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中昇联考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9/6 8:0:8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美国航天局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东部的莫诺湖里发现了一种被称作GFAJ-1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3引用:4难度:0.5
  • 2.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胃中,是引起很多消化道疾病的首要致病细菌。体检时可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13CO2。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3CO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6
  • 3.科学研究发现,某些细胞可以转化成一种液体状、侵入性的状态,以随时在身体的狭窄通道内移动,这种转化是由化学信号--溶血磷脂酸(LPA,一种磷脂)触发的。目前,已经找到了一种通过阻断LPA信号通路,停止早期胚胎细胞运动的方法,这一研究成果为人类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列有关癌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1引用:3难度:0.6
  • 4.GPCR是一条往返跨膜七次的蛋白质,已知的与GPCR结合的信号分子包括气味、激素、神经递质、趋化因子等。这些信号分子可以是小分子的糖类、脂质、多肽,也可以是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GPCR参与众多生理过程,包括但不限于感光、嗅觉、情绪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免疫系统的调节等。有GPCR的研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如图是其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8引用:4难度:0.7
  • 5.近日施一公团队发文解析了核孔复合物(NPC)高分辨率结构,震撼了结构分子生物学领域。文中提到,真核生物最重要的遗传物质DNA主要位于核内,而一些最重要的功能蛋白和结构蛋白的合成却主要位于核外,因此真核生物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有一个双向通道,组成这个通道的生物大分子就是NPC。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12引用:5难度:0.7
  • 6.Fe通过运铁蛋白与受体结合被输入哺乳动物生长细胞,经一系列过程最终以Fe形式进入细胞质基质。若细胞内Fe积累过多,关键调节因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CPX4)活性受到抑制,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活性氧(ROS)大量堆积,从而引发膜脂质过氧化导致细胞发生铁依赖的程序性死亡,称为“铁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引用:7难度:0.7
  • 7.同工酶广义是指生物体内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乳酸脱氢酶(LDH)在缺氧条件下可将丙酮酸等催化为乳酸,LDH的同工酶有六种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0引用:4难度:0.6
  • 8.如图1为酶的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多酚氧化酶(PPO)催化酚形成黑色素是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引起果蔬褐变的主要原因。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两种PPO活性的大小,某同学设计了实验并对各组酚的剩余量进行检测,各组加入的初始PPO的量相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2引用:6难度:0.5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5道小题,共55分。

  • 24.为揭示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生化反应途径,科学家经历了复杂的探索。请回答问题:
    (1)科学家用鸽子的飞行肌作为研究材料,因为飞行肌细胞呼吸速率较高,适合用于研究氧化分解过程。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经糖酵解(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
     
    进入线粒体,最终分解为
     
    。该过程释放的能量,除了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维持体温外,还有一部分
     

    (2)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分别发现线粒体内存在两个反应过程,表示如下(字母代表不同中间产物)。
    过程1:A-B-C-D-E                 过程2:E-F-G-H
    两个反应过程存在什么关系呢?科学家利用丙二酸(抑制E→F过程)和中间产物F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过程1与过程2最可能连成
     
    (填“线性”或“环形”)代谢途径,请写出三点推测证据。
    证据1:
     

    证据2:
     

    证据3:
     

    (3)现代生物学技术为研究代谢过程提供了更直接的手段。例如,科学家曾用
     
    法追踪各种有氧呼吸中间产物转化的详细过程。

    组卷:37引用:2难度:0.6
  • 25.二甲双胍(Met)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血糖药物,近年来发现它还可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
    (1)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由于癌细胞表面
     
    ,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
    (2)为探究Met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结果如图1,该结果表明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由此推测Met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
     
    期。

    (3)为进一步研究Met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用含1mmol/L 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12h后,结果发现呼吸链复合物Ⅰ的活性下降。
    ①呼吸链复合物Ⅰ位于
     
    上,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电子传递)。由实验结果推测Met通过减少
     
    供应,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②另一方面,Met对癌细胞呼吸的影响导致线粒体内AMP/ATP比值
     
    ,使AMPK磷酸化而被激活。(注:AMP为腺苷一磷酸)
    ③激活的AMPK(P-AMPK)可通过图3所示的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分裂相关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测定各组肝癌细胞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电泳结果如图4.由于细胞中β-Actin蛋白的表达量
     
    ,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对照,以排除细胞取样量、检测方法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合图3、4,阐述P-AMPK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组卷:44引用:4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