仙居住的地方。⑤宴豆:古代宴饮时盛食品的器具。⑥啻(chi):只,仅。⑦石门:指青田名胜石门洞,是谢灵运发现的。⑧嘉平月既望:农历腊月十六日。
    (1)下列句子和成语中的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因治事 自顾不 
    B.循狭径入茂林竹间 边幅
    C.广六寻 墙越舍
    D.不复其远近 困潦倒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 北 有 石 谷 如 犬 窦 燧 火 而 入 邃 如 房 宇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较于是,远所不及,何数百年不遇一人称道耶?
    (4)阅读上面两则诗文,补全下面的对话。
    ㅤㅤ小雨:三岩在丽水城西北面,诗中说它“近城头”,文中写“距城一里余”,说明三岩在宋、明两代,还在丽水城外。
    ㅤㅤ小雯:李尧俞文中前两句话中的“①
     
    ”这个词,也说明三岩在城外,但离城不远。
    ㅤㅤ小雨:《三岩》的颔联和颈联,突出了三岩②
     
     的特点。
    ㅤㅤ小雯:这个特点在《三岩记》中也有体现,你看这个句子,“寒暄之气变于跬步”。
    ㅤㅤ小雨:读宋代李尧俞和明代王一中的诗文,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好像他们是一起去三岩游玩的一样。
    ㅤㅤ小雯:是呀,因为他们在诗文中分别都写了观瀑、③
     
    、④
     
    这三件事。
    ㅤㅤ小雨:那他们游三岩的心情想必也很相似吧?
    ㅤㅤ小雯:从“有丹丘”和“不复有人间思虑”中可见,当时两人都⑤
     

    (5)《三岩记》和《答谢中书书》都提到了谢灵运,两位作者的写作用意分别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组卷:11引用:1难度:0.3

三、作文(50分)

  • 8.      有位花匠院子里的葡萄藤结了不少又大又甜的葡萄,他高兴极了,很想与人分享这些果实,便摘了一些送给居。首先,他送给一位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干部,那干部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的警惕。花匠回到家很纳闷:我只是想让大家尝尝鲜,怎么就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受或见闻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ㅤㅤ请以“我们需要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组卷:6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