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发布:2024/7/7 8:0:9
一、积累与运用。
-
1.读语段,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航天精神。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挥动着忸转①qián kūn
(1)看拼音,写字词。
(2)“航”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大写字母
(3)语段中加点字“载”的读音是
(4)找出语段中的四个错别字并改正。组卷:4引用:1难度:0.5
选择题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字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3.下面加点词句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5 -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组卷:5引用:2难度:0.8
解答题
-
11.读文章《补天之手》,完成练习。
ㅤㅤ①老范做古籍修补的匠人已经15年了,直到今天他还遵循着一条原则,那就是:“我和我所有的徒弟,都不用隔夜浆糊。”
ㅤㅤ②为什么?很简单,修补古籍需要使用裱褙(biǎo bèi)新纸,而新纸与残破书页之间的粘结全靠浆糊。浆糊只有涂得极薄,又具备极好的黏性,补好的书才不会在纸页与纸页之间鼓出一小块难看的硬痂,旧纸的肌理,才会完全融入新纸中,书页的气韵才一致。唯有自己熬出来的浆糊才有这样的效果。
ㅤㅤ③老范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来打浆糊。先要自己和面,醒面,醒完面,洗出其中的面浆,再过滤,沉淀;然后把稠乎乎的面浆用小火熬炼,熬到半透明状,再倒出来,放到打年糕的石臼里捶打,让它产生韧性,直到能拉出丝来。这样的浆糊也只能用一天。
ㅤㅤ④这么多年来,老范收徒弟,打浆糊要学三个月,就看他耐烦不耐烦。熬过这第一关,后面的考验依旧没有完,下一步是选纸。师父不说一句话,只把人领到库房里,让他面对一屋子乌泱泱的纸……徒弟也不犹豫,把一张张纸铺在宽大的工作台上,与原书比对。一开始很有信心,起码能找出五六种纸来。
ㅤㅤ⑤老范却说,翻开古籍再看看。
ㅤㅤ⑥这一看,越看越没信心。从上百种纸中找出的这五六种,细究起来,有的与原纸厚度不一致,有的纹理不同,有的韧性有差异。这些差异,将直接导致补纸刷上浆糊后,书页上出现皱纹。徒弟又坐着乡村巴士,到泾县的各个宣纸作坊里询问老底子的纸。因为,只有在作坊的纸库里待了起码一二十年的老纸,边缘与纸芯之间才有微妙的色彩过渡,有那种古旧的味道。
ㅤㅤ⑦找到与原纸完全一致的纸,就能得到师傅的表扬吗?未必。老范眯着眼睛觑了半天,三下五除二把徒弟寻来的纸拨到一边去,反而挑出与之相近、但老旧的味道并不明显的一张纸。老范解释说:修旧不能完全如旧,打上去的补丁既不能看得出这书明显补过,也不能毫无修补的痕迹,因为这不符合古籍所承载的历史。有一点点补过的痕迹,但整体上依旧很舒服,手感非常平整、松软、敦厚,就像经历过浩劫的人依旧有足够温暖的晚年,这样的古籍修缮才算是“得其所哉”。
ㅤㅤ⑧找到修补的材料,就要着手修补。一旦开工,老范与他的徒弟们都不开手机,不喝水,不上厕所。尤其是那些书页已像残破的蝴蝶翅膀,吹一口气就可能让某些碎片消失不见的古籍,修补起来更是大气儿不敢喘一口。补完了,要用包着老宣纸的大青石压书,让古籍阴干压平。之后,还有折页、锤平、压实、齐栏、打眼、捆结、装订等几十道工序在等待他们。
ㅤㅤ⑨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里就说,古籍修复师需要有一双“补天之手”。从前当过兵的老范,竟能在50岁左右锤炼出这一手,着实了不起。
(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老范与徒弟们修补后的古籍的特点,至少提炼出三个优点。
(2)对于第③段中加点部分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A.通过“只”“一天”强调打浆糊、用浆糊的时间都很短。
B.与开头照应,强调“匠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C.如此高质量的浆糊才用一天,作者略表惋惜之情。
D.工序如此繁杂的浆糊只用一天,突出了老范的辛苦与敬业。
(3)联系上下文,第⑦段画横线句中,老范是在故意挑刺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第⑧段中画曲线的部分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5)纪录片《殷墟》播出之后,民众得以了解三千多年前的古老文明,从修复过的文物上可以探寻历史的足迹。但有一些网友却在“弹幕”中提出这样的疑惑:修复后的文物怎么还是灰头土脸的呢?这一点都不符合审美。你看到这样的“弹幕”后,你会怎样去回复这些网友?组卷:3引用:1难度:0.2
三、习作。
-
12.习作
ㅤㅤ我想为航天人不断探索、永不言败的毅力点赞,我想为达尔文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读书的态度点赞,我想为司马光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点赞,我想为修补古籍的匠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品质点赞……在生活中,你想为谁点赞呢?请以“为 ____点赞”为题,写一篇文章。
ㅤㅤ温馨提示: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②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为什么要为他(她)点赞,注意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不少于500字。组卷: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